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如何知道某人真的「開悟」

我們如何知道某人真的「開悟」

一位真正具格的上師需要什麼條件?如果你想研究物理,必須先確定教學的人真的懂物理;不論你學習任何事情,都會希望教導者在這個題目上是真正的大師。發現心性如此重要的事,更是這樣。顯然這條道路除非他早已走過,否則無法將它透露給我們,也無法示現讓我們知道。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某人真的開悟,並且是合格的?」答案是:我們不知道,它永遠是一個賭注,但是有一些跡象可循。我個人觀察老師時提出的問題是:「這一切是來自空性還是自我?」開悟和個人魅力無關。我們時常被魅力、自我推銷的能力,或是理智的滿足所吸引,但是這一切從何而來?真的來自空性的智慧和真正的慈悲嗎?或者,它只是另一個龐大的自我膨脹?我們必須夠敏銳。

我對所有聲稱自己已經開悟的人都非常懷疑。我見過的所有西藏地區的喇嘛,他們連做夢都不敢做這種聲明,大部分喇嘛會說:「噢!我和你一樣,我也在修行,也在訓練自己。在那邊的某某喇嘛,他非常棒,他是不同凡響的,他能做這做那,但是我呢,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這並不表示當他們坐在寶座上,就不能展現出內在的信心,信心應該來自他們的教導,而不是自我的擴張。我認為還有一件事必須注意,那就是當他們從寶座下來後,和一般人相處的情況。他們在一般環境里的舉止怎麼樣?他們如何對待沒有利益關係的人們?

我們應該檢驗老師,我知道這很困難,尤其西方人經常過度信任和輕易相信老師,亞洲人的態度則嚴厲多了。他們有衡量的標準,因為地年累月處於的修行的場合中,西藏地區的修行者並不天真,有些人以為西藏地區的人頭腦簡單又迷信,但是西方人容易受騙的個性才讓人目瞪口呆。西藏的經本說,人們應該考驗老師十二年,才決定是不是要接受他。我們甚至應該偵察上師!當他們不在眾人注目下時,行為如何?是不是和藹又慈悲,或者根本是隨波逐流、享受好時光、喜歡收弟子?

當我詢問我的上師,他說:「嗯!在那種情況下是很難評斷的,但是在這十二年內,觀察一下他們的弟子。」這是看出老師程度到底如何、是否非常好的指標,他的資深弟子情況怎麼樣?我們是不是希望像他們一樣?這位上師身邊的狀況如何?這種心態是不是健康?這些弟子是不是被操縱?他們如果不隨時奔向上師,是不是就沒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他們是不是在心理上依賴自己的老師?

藏文的「喇嘛」,其實意指「位高的母親」,「嘛」(ma)字當然是女性,所以,喇嘛是女性的字眼,但西藏地區的人平常不提這點。上師如同母親,當兒女都還年幼時,母親照顧、養育、愛護、規範、訓練他們,這是她的角色;小孩依賴母親,因為他們什麼都還不懂。但是,如果孩子已經長大,母親仍然希望當「媽咪」,希望孩子倚賴她,和她的圍裙連在一起,那麼她就不再是個好母親了。一位好母親把孩子帶大,讓他們愈來愈獨立,成年時能夠離開家。一位好母親能養育孩子成為自主的生命,並在未來也成為他人的父母。

同樣的,一位真正的上師能夠訓練弟子找到內心的智慧和內在的上師,訓練弟子替自己做決定。任何一位「上師」,如果只是造出一群崇拜他的侍者,等待他每一句如甘露般的話語,愈來愈倚賴他,並專註在滿足他所有的願望上,那麼這位上師只是愛上了「當上師」的想法。失去了弟子,這個人再也不是上師,弟子只是他權力的來源。這是一種權力的遊戲,使得人們即使不想做某種事,當交代他們去做,他們就毫不懷疑地去做了。它會變成麻醉藥。

你可以在一些老師身邊看到這類事情的發生,年復一年,他們創造出這種共生的關係,弟子在這種環境里更加倚賴上上師。如果他們不先去覲見上師聽取他的說法,就什麼決定都不能做;如果真是如此,那便是錯得離譜。開始的時候,一位好老師當然會告訴弟子應該做什麼,因為他是指導者;但是一天天過去,老師開始會說:「好吧!你想要做什麼?你覺得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上師漸漸將球丟回給弟子,讓弟子成長。當時機來臨時,上師可能幹脆把弟子送走。

11世紀西藏地區的偉大瑜伽士密勒日巴,把弟子留在身邊,或在同一個洞穴,或在鄰近洞穴,直到他們的修行穩定了。然後,他就把弟子送走,卻不時去探訪他們,看他們的進度如何。上師應該幫助我們發現內在的智慧,讓我們不需要無止境地倚賴他的建議。可是,我們必須先做好自己的功課,凈化和簡化自己的心,讓心愈來愈廣闊。然後,當我們們遇見上師,透過完全的專註,就能真正地接受傳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信 的精彩文章:

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願眾生都能悟道精進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TAG: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