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和效率等價嗎?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和效率等價嗎?

互聯網時代,人們常說「在網上沒人會知道你是誰!」;如今到了大數據時代,這句話已然變成了「在網上誰還不知道你是誰?」。一句話的變化反映的則是人工智慧時代發展之下,人們的隱私和數據信息正在遭到嚴重的泄露與公開!

隨著上周末Facebook濫用數據醜聞的曝光,互聯網的用戶數據與隱私保護問題如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正當數據隱私問題讓Facebook焦頭爛額、避之不及之際,百度卻選擇主動往槍口上撞。

3月26日,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如果可以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很多人是願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但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數據讓使用者受益,他也願意,我們就會去做。」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彥宏這一番「中國用戶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和效率」的言論,瞬間引燃了全民關於隱私問題的大討論。

中國用戶是否真的願意?

李彥宏說「如果可以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很多人是願意的」。那麼,中國用戶真的是自願用隱私交換便利的嗎?

我覺得不盡然,其中有的人是不出賣隱私就無法享受服務的被迫「自願」;還有一部分人是毫不知情的默認「自願」。

現實中,很多用戶註冊網路賬號或使用某個軟體功能時,網頁會顯示一個或多個「協議」選項讓你勾選,這其中就帶有很大的欺騙和強迫成分。比如你要玩一款遊戲或者用一款APP聽歌,你就必須要註冊自己的賬號,如果註冊過程中你不勾選軟體方提供的協議,你就無法進行下一步,也就無法正常使用這款軟體。這就使得不管對於協議具體內容知情或不知情的用戶,都只能選擇被迫的勾選協議,用自己的隱私換取軟體使用權。

還有的甚至都不需要你自己勾選,商家已經替你默認勾選好了!當你疲於細看數十上百條晦澀難懂的合同文本,而快速的點擊下一步的操作時,隱私收集條款就隱藏其中被自己不知不覺的忽略了過去。在這種藏木於林的隱蔽方式下,用戶不可能看到隱私條款,更不可能有同意或不同意的選擇餘地。

這些就是目前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做法,也是李彥宏「中國人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的立論來源。很明顯這是站在商家角度單方面的言論,有以偏概全、粉飾太平嫌疑。若問有多少人知道個人隱私和便捷性之間的具體關聯,或者有多少人願意以自己的隱私來交換這種便捷性,恐怕還不能肯定得出「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這種結論。

隱私是否真的交換到了便捷性和效率?

每個人都知道要保護個人隱私,但許多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數據泄露對個人隱私帶來的嚴重後果。也正是因為這樣,用戶的數據和隱私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十分「廉價」,他們獲取得輕而易舉。然而,在你輕易的交出了個人隱私之後,是否真的換取到了自己的便捷和效率呢?

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前一段網路上曝光的大數據殺熟事件:同一款APP,同樣的服務或消費行為,蘋果用戶比安卓用戶收費高,老用戶比新用戶收費高。當我們交出個人隱私被大數據演算法識別為「熟客」之後,我們不但沒有換取到自己的便捷和效率,反而成為了被數據「宰殺」的「透明人」!

除了大數據殺熟之外,我們時長收到的各種騷擾簡訊、電話或者廣告也是如此。互聯網公司可以通過用戶的行為偏好進行特徵分析,藉助相應的演算法模型,來向用戶精準投放廣告。所以,我們付出的數據和隱私,最終成為了方便商家獲取利益的工具,我們得到只是煩不勝煩的垃圾簡訊和騷擾廣告!

還有就是現在不少互聯網企業在用的個性化推薦,也是我們付出隱私之後才擁有的服務。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在看新聞和聽歌時,不用再疲於尋找和分辨自己喜歡的內容,可以說交換到了一定的便捷性和效率。但問題是個性化推薦的我們喜歡的就一定是我們需要的嗎?

當我們喜歡聽流行樂時,個性化推薦中就不會再看到別的音樂類型;當我們關注華為手機時,推薦出來的新聞永遠都是華為的消息。就算我們喜歡甜的,也不能每頓飯都只吃糖吧?

久而久之,我們會認為世界只有我們關注的這一小部分,這種現象叫做「過濾泡沫」。我們付出的隱私雖然換取到了部分效率,卻也讓我們丟失了對世界完整的看法,變得越來越狹小,這樣的交換是否得不償失呢?

如何才能做到隱私與效率的協調呢?

其實,許多便捷性都並非必須要以隱私交換才能獲得。只是我們目前在技術和法律上的不足才給了商家可趁之機。

在法律上,我們已經出台了《網路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等法律法規,但是在執法檢查時卻發現,不少網上應用程序普遍存在過度收集用戶信息、侵犯個人隱私問題,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監管和依法懲處。因此,法律制度、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問題亟待解決。

在技術上,有人提出用去中心的區塊鏈技術來打破壟斷,將用戶隱私數據的所有權和控制器歸還給用戶。也有人指出,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通過端點檢測和響應(EDR),收集應用程序在用戶電腦中運行時的一些行為,在響應的過程中能對不合理的行為進行阻斷。這些技術的發展都將提高系統整體的安全性,保護用戶隱私。

對於流著道德血液的企業來說,如果技術的問題能用技術來解決那是再好不過的;而對於缺乏道德血液的企業來說,就需要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約束與監督。只有當法律和技術都得到提升之後,人們的隱私安全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飛行計程車掀起全球新熱潮 未來十年內或投入運營
2030年 人工智慧將給城市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