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都在堆料造良心產品了 你們還只想著搶入口?

蘋果都在堆料造良心產品了 你們還只想著搶入口?

【PConline 雜談】無線音箱曾經火過一陣子,無數的廠商品牌都曾插足其中,只不過到了今天不管是藍牙音箱還是WiFi音箱,日子都非常不好過,千元內的基本就是聽個響,千元以上的遠離大眾,廠商死的死、退出的退出,一窩蜂上一窩蜂倒相信大家都見怪不怪了。但只要有點苗頭,還是會有廠商爭先恐後的加入,比如現在的智能音箱。

蘋果都在堆料造良心產品了 你們還只想著搶入口?

亞馬遜和谷歌在2017年末的促銷季,都在靠低價49美金的低價音箱在沖份額,極端情況,dot和mini甚至會低到29美金。這樣的價格戰,在國內也同樣上演著,天貓精靈X1在去年雙11以99元狂甩出了百萬銷量。隨著蘋果HomePod也正式上市,智能音箱市場也迎來強大的競爭者。根據Bloomberg估算HomePod的利潤只有38%左右。而且,HomePod利潤率不但只比自家產品低,同時也遠低於競爭對手如Amazon的Echo還有Google Home,他們的利潤分別為56%和66%(當然HomePod售價也比他們貴不少的)。換言之,一直都覺得蘋果的東西貴死了的各位,HomePod真的是一款良心產品。

蘋果都在堆料造良心產品了 你們還只想著搶入口?

稍微對音響有點認知的朋友都知道,硬體音質可以說完全沒捷徑、沒黑科技可搞的,全靠堆成本堆用料和調音設計。為何說HomePod是蘋果的良心產品,如果將它拆散後把零件成本逐一計算:高音、低音單元和電源管理硬體成本為58美元,OLED面板等其他零件需要60美元,而蘋果的A8處理器(iPhone6用的就是A8處理器)、外殼等零件加起來要50.5美元,再加上生產、測試和包裝的17.5美元,成本高的讓人大跌眼鏡。連擁有大量用戶粉絲群體、強大品牌號召力的蘋果在設計智能音箱都首先考慮到要將音質做好,在YouTube做廣告都是以音效設計為賣點,如此高成本、高售價所帶來的產品體驗評價也確實是非常正面。

蘋果都在堆料造良心產品了 你們還只想著搶入口?

音箱拼音效、拼音樂服務可以說是基本素質了,而智能AI方面還可以通過軟體升級來提升性能(國外機構對幾款熱門產品測試,HomePod回答的準確率是最蠢的),但音頻硬體可是基本無法後面來升級的。當然,「智能音箱」不是只有把音效做好一個路可走,像亞馬遜的Echo show(230美元的高價,比Echo貴一倍還多)自帶屏幕和立體聲揚聲器一年百萬的銷量也可以看出,產品的功能核心價值還是很能讓消費者買單的,不過Echo Show已經超出了普通智能音箱的範疇了,但Echo Show的成功也說明了消費者對智能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產品所需的核心價值體現也越來越明顯。

市調機構GfK的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音箱零售量只有1萬台,2016年銷量增至6萬台,2017年1至8月智能音箱的累計銷量超過10萬台,在雙十一期間各品牌的大幅促銷讓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突破百萬銷量。但很快就後勁不繼,年銷量也就保持在150萬台左右,就這麼點的銷量/保有量規模,智能音箱想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還是天方夜譚了一點。

就以目前來說,基本上沒有在AI方面有成熟可靠的智能音箱產品,現在買來就是圖個新鮮,一個智能功能不大行、音質有一般般的智能音箱,很快就會變成數碼垃圾,如果有這樣的閑錢去玩確實是無所謂。2015年開始整個智能硬體市場就開始冷了,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各種倒閉和被併購,智能音箱在這個風口上還能火多久?以過往經驗來看,時間不會多長,硬體難賺錢、智能硬體風向轉換快,最重要的是智能音箱、甚至各種智能家居都不是國內用戶的剛需、找不到用戶的使用痛點,還未必能成為未來的智能家居入口,所以還在猶豫要不要進來的,可得考慮清楚要不要做、怎麼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