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校有權對學生穿著打扮進行管理

學校有權對學生穿著打扮進行管理

有些媒體人認為,現在國內的校服太老土,壓抑了學生的個性。還有人認為應該允許學生穿漂亮衣服上學,充分釋放他們的個性。這些人的觀點是有害的,也沒哪家重點中學會把他們的「呼籲」當回事。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學生對外表美的過度追求,涉及到學風、校風、學校管理甚至社會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細節決定成敗,學校對學生穿著打扮提出要求有重要意義,於法有據,也有可操作性。

男學生穿衣服攀比名牌,女學生則有衣著越來越暴露的傾向,其實都是在吸引異性的潛意識支配下的行為。顧名思義,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不是炫富和談戀愛的地方。如果學校對學生追求外形美的風氣放任自流,甚至為帶有選美性質的活動提供場地,只會形成「拼爹」和「漂亮者生存」的不良校風,讓更多學生將心思放在攀比穿著打扮和追求異性上,對專心學習的寒門學子會造成嚴重干擾,還會增加家長負擔,所以很多重點中學都對學生的穿著打扮、髮型有嚴格要求,這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常識。

只要到大街上或者校風較差的學校里看看就知道,現在的女學生穿著越來越暴露,她們追求的「美」說到底就是「以露為美」。男性留意衣著暴露的女性是正常的生物本能,女學生穿超短裙、低腰褲、低胸裝必然影響正常的教學和管理,誘發早戀甚至刑事犯罪。據某中學校長反映,現在的中學生打架,絕大部分都是由於早戀引發的爭風吃醋。女學生將心思放在化妝、減肥、增白甚至整容上,不利健康發育,長期穿超短裙、低腰褲也會造成各種疾病甚至不孕。穿衣服和不穿衣服是人和禽獸的區別,衣著得體和衣著暴露則是良家婦女和風塵女子的區別。因此對不利學生健康成長、不利維護公序良俗的風氣必須堅決剎住。若用「尊重學生個性」為理由放任自流,只能是把無知當個性。真正的個性是勤于思考、勇干創新,整天去搞沒有技術含量的「外形美」只會讓學生智力退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8條規定教師有「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43條也規定,學生有遵守所在學校管理制度的義務。所以學校完全可以對學生的穿著打扮提出明確要求,教師也有管好學生的義務。作為家長,也希望孩子在有利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地方成長。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說明學校應該是維護「知書識禮」、「賢賢易色」風氣的一方凈土,而不應跟在「美女至上」的社會潮流後面跑。

對學生在校外的穿著打扮和趕潮行為,學校固然管不了,但只要學校里有一種制度、一種氛圍、一種價值觀,學生對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象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歷朝歷代都只有讀書人教化沒文化的人的道理,沒有讀書人向沒文化的人看齊的道理,若有人認為社會風氣如此,對學生在學校里的穿著也不應該管,那就是破罐破摔,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托爾斯泰說過: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美國和日本的高校尤其是名校,穿得像「花蝴蝶」的中國留學生也會被人說閑話,這說明西方國家的價值觀也是認為心靈美比外形美更重要,何況是在教書育人的學校。教育界人士應該緊守社會良知的底線,從小事做起、從日常做起,對學生提出衣著端莊、舉止文明的要求,維護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價值觀,為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公民作出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宗儒者 的精彩文章:

TAG:正宗儒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