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登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都說了啥?

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登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都說了啥?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是「兩會」後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旨在「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是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學者之間重要的對話平台。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hinaDevelopment Forum)於2000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設立。每年3月兩會閉幕後的一周,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年會。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參與者主要是世界500強企業首腦、國際組織高層官員及知名學者。中國國務院領導及國內政界、經濟界高層到會發表演講,並同中外代表直接溝通與交流。

論壇的宗旨是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通過對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熱點問題的深入探討,介紹我國改革開放的新進展和發展趨勢,了解和研究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看法和建議。

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及與會者層次的不斷提高,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已成為中國政府高層與國際商界、學術界相互交流溝通的重要平台。

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以「新時代的中國」為主題,圍繞邁向高質量發展、全球視角下的中國財稅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一系列議題進行探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表示,以往論壇主要以經濟領域為主,今年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此次論壇是世界第一時間了解中國經濟形勢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國與世界雙向溝通,增進互信,凝聚共識,加強合作的重要平台。

論壇於3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在今年論壇的經濟峰會上,參會嘉賓就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時代的中美關係、一帶一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發言

七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出席了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就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成就與問題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3月24日,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分享了他對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經驗的思考。

斯蒂格利茨對中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讚嘆不已,「中國不僅從集體經濟轉為市場化經濟,還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那麼,中國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斯蒂格利茨認為,有三大原因。

第一是堅持務實主義。類似中國這樣的轉型,是全球從來沒有解決過的問題,無法直接借鑒過去的經驗。中國採取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做法,一邊走,一邊解決問題。

第二是堅持制度創新。一個成功的經濟體,一定要有成功的制度。中國有很多制度創新,如價格雙軌制、合資企業等。

第三是堅持漸進發展。中國政府相信改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每一個十年,它的改革進程都會大幅改變。上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是合資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中國強調要推動創新經濟,讓大學的科研機構、新的私營企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斯蒂格利茨指出,動態地調整政策和不斷學習非常重要,「一個階段的改革,意味著這一個時期的制度可能是有效的,但並不代表下一個階段它依然有效」。他建議,中國一定要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動態地發展產業。

dvdf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表示,能夠參與中國改革的進程,盡其所能幫助世界與中國聯通,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歷,他備感自豪。

斯賓塞認為,中國是國際舞台上非常重要的國家,能夠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積極發展。在諸多領域,中國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是維護多邊體系。如果大國之間只做雙邊協議,那小國肯定在夾縫中難以求生。第二,中國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可以幫助這些國家改善基建。第三,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很快,體量很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在升級。這種切入市場的能力,是正在追趕中的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第四是技術優勢。中國目前是技術的創新者,尤其是數字技術站在了世界前沿,引領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包括人工智慧應用和機器人技術等。發展中國家需要切入到這些技術板塊,中國有能力去提供幫助。

斯賓塞認為,技術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數字經濟領域,目前還沒有任何談好的框架或條約,這是一片空白。中國在保持貿易和投資開放的同時,需要審慎地考慮通過國際合作、國內監管等管理好這些技術,以防範數據泄漏等風險。

但同時,就中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經濟學家們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這不是第一次全球化的時代,在以前也有過全球化,但這次的全球化是不一樣的。」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里克·馬斯金認為,本輪全球化所形成的國際分工,並沒有很好地解決貧困問題。主要表現在本輪全球化把無技能的人排除在外,尤其是農村的勞動力未能從全球化分工當中受益。

有人認為,國際貿易可以解決貧困問題,理由是比較優勢理論。國際貿易能夠讓發展中國家專註於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而生產這些產品可以利用低技能工人。這樣,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就會有所增長,貧困問題就解決了。埃里克·馬斯金對這種判斷表達了不同見解,「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很多低技能工人發現自己工資停滯不前,大部分國家的不平等在加劇」。

「不是要停止全球化生產,即使可以停止,效果也適得其反。因為全球化生產已經帶動了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埃里克·馬斯金認為,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底層工人的技能,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獲得全球化生產的工作。

埃里克·馬斯金建議,政府應制定政策,加大教育、培訓的投入,對私營企業加大補貼,鼓勵企業培養技術工人。只有給農民「賦能」,讓他們獲得謀生的技能和工具,進入全球的勞動力市場,才能真正解決貧困問題。

dvdf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赫克曼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表示,他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等研究機構和院校有著很多合作,非常關注中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中國基尼係數雖然在下降,但仍處於較高的水平,城鄉收入差距比較大,導致大量勞動力流向城市。與此同時,約佔農村兒童總數30%的留守兒童無法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訓。

赫克曼指出,儘管「留守家庭」的收入水平可能有所提高,但「留守兒童」在父母陪伴和教育方面顯然有所缺憾,這種缺憾可能進一步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甚至帶來代際之間更大的不平等。政府應該從政策角度,努力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機遇,這將有助於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

各國(地區)的研究大都表明,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經濟水平、參與教育的意願和有效性等家庭因素,對孩子的成長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從3歲左右就有所體現,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明顯,還將導致城鄉發展的持續不平衡。

赫克曼還從理論和實證兩個角度說明,加強早期教育投資將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健康水平、工作態度產生深遠影響。實驗表明,通過為貧困地區孩子增加營養和定期家訪這種低成本且可行性高的方式,教給孩子母親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益處非常明顯。

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同時亮相,還有數十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大咖與中國的經濟學家交流對話,話題涉及中美關係、金融危機、中國改革、人工智慧、全球貿易,這無疑是一場思想盛宴,也凸顯了中國的開放、自信和「中國故事」的吸引力。

毫無疑問,中國對世界、世界對中國都是好奇的。強起來的中國依然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通過和平崛起的道路實現興盛。能不能用合適的方式闡釋差異,把中國在國際上發揮的積極作用展示給全世界,可能是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需要向世界闡釋中國發生的變化,世界也需要進一步了解這個正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國家。而這一切,只有通過對話交流才能實現。只有增強了解、增加互信,才能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易實況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交易實況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