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群暉DS418Play體驗:轉變,從硬碟成為生產力工具

群暉DS418Play體驗:轉變,從硬碟成為生產力工具

此前在群暉DS216+II選購備忘錄中,就「為什麼要買」,「怎麼選」以及「怎麼用」這三個方面,以我為個人角度做了次簡單分享。

可是這並不能夠直接套用在企業級應用中,那是因為所需要考慮的因素、人員數量以及使用場景等方面,都要更多和更為複雜。就說ZAEKE知客這個小工作室為例,員工數量雖然還沒超過兩個巴掌,可是算算每個人手裡的筆記本、台式機以及手機等總算設備,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字。

要統一且集中的管理這些工作資料,絕對是個麻煩事。並且這些員工和設備,還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區之間,互相還需要協同工作和頻繁的傳輸資料。

除此之外,企業還需要考慮的是有可能出現的人員流動問題,所導致的許可權管理以及資料安全隱私需求,並且在使用成本以及採購成本上得有所控制。

所以相比起個人用戶而言,企業特別是小型工作室更為需要有NAS,對資料進行統一的儲存與管理。並且這台NAS需要有足夠大的容量,足夠強的處理以及網路性能。更是需要部署和使用協同公爵,還得對不同的使用者進行許可權劃分和管理規範。

今天就以群暉DS418play為主角,分享NAS在小型工作室中的實際應用。

單調的「黑盒」,是塞進角落裡的沉默

雖然說這都已經2018年了,雖然說「顏值」這個詞都說濫了,雖然說這是群暉的最新作,可是DS418play依然稱不上有美感。通體均為黑色的工業塑料材質,整體方方正正的造型設計,努力地柔和稜角、邊緣,這已經是群暉費盡心思後的最終成果。

是的,NAS就和路由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一樣,都是在完成配置後就被塞進弱電箱里默默工作。

既然外表不重要,那麼我們就說內在。

長的就不夠好看,群暉DS418pla還頂著個「大肚子」。

這個「大肚子」就是四盤位設計,按照目前在售的硬碟容量最大為12T計算,其最大容量可達48T,這足夠滿足一個小型視頻團隊使用了。要是考慮到硬碟的售價,實際選購時的容量將會是8T、6T甚至是4T,四盤位設計也有助於在足夠大的儲存容量和相對較低的硬碟總價之間,靈活地取得平衡。

在細節方面,定位相對高端的群暉DS418play給每一個硬碟都設計有獨立托架以及鎖定裝置,前者方便硬碟的安裝與拆卸,後者則是防止硬碟被意外取出。在這裡強烈建議安裝硬碟後即刻鎖定,這是因為在日常運行、關鍵動作或磁碟陣列部署時,取出硬碟都將會造成資料丟失、損壞等情況。

要是以介面的數量和種類來說,群暉DS418play就配備了兩個USB 3.0介面與兩個千兆網口,相比別家有SD卡槽、HDMI介面以及eSATA介面要遜色。可是通過DSM系統的支持,亦或者是加裝相應的硬體設備後,其可實現相當多的玩法以及可能。

比如說將兩個千兆網口組合成鏈路聚合,能夠提升多用戶在同時讀取/寫入數據時的速度;啟用「USB Copy」功能後,在插入U盤或讀卡器等設備後,將自動把資料進行儲存備份,而無需通過電腦或是人工操作;通過「Hyper Blackup」,還能夠定時地將資料備份至外置硬碟、雲盤或是另一台NAS中,起到多重保險的作用;通過接入USB音效卡、網卡、攝像頭以及印表機等設備,實現離線聽歌、雲端列印以及監控視頻等功能。

此外群暉DS418play還支持內存擴展。

其共計提供兩個內存插槽,單個插槽最大可支持4G容量,也就是說最高可擴展至8G內存。更大的內存有助於系統的流暢運行,特別是在圖片/視頻轉碼、應用運行以及多線程下載等使用場景有,尤其有明顯幫助。

此外相比起上一代需要將機身完全拆開後才能夠安裝內存而言,群暉DS418play只需要將硬碟托架取出,即可方便的安裝內存條。

要說在硬體層面上可吐槽的,那就是群暉一如既往不給力的防塵設計。

為確保能夠持續且穩定工作,群暉DS418play設有兩個風扇,直接為硬碟吹風散熱。並且在側面有相應的鏤空,相比上一代還直接去掉前面板,以加速空氣流動。

可是這些區域都沒有設置任何的防塵網或防塵設計,所以即便是塞進弱電箱里,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後,側面原本是鏤空的「Synology」標識都因為積灰而變成實心。

要說加裝防塵網有技術難度么?並不,在機身結構幾乎一致的DS1515+上,群暉就在側面鏤空處加裝防塵網。要說成本有多高?並不,我估摸實際成本不超過5塊錢人民幣。

所以只能夠吐槽,群暉區分產品定位的首發,實在是過於簡單直接且粗暴了些,對於用戶體驗還得上點心啊。

「硬體免費」?這可能是最接近互聯網思維的產品

要是按照已經不流行的互聯網思維所倡導的「硬體免費,軟體賺錢」,那麼群暉還真可能做到了。

不不不,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群暉以後的NAS都不要錢了。而是指相比起硬體而言,其專門為自家NAS所打造的DSM系統,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以及最具價值的。所以在群暉的用戶群里,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包括我)都認為,花錢買的並不是NAS,而是DSM系統。至於NAS本身嘛,其實是買系統送的。

在群暉DS216+II選購備忘錄中,已經大致介紹如何安裝以及使用DSM系統,在這裡就不再累贅介紹,直接進入主題:企業級使用場景中的應用。

首先要明確的,是企業所需要考慮的因素以及使用場景等,與個人使用者完全不同。要說其中最為關鍵且重要的,那麼就是「人」的問題。在ZAEKE知客這樣的小型工作室里,人員數量長期不超過兩個巴掌,可是不同人之間依然有不同的職位與職責,所引申出來的,就是有不同的許可權。

比如說負責拍攝照片的編輯,能夠對「Photo」文件夾進行讀取和寫入等操作,而其他崗位則只能夠讀取,避免圖片被誤刪除或覆蓋等情況。比如財務、商務等崗位所撰寫的報表、合同等文件,應僅限於本部門甚至是本人查閱,以確保信息安全。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給每一個人設置好相應的許可權。

在DSM系統中就能夠創建不同的用戶群組以及用戶賬號,並分配不同的許可權。要我說這項功能還做的挺詳細的,除常規的文件夾讀取/寫入等許可權外,還能夠對使用應用程序的許可權、可用空間大小以及連接網路速度等細節進行設置。此外還能夠對賬號進行前置的密碼更改以及停用,還有IP白名單、防火牆等功能,以進一步加強賬號與資料安全。

那麼在安裝好DSM系統、部署完磁碟陣列以及設置好用戶許可權等一系列操作後,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夠訪問到NAS。

其實方法有很多,但是在辦公室的這個固定使用場景和地點裡面,我個人最為推薦的是「映射網路驅動器」。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個方法操作起來最簡單,並且也是Windows、MAC以及Linux等操作系統都支持的系統底層功能,甚至在Android以及iOS上都能夠實現。當然以功能來說,這也是所有辦法中最為簡單的,說白了就只能夠存取文件資料罷了。(畢竟就只是區域網嘛)

可這已經足夠滿足ZAEKE知客工作室的日常需求。我們每一個人都映射好自己的專屬文件夾,將原本存儲於電腦中的數據,存儲至NAS中。這樣既是簡單的實現NAS對文件資料的統一儲存,還能引申出不少好處。

比如說文件資料都儲存在NAS中,辦公電腦就不再需要用到大容量的機械硬碟,從而節省預算用在固態硬碟,提升工作速度。比如說NAS可以作為中轉站,更為迅速且方便的分發給多名同事,而不再需要用到U盤或者是QQ等;比如資料都儲存在NAS中,當同事下班或出差後,只需要許可權允許即可自行拿取資料,省得麻煩人。

當然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ZAEKE知客們經常需要出差外地。所以與NAS並不是處於同一個網路中,「映射網路驅動器」這項功能就得罷工了。這就要說到第二種連接NAS的方法,也是群暉的獨門秘訣,那就是QuickConnect。

要說這項功能有啥特別,其實說起來簡單,那就是給你一個固定網址。只需要有網路,即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訪問NAS,從而進行資料讀寫、運行應用等操作。此外QuickConnect的網址還能夠自定義與多次更改,並且在安裝DSM系統時即會提示操作,部署與實際用起來都非常簡單。

既然如此,那麼這有啥好吹的?

其實要是沒有這項功能嘛,我們也能夠實現類似功效。只不過需要申請公網IP、懂得操作路由其埠映射,並且還要面臨跨運營商網路時速度慢等問題以及操作要求。而QuickConnect的特別之處,正是在於將這些條條框框給全部講話,讓操作和使用都完全傻瓜化,畢竟點下書籤上網誰不會啊。

只不過QuickConnect的使用體驗,與NAS以及你所處於的網路速度是直接掛鉤的。由於國內的寬頻服務普遍是上傳速度比下載速度慢的多,這就使得身處外地時通過這一方式訪問NAS,其響應速度非常的慢,極大的影響使用體驗。

說白了,要是就用來新建下載任務、更改設置或者是查看文件等「輕辦公」還湊合。要是打算看視頻或者處理圖片,甚至下載體積稍微大點的文件,都卡慢到痛不欲生。所以在實際工作里,我還是建議使用網盤服務,當然是作為NAS的補充。

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在DSM系統中就有名為「Cloud Sync」的功能,用以解決NAS與網盤之間的同步。通過「Cloud Sync」綁定好相應的網盤服務後,NAS與網盤之間即可實現自動的雙向同步。無需任何人工操作,存放在NAS指定文件夾中的文件資料即會自動上傳至網盤,反之亦然。

這說起來也是沒啥特別的,可對我來說是省事省時。

我所參與拍攝的視頻節目也就是「GigaChat 尬聊」,前期拍攝與後期製作都是由北京團隊負責。其在初步製作後需要將視頻導出發送,由我完成字幕校對。由於工作時間與地點不同,其經常是在深夜後完成並上傳至網盤後,在深圳的我才能夠下載到。

這還得等到我睡醒後,再下載好視頻,才能夠完成整個工作。這中間一來一往的,就耽誤了不少時間。通過「Cloud Sync」功能,當北京團隊將視頻上傳至網盤的指定文件中,NAS就會同步下載該視頻,使得我起床後即可馬上查閱,省去操作和下載的時間。

同樣道理的,出差前我就會將可能用到的照片或是大體積文件存至NAS的指定文件夾中,即可關機睡覺,不用等網盤一個個上傳。並且在外地出差時,這些已儲存在網盤服務中的文件資料,顯然下載速度就要比QuickConnect要更快。

成為生產力工具

如何定義NAS?

在我個人看來,NAS往小的說就是個網盤服務。只是這個「網盤」僅屬於你,具備強烈的私有化與本地化屬性,天然的就具備有更高的安全係數。所以無論是群暉亦或者使用者,都將這一點作為NAS最大的賣點。可是往大的說,NAS所具備的足夠性能以及如此高的安全係數,結合其使用場景,是很適合用來承載企業級應用的「伺服器」,是具備有生產力的。

正因為如此,群暉在最新的DSM 6.2系統中,圍繞著「生產力」這件事情開發並重新包裝了一系列的新功能。希望將NAS從此前簡單純粹的安全儲存工具,拔高成為生產力工具。

這一系列的新功能分別是Drive、Moments、Office、Calander以及Chat,分別對應資料同步、個人相冊、文件查閱、日程安排以及內部交流等方方面面。從這些功能的命名里,就已經能夠感受到濃郁的「生產力」味道。

Drive則是其中最為值得大書特書,其既將NAS升級為正兒八經的網盤服務,更是將說其他新功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提供更為完善的生產力解決方案。

顧名思義,Drive就是將NAS打造成一個網盤。其所提供的功能與我們所聽說過的、所使用過的網盤服務並無二致。說白了就是將文件資料儲存在雲端,以方便隨時隨地查閱、下載與分享。群暉也同樣提供Windows、Mac、Linux桌面客戶端以及Android和以及iOS的移動端App等,便於本地與雲端的雙向同步。

有所不同的,是Drive具備更高的安全係數也更關注安全性。

雖然說Drive的架設是基於NAS本身,可前者並不能夠使用或者查看到後者的任何數據,必須經過一次「上傳」後才能夠進行操作。這可能比較難理解,其實Drive是NAS的一個特殊文件夾,是用於對外開放的特區。每一次從NAS「上傳」文件資料,其實都是將這些文件資料複製黏貼至Drive文件夾中。這就使得NAS與Drive兩者的數據是相對獨立的,並保持著私有化與本地化的屬性。

此外同樣是通過鏈接分享,可是Drive在「分享給誰」與「誰能幹啥」這兩件事情上,有著嚴格的管控。並且基於NAS本身已有的用戶群組與許可權管理,實現同樣的許可權管控。Drive還能對客戶端進行遠程控制,實現斷開連接等操作,避免設備丟失後導致的資料泄密。

有Drive作為文件管理的基礎,群暉還根據實際需求細分出兩項新功能,分別是針對協同工作的Office與圖片管理的Moments。

先說前者。Office顧名思義就是支持微軟的辦公三件套,也就是Word、Excel以及PPT。當然作為非微軟出品,Office在諸如圖表繪製、數據計算、排版設計等細分功能,都並不意外的被高度精簡,僅保留最為核心的新建、查閱以及編輯這三大功能。

要是臨時改個錯別字或者換個圖片啥的,應急絕對不是問題,可肯定取代不了微軟的Office。那麼有啥用?確實Office的功能是高度精簡的,這是因為群暉並不是讓用戶從零開始編輯文檔,而是為了讓多名用戶更好的協同工作。

通過Office這項功能,無論是ZAEKE知客工作室的每一個編輯,亦或者是受邀的外部人員的,都能夠查閱或對文檔進行編輯、批註以及回應等操作。這相當便於對內容的改進,省去一個文件來回發送或是發送多人的麻煩。並且Office還能夠對每一次操作進行記錄,並保存多個歷史版本,方便回溯。

再來說Moments,雖說這是DSM 6.2系統的新功能,雖然上文說到這些新功能都是增強NAS作為生產力工具的屬性,可其不僅說不上是「生產力工具」,反而有不小的「娛樂性」,因為這就是個增強版的相冊。

與Office相同,Moments同樣是以Drive為基礎。其功能就是純粹的管理後者的所有照片,可作為相冊來說,Moments又很特別,因為群暉賦予其「人工智慧」的特性。

不僅僅只是通過照片的拍攝時間或者是自定義的形式分類,Moments會對每一張照片進行人工智慧分析,從而將相類似的人臉、主題以及位置進行精準的二次分類。這說起來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可做起來既費勁,表現出來的結果得讓人滿意。

比如說要識別好照片中的人臉,在不同場景、光線與妝容中去判定是不是同一個人,要是將現女友和前女友混在一起,我看藥丸;比如說今天參加婚禮,明天就是聖誕節都是在吃飯,怎麼去界定兩者不同;還比如說拍的貓、狗等寵物,怎麼區分開等。

當我塞進去三台手機里,橫跨全球各地以及三年時間的照片後,Moments的實際表現是讓我相當滿意的。

特別是在人臉識別這一塊,其能夠很好的將不同場景、光線以及妝容的女朋友都識別成為同一個人。即便是不同的側臉,或者是多人合影,依然能夠精準的識別出來。此外其在區分不同的主題時,如貓、食物、畢業或者是聖誕節等,表現同樣精準。

只是其主題劃分欠缺邏輯性,同樣是吃的會區分為「食物和飲料」、「中式食物」、「日式食物」以及「義大利美食」等,既有強關聯又弱分類的子主題。這也同樣表現在位置里,或許是根據所拍攝的設備不同,「深圳市」、「深圳市羅湖區」、「深圳市坂田」等同樣名稱的各自還區分為兩個。並且作為以位置來區分,群暉其實可以考慮在全球地圖上做劃分,而不是區分為不同文件夾。

雖然這樣說我都覺得牽強,可Moments確實具備「生產力」的屬性,或者說有這個潛能。

確實比起已有的同類型應用Photo Station而言,Moments並不能夠對圖片進行更深層的處理,也不利於與外界的協同工作。也確實Moments的使用場景,並不適合於企業員工間使用。

或許我們對「生產力」的理解只是辦公工具,可Moments卻非常適合成為父母子女、夫妻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家庭匯總相冊。並且群暉為其量身定做的手機App,能夠極大的簡化智能手機上傳照片。配合其人工智慧的特性,又能夠簡化不同設備、不同人以及不同主題的整理過程。

說完Drive、Office以及Moments後,剩下的則是Calendar與Chat。這兩項可不是啥新功能,只是因具備有「生產力」的屬性,所以群暉在DSM 6.2系統中匯總在一起,並給予相應的入口跳轉。所以這裡就主要是吐槽下。

得說群暉的命名非常的直接,所以顧名思義就能夠知道Calendar對應的是日程安排,Chat則是工作交流。雖然說這兩項功能都是基於NAS本身,所以具備有極強烈的私有化與本地化,也就是高安全性。可顯然面對QQ、微信甚至是釘釘,Chat即便再好用再安全都沒啥大作為,這裡就直接跳過。

Calendar要做的事情就兩個,那就是日程表與todolist,說白了就是工作安排。在ZAEKE知客這樣的小型工作室里,每個月都會有發布會或者是內部會議,需要通知到不同的人以及互相之間的協同工作。通過此項功能,就能夠很好的分配並且記錄提醒,免除使用外部工具。

可是在todolist這件事情上,Calendar更為側重於當天並且是個人的工作安排,並不能夠促進內部的工作進度,這一點群暉還需要加強啊。

轉變,從「硬碟」成為「生產力工具」

作為群暉最新推出的,並且是2018年的主打產品,DS418play並不意外的在外形設計、處理性能以及功能介面等方面做了小幅度的提升。更為方便的內存擴展,是其中一個亮點;萬年不變的防塵設計,也是老生常談的事。確實,對於NAS這樣以十年計算使用壽命的工具來說,DS418play的硬體層面是足夠優秀的。

可是相比起群暉在硬體上用了什麼處理器,有多少性能提升,或者是啥新奇玩法,我更想要說的是軟體,是其獨門秘訣DSM系統。

正如文章中所表達的核心內容,NAS具備有強烈的私有化與本地化屬性,儲存的文件資料有相當高的安全性。可群暉並不是想讓NAS成為一個大容量的本地安全硬碟,而是希望其成為企業、小型工作室以及家庭的數據中興,成為一個生產力工具。

所以在DSM 6.2系統中,除了全新開發的Drive、Office以及Moments等新功能外,還將原有的Calendar以及Chat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提升工作效率。以我與ZAEKE知客工作室在這數個月的使用體驗來看,DSM 6.2系統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工作上的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AEKE知客 的精彩文章:

為了能讓自家無人機能幹更多事,大疆發布PSDK開發包和禪思XT2
魅藍E3萬事兼備,就等一陣東風

TAG:ZAEKE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