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絲路名臣系列:趙破奴&王恢

絲路名臣系列:趙破奴&王恢

今天說兩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在張騫以外交方式開闢西域的同時,從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開始,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十年間,衛青、霍去病等在東起代郡西到玉門關的北部邊疆與匈奴兵戎相見,大的戰役就有六次之多,對匈奴取得階段性勝利。特別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渾邪王降漢,河西走廊被漢朝控制,漢武帝設立了河西四郡(酒泉,敦煌,張掖,武威),從此打通通向西域的道路,這是漢、匈消長的關鍵,此後漢朝的勢力在西域不斷增強,而匈奴不斷退縮。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大戰,漢匈均損失慘重,漢軍僅戰馬就損失近10萬匹,匈奴主力死傷也近10萬人,被迫北遷,從此漠南無單于王庭。此後十六年間,雙方休戰,漢武帝得以從容收拾西域。

西域形勢圖

河西四郡設立後,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從此漢朝使者來往於烏孫、大宛等國每年少則五六次,多則十餘次,往返一次最遠的要八九年。當時很多人看到漢武帝喜歡談論西域,於是投其所好,一幫基層小官和民間無賴都請求出使西域,考慮到出使西域是危險差事,沒人願意去,漢武帝對這些人基本上都賜予漢節同意出使。這樣導致使者素質良莠不齊,這幫人到了西域拉大旗作虎皮,強迫各國供應物資,漢武帝對這些人往往治罪後又允許拿錢贖罪,然後繼續讓這些出使西域,這就引起了西域諸國的反感。而當時西域諸國大多還是倒向匈奴,其中東部的兩個國家正好在東西交通的咽喉要地上,偏北的是車師(今吐魯番),偏南的是樓蘭(今青海湖北)。漢朝使者往來西域都要經過這兩個國家,兩國每年招待費嚴重超支,有些不勝其擾,匈奴趁機挑唆,許諾做武力後盾,於是兩國不斷截殺漢使,搶奪財物。漢武帝認為,要收伏西域,第一步就必須搞定車師和樓蘭。

精心籌備幾年後,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決定對車師、樓蘭用兵,這是漢朝第一次對西域用兵,選將成為一個難題。這時候漢武帝想到了兩個人。

第一個:趙破奴,太原人,早年給匈奴幹活,後來跑回來跟著霍去病,斬殺速仆王,生擒稽且王,封為從驃侯,結果運氣不好,漢武帝清理內部,以「酎金」成色的名義一次廢了一百多個侯,趙破奴不幸陪綁,也丟了爵位。不過他長期在漢匈邊疆混跡,熟悉西域地理,過了一年又被啟用為匈河將軍。漢武帝決定再給他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

第二個:王恢,據說此人外表斯文,白面小生,說話輕聲細語,完全不是統帥的風範。但他擅長出謀劃策,有勇有謀,在霍去病帳下屢立戰功。他曾經出使西域,被樓蘭扣留,罰做苦力,後來趁其不備殺死看守,在回國途中碰到和親隊伍,他賄賂匈奴人,混到和親隊伍中返回漢朝。順便提一句,這個王恢不是因馬邑之謀失敗被殺的王恢。

趙破奴久經沙場,勇武過人,王恢沉穩老練,運籌帷幄。漢武帝親自選定趙破奴為主將,王恢為副將的「趙王組合」,帶領三萬人馬跨越茫茫戈壁,踏上西征之路。漢武帝同時派酒泉、敦煌、張掖的駐軍聲援趙破奴和王恢。

大軍首先向樓蘭進發,原因有二:一是樓蘭距離玉門關比較近。二是樓蘭實力較弱,因這是個地理環境比較惡劣的國家,為了追逐水源,遷徙無常,樓蘭古城最後被廢棄據說也是因為水源的問題。考慮到這些因素,王恢獻策,對樓蘭採取突襲方式,並請命親自帶領700精銳士兵完成突襲任務,估計想起當年樓蘭扣押自己罰做苦力,國恨私仇一起湧上心頭。趙破奴自率大軍隨後而來。

王恢的突襲隊帶足水食,晝夜兼程,進入樓蘭境內後,晝伏夜行,保密工作相當到位。與此對比的是超級自負的樓蘭王,他認為樓蘭周邊都是無人區,漢軍想要跨越沒有可能,所以毫無防備,估計還在琢磨漢朝使者咋還不來給我送財寶。

因為樓蘭經常遷徙,所謂的都城榆泥城很小,只有東西兩個城門,而且圍牆是用胡楊木紮成,對於擅長攻城的漢軍而言,屬於徹底的豆腐渣工程。王恢頭天晚上看好地形,第二天一早,兵分兩路,從東西二門突然攻入,宛若神兵天降,樓蘭王和守城兵士牙還沒刷就已經做了俘虜。王恢進入王宮,樓蘭王逃跑未遂,趕緊求饒,王恢曆數樓蘭王截殺漢使的罪狀,然後將其就地斬首,首級懸掛在城頭。樓蘭軍心瓦解後,王恢又開始做政治工作,他召集樓蘭軍民講話,表示樓蘭王投靠匈奴,截殺漢使,我們來只誅殺元兇首惡,與樓蘭軍民無關,只要大家一心與漢朝和好,不再與匈奴來往,我們絕不會為難大家。安民告示一出,樓蘭軍民算是放心,等到趙破奴大軍帶來,樓蘭已經完全平定。

樓蘭古城遺址

車師的情況比較複雜,本來他是和樓蘭同住在羅布泊附近,所以這兩國人的風俗民情沒啥區別。但因為雙方爭奪資源失敗,車師遷移到吐魯番盆地,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車師人逐漸開始搞農業,種棉花、葡萄、小麥什麼的,其國都交河城是西域重鎮,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所以匈奴對車師更為重視,其現任國王昆都莫就是匈奴扶立的。這個人本來只是車師的一個百夫長,因為前任國王忽突骨拒絕臣服匈奴,匈奴圍攻交河城,久攻不下,就寫了一道告示射入城中,許諾誰殺了忽突骨就立誰為國王,昆都莫一看機會來了,果然突襲王宮殺死忽突骨,匈奴就立他為車師國王,所以車師完全聽命於匈奴,是匈奴在西域東部的一顆「釘子」。據說昆都莫身材雄偉,聲如洪鐘,從他後面的表現來看,也算得上一位英雄了得的人物。

樓蘭王被殺的消息傳來,昆都莫一面加強城防,一面緊急派人向匈奴右賢王求援。趙破奴和王恢大軍很快抵達,並將交河城圍住,旌旗蔽日,聯營數里,車師軍民驚恐,昆都莫給士兵鼓氣,說匈奴援軍很快就會到來,到時候內外夾攻,一定能夠取勝。可惜,援軍是不可能到來了,因為漢武帝早就防著這一手。為了讓匈奴不能救援車師,漢武帝派衛青統領六位將軍討伐匈奴,出塞七百餘里,突襲右賢王部,俘虜一萬五千多人,右賢王基本成了光桿司令,哪裡還有可能去救援車師。

而趙破奴經過觀察,知道交河城易守難攻,於是別出心裁,找了若干神箭手,每天趴在城周圍的有利位置,干起狙擊手的買賣,每天射死車師兵一百多,自己無一傷亡。過了幾天,昆都莫就受不了了,他害怕這麼下去,當年自己殺害忽突骨的故事就要重演,除了對王宮加強守衛巡視外,決定三天後如果沒有援兵,就突圍逃跑。

就在這個當口,派去匈奴求援的使者回來了,不過被漢軍俘虜,趙破奴讓這位使者到城下喊話,車師上下才知道援軍已經不可能來了,自己所守的是一座孤城,立馬軍心大亂。昆都莫一看大勢已去,當晚就殺牛宰羊,讓士兵飽餐一頓,午夜時分,突然打開城門殺出來,漢軍猝不及防,雙方混戰之時,昆都莫又派一支奇兵從暗道出城,繞到漢軍背後突襲,漢軍大亂,這時候昆都莫帶著八百精銳,偷偷從城牆上用軟梯溜下來,從正面夾攻漢軍,漢軍一時不能抵擋,稍稍退卻,昆都莫絕不戀戰,迅速逃向天山方向,成功突圍。

交河故城遺址

昆都莫雖然跑了,但交河城已經攻克,趙破奴清理反對者後,和王恢一樣發布告示,表示只殺元兇,余者不問,待人心安定後,與車師貴族商議,擁立前國王烏貴的兒子軍宿為新王,並上報漢武帝得到任命詔書。昆都莫跑到匈奴,匈奴立他為車師王,這樣,車師國分裂為南北兩個部分,南部為車師前國,由漢朝控制,北部為車師後國,歸匈奴控制。

經過趙破奴和王恢這次遠征,西域的門戶徹底洞開,從河西走廊通向烏孫、大宛、月氏等國的通道脫離了匈奴的威脅。漢武帝高瞻遠矚,在邊境和內地之間設置驛站,加強一體化建設,並大量移民和開展軍事屯田,漢族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工具隨之傳播到河西走廊,重修河西走廊北部的長城,設立烽火台,西北邊疆的防禦體系逐步完善起來。

最後說說兩位將軍的結局。

趙破奴戰後被封浞野侯,王恢封為浩侯。公元前103年,趙破奴率軍二萬與匈奴左賢王八萬騎兵遭遇,全軍覆沒被俘,在匈奴呆了四年後逃回,漢武帝依然使用趙破奴,公元前91年,因巫蠱之禍受到牽連被處死(漢朝名將太多,真是不太珍惜啊);王恢之後跟隨李廣利征大宛,勞師無功,再後來乾脆因為喪失戰機被革職處死。兩位名將雖然功令不終,在歷史上也沒有那麼大的名氣,但他們為西域的平定,絲綢之路的暢通發揮了重要作用,立此存照,發文以念。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

低徊海上成功宴,萬里江山酒一杯。

如果您喜歡本文,希望能夠轉發,讓更多人走近歷史,了解歷史,愛好歷史,您的轉發是對我繼續創作的最大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瞄史 的精彩文章:

明君事略第二:趙武靈王

TAG:瞄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