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首宋詞,訴說自己飄泊羈旅的苦惱,層層轉折,婉曲有致!
這首詞是詞人應詔復官,重去京都路上所作。詞人當時已年過半百,此番離家,前途茫茫,抒發了無限哀愁和不舍。上闕緊緊圍繞「曉行」這一主題,真實地記敘了破曉之景,行路之況;下闋通過想像別後情境,強化感情,抒發了漂泊的傷懷以及深切的思念,飽含真情。
《喜遷鶯·曉行》
宋代:劉一止
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
追念,人別後,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寒飄泊。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這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曉光催角」,清晨第一道曙光穿牆而來,催促遊子起行。嘹亮的號角吹響,樹上鳥兒在朦朧中還沒有開始啼叫,鄰戶的雞已經開始打鳴。村莊籠罩在晨霧中,模糊中漸漸有了馬的嘶鳴,人煙喧嘩。處在痛苦中的人是敏銳的,詞人敏銳地捕捉到了鄉村清晨安靜的特點,用一系列微弱的聲音反襯出村莊之靜,「曉行」之早,以及心中的凄苦。
微弱的月光穿林而過,夜寒未散,不知何時落下的淚已在冷風中吹乾,喝下的酒也無法禦寒,不僅是風冷,一顆心更是凄冷。蕭瑟中作者不禁感嘆,全不願再赴京城,沾染風塵。作者融情於景,只寫具體景物,心情就顯露出來,可謂「字字真切,覺曉行情景,宛在眼前」。
下闋詞人想像別後與妻子相隔兩地,音書難通,不久前尚在家過得愜意逍遙,何曾想到現在卻要踏上艱苦的旅途。這種相思與無奈也不是沒有過,本以為這次可以消減一點,怎麼這次卻如此洶湧不可遏呢?「新來還惡」,在對比中強化了詞人的感情,全詞語言淺近曉暢,感情真摯,為詞人贏來了「劉曉行」的美稱。
罷官之前,詞人為人方正,看不慣官場黑暗,極陳堂吏宦官參政之弊,終為人忌恨,以言事罷官。年輕時他以筆墨為劍,揮斥方遒,又得到皇帝賞識,家國大事才是他的切念,何曾掉以輕心。為什麼中年後的詞人如此不屑政治,難道因為年老而畏懼舟車勞頓。當然不是,因為多次直諫,詞人觸犯他人利益被罷官,這樣的經歷讓他心灰意冷。這政治的黑暗,朝廷的無能,國家的軟弱,讓人完全看不到希望,作者能如何呢?哪怕被召回京都,也無法施展抱負,甚至可能繼續遭受迫害,再也回不到家中。這飽含著作者的無奈和滿腔憤懣,但他一個字都沒有說出來,全隱含在對家人的不舍之中,細細體味,尤顯沉痛。


※「紅杏尚書」宋祁最經典的一首詞,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代王建經典詩詞10首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