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醫大師周岱翰:春天早上勤梳頭,益處原來這麼多

國醫大師周岱翰:春天早上勤梳頭,益處原來這麼多

一般人多認為,梳頭是女人的事,慣常也只有女性起床後才需要梳妝打扮,殊不知,勤梳頭其實有助於養生。

國醫大師周岱翰:春天早上勤梳頭,益處原來這麼多

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周岱翰教授指出,無論男女,乃至頭髮稀落的老翁,早起梳頭,能有效刺激頭部諸多經穴,有助於陽氣舒暢和升發。現代醫學也證明,這種做法可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令人更神清氣爽。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壽自高。――晉-嵇康《養生論》

櫛頭理髮,欲得過多,通流血氣散風濕也。

――南梁-陶弘景《誥真》

周教授指出,晉朝嵇康在其所著的《養生論》中就有「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壽自高」一說。或許,在常人看來,將壽高與否跟梳頭扯上直接的關係有點怪,但自古以來不少養生名家踐行且證明有效的簡易可行的保健手段。「覺來如見天窗白,短髮蕭蕭起自梳」, 「兩目神光穿夜戶,一頭胎髮入晨梳」――壽終85歲高齡的南宋詩人陸遊甚至將梳頭養生的舉動寫入詩中。

嵇康特彆強調在春天早上勤梳頭,到底有沒有道理?

周教授分析稱,春天是陽氣升發、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們體內的陽氣也順應自然開始升發。《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稱:「頭者,精明之府」,不但穴位豐富,而且是人體經絡彙集的重要部位,「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面」。因此,春天裡早起趁著一日中大自然陽氣和體內陽氣開始升發之時,適當梳梳頭,刺激頭部諸多經穴,能讓體內陽氣升發舒暢,令氣血流通,使人神清氣爽。


梳頭能助眠,還能防病

古人崇尚梳頭,還不止於春早。宋人郭尚賢在其著作《清異錄》中稱道:「梳頭洗腳長生事,臨卧之時小太平」 大文豪蘇東坡也同樣喜歡晚上梳頭,還留下梳頭詩為證:「羽蟲見月爭翩翻,我亦散發虛明軒;干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入霜蓬根。」他經常「梳頭百餘梳,散頭卧」,可「熟寢至明」。經常失眠的人士,不妨試一試蘇氏介紹的這一簡單「助眠」法,睡前多梳頭以添睡意。

周教授稱,除了改善睡眠,古人還發現梳頭有諸多益處。南梁醫家陶弘景有「櫛頭理髮,欲得過多,通流血氣散風濕也」一說。中醫稱「發為血之餘」,中藥「血餘碳」即為頭髮煅碳,有止血作用,並認為「千過梳發,發不白」。而一直堅持梳頭的陸遊,到了晚年頭上稀落的白髮中竟然長出「茸茸胎髮」(黑髮)。

祖國醫學認為三陽經匯於頭,稱「頭為諸陽之會」。梳頭不但有助於驅散頭部的風濕病邪,促進頭部氣血循環、營養毛髮,減少白髮和防脫髮,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引起的眩暈症有特殊的功效。因為經常通過梳頭刺激百會穴、太陽穴和風池穴有降血壓作用,血壓平穩,眩暈相應也會減退。

頭髮稀疏可用「指梳」保健

當然,如何梳頭也有一定的講究。

首先是選適當的梳子,以牛角梳、木梳等不會產生靜電的為佳,梳齒疏密適中,齒端不能太尖銳,且要時時保持梳子的清潔;

其次是梳法,可先從頭頂順著頭髮生長的方向從髮根梳到發尾,再俯身從後頸髮根向下梳到發尾。

而那些隨著年齡增長頭髮變得稀疏甚至快掉光發的老年男性,也可直接用手指代替梳子來「梳頭」。「指梳」時,可由前髮際慢慢梳向後髮際,邊梳邊揉擦頭皮。

上述方法最好均以中等力度和速度進行,一直梳至頭皮微熱為好,每次至少百幾十下,早晚各一次,有時間的老人午休前也可做多一次,但要長期堅持方有保健之效。

醫學指導/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周岱翰 教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
圖@視覺中國
編輯:吳婉虹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老來「耳背」全因年紀大?還可能和這個原因有關
頸椎不好,原來要這樣挑枕頭和床墊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