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是怎樣變成一個「冥想」的國度的?

美國是怎樣變成一個「冥想」的國度的?

原標題:美國是怎樣變成一個「冥想」的國度的?


微信ID


EYEONHISTORY


1893年9月11日上午10點,或可說是瑜伽與美國的第一次正式接觸:


這一天,印度近代瑜伽大師辨喜在芝加哥的世界宗教會議上發表了簡短的演講。後來他又遊歷美國各地,並且做了數十次演講。

辨喜常常在講授過程中進入禪定狀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意識。這種奇特的修行方式以及辨喜平靜和悅的態度、寬廣的精神,使得美國人很快對他產生了興趣。辨喜教授學生們王瑜伽,並輔之以智瑜伽的講授。


在極短的時間內,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都對王瑜伽極感興趣。


1895年6月,根據瓦爾多小姐記錄的課堂筆記編輯出版的《王瑜伽》一書受到美國知識分子的追捧,出版幾周後就再版三次。


著名的心理學家,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為此特意趕到辨喜在紐約的寓所,並由此成為他的熱烈崇拜者。



蘭特拉納特·達塔(1863-1902),法號辨喜,印度近代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印度教改革家。


1920年代,印度瑜伽大師尤加南達來到美國。在瑜伽界流傳的說法是,他在蘭契的瑜伽學校靜坐之時,忽然獲得感召「我要去美國」,於是就動身去了。


1925年,他到達洛杉磯,進行了一場關於印度瑜伽教義的講座,《洛杉磯時報》報道說:「在開始前幾個小時,就有數千人在場外等待入場,3000個位置馬上座無虛席,這簡直是一場盛會。」


幾個月後,他在華盛頓飯店成立了自我實現會社(Self Realization Fellowship)


瑜伽本是由印度一種原始哲學思想逐漸發展而成的修行法門,其內容包括道德自律、身體姿勢、呼吸管理和靜心冥想。

在瑜伽入美的最初二十年中,傳授者都是來自印度的大師,他們注重對瑜伽基礎教義的講授,重視瑜伽的本質——通過身體的訓練達到精神和心靈的融合。


因此,總的來說,此時傳入美國的瑜伽還是比較傳統而原汁原味的。


1


但是在20世紀初,一個出生於愛荷華州的美國人皮埃爾·伯納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心目中瑜伽的模樣。


或許是偶然,或許是因為他刻意塑造的推廣方式,瑜伽在此時被與「性」和「邪教」聯繫在一起。


這一方面是因為20世紀初的美國,清教徒佔據了政府、法院、出版社和宗教管理機構的領導層,風氣仍相當保守。瑜伽的各種奇怪體式和哲學思想,令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而另一方面則是皮埃爾·伯納德將瑜伽同印度《愛經》的結合起來。《愛經》認為「愛」是與生俱來,可以無師自通,但「性」必須經由學習方可掌握。


而伯納德稱練習瑜伽可以掌握性的技巧,使得肢體足夠靈活,可以做出各種姿勢;而假如夫妻雙方的身體彼此非常合適,你就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性愛的美好。


這種宣傳更是加劇了保守主義者對瑜伽的錯誤認識,把瑜伽看成一種房中健身術。


尤加南達在美國


伯納德是因偶遇一位南亞移民,學到了強調身體練習的密宗瑜伽。後來他一路去舊金山、西雅圖、紐約,在各地推廣他學到的這項神秘身體練習術。


但伯納德傳播的瑜伽術被看成「來自東方的心靈毒藥」,一直得不到當局批准,他還總是被警察和黃色小報記者追著到處跑。《華盛頓郵報》在頭條指責他「神秘的印度教」應對從不貞到自殺等一系列問題負責。


不斷的驅逐和批評反而提高了他的名聲,而且將瑜伽同印度愛經的結合,可能會讓喜馬拉雅山下或者恆河邊修行的印度信徒驚呆,但這種現實主義態度在當時似乎是個不錯的宣傳手段。


1918年,伯納德和妻子在紐約哈德遜河畔建了一個瑜伽俱樂部,教授瑜伽體式和呼吸術。每年100美元的會費使得只有名流能夠出入其間,比如范德比特家族成員、作家、明星和拳擊手。


1947年俄瑞混血兒英德拉·黛維(Indra Devi)在好萊塢成立瑜伽工作室,她稱自己的瑜伽為「哈達瑜伽」,「簡單、使用、易於變通」,更適合注重鍛煉和健康。


嘉寶、葛洛麗亞·斯旺森、第一個邦女郎琳達·克里斯汀、現代舞蹈的早期發起人露斯·聖·丹尼斯、珍妮弗·瓊斯都是她的「皈依者」。因為她們需要塑身修體、保持年輕。



哈達瑜伽出版物的封面


理查德·赫特曼(Richard Hittleman)也是哈達瑜伽在好萊塢的推廣者之一。他的目標是「使得艾森豪威爾時期的美國人從精神上和實踐上理解瑜伽」。

他錄製了第一個教授瑜伽的電視節目,1961年開始在洛杉磯播放。他的節目更關注瑜伽健身的方面,而不在教義上進行鑽研。


赫特曼的工作引導了此後無數瑜伽節目出現,包括莉莉婭絲·佛蘭(Lilias Folan)給美國公共電視台所做的瑜伽系列節目。


然而此時在美國所流行的瑜伽,其實和印度的瑜伽差異很大——在印度教中,瑜伽的最根本目的是將身體作為媒介,運用精神的訓練,使練習者和宇宙聯繫,身體只是工具。


儘管人體會變得更靈活更有柔韌性,但這並不是瑜伽的目的。呼吸術和體式都是用來加強冥想的程度,以達到與宇宙溝通的境界。


因此榮格曾說,美國的瑜伽風是對古老文化的虛偽模仿,「任何在倫敦上流居住區或第五大道練瑜伽都是自我標榜精神提升的人自欺欺人的玩意兒。」


2


英德拉·黛維將瑜伽和健康、抗衰老打包到一起,將其真正的目的——提升精神——放到了一邊。


而嬉皮士教父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和理查德·阿爾伯特(Richard Alpert)則在酶斯卡靈、LSD這些迷幻藥的幫助下,「把瑜伽從健身者和減肥者手裡偷回來,重新放到它的「神壇」之上,還開啟了一個更為迷幻的瑜伽時代。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瑜伽被年輕人所接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嬉皮士鄙視為成年人所統治的世界,懷疑主流價值觀,因而轉向東方神秘主義。


他們與東方思想相遇——禪宗、寒山、瑪哈士、尤加南達——後者寫了《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不少人年輕人讀他這本書後便到印度地區流浪,希望在那裡尋找西方文明無法給予的答案。

因此不同於美國人對於性愛或者身體柔韌性的追求,他們注重精神的思索,常常長時間地盤蓮花坐,試圖通過冥想,來尋求靈性的啟蒙。


也正是在這種情境下,瑜伽和物理學結合而出「超覺靜坐」流傳一時(其創始人瑪哈士是一位印度裔物理學家,他把印度古老的健身養性之術),瑜伽功同現代物理學中的統一場論結合起來,創立了超覺靜坐法。



披頭士樂隊成員與尤加南達在一起暢談


具體做法包括:靜坐、閉目,默念「字句」以排除雜念。人的思考活動完全停止,而只有清醒的純意識存在,人體感覺處於一種超越時空的狀態,意識回歸心靈深處。


從1958年起,瑪哈士開始將這種健身法傳播到世界各地。


約翰·列儂和他的三個同伴以及大野洋子就追隨著瑪哈士來到印度的瑞詩凱詩,學習超覺靜坐並進行靈性修養。


列儂甚至聲稱通過冥想、默念、靜坐和修習,他們找到了所謂的「極樂世界」。他1968年在瑞詩凱詩時寫下的一首歌:


印度,印度,


領我進入你的心田

掀開你古老的神秘,我在尋覓一個謎底


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在這裡找到


它將出現在我的意識深淵


印度,印度,請聆聽我的祈盼


我獨坐在你的腳邊


請你不要離開


在披頭士強大的號召力下,瑜伽成為更多嬉皮士青年尋找自我的方式——同時還有迷幻劑,雖然瑜伽倡導的精神與心靈的合一與迷幻劑帶來的飄飄然效果有極大差距,但在嬉皮士這裡卻殊途同歸了。



新一代嬉皮士(Neo Hippie)在一起做瑜伽


這一時期,針對印度的移民法到期,更多印度大師們開始登陸美國, 1969年,他們出現在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上,告訴人們「美國用靈性幫助全世界的時候到了」。

為了迎合嬉皮士們的愛好,瑜伽老師們不僅倡導冥想,還推廣吟唱和呼吸,以產生跟抽水煙和使用迷幻劑帶來的一樣的效果。


這一時期的瑜伽對嬉皮士來說,不是身體的體操,而是心靈和精神的提升。以夏曼在《微妙的身體》中所言,嬉皮士其實把瑜伽美化,併當成自己專屬的武器了。


而事實上,1969年初期,「瑜伽是嬉皮士和他們的假想敵——那些循規蹈矩的中產階級、大企業白領和家庭主婦們——唯一共享的東西」。


嬉皮士們的吟唱和冥想,與中產階級的身體鍛煉術,同出一源。


3


嬉皮士與瑜伽的關係如此密切,以至於十年後關於瑜伽的網站上還有人提問「練習瑜伽會不會使我看起來像個嬉皮士」。


答案是:「當然不」!


其實1980年代,嬉皮士熱潮漸消,瑜伽又回歸到一種單純的健身運動,其光芒也被新出現的一些健身方式所遮蔽。


或許是1980年代的職業女性覺得有氧運動更有活力,更能幫助她們打破她們頭頂的玻璃天花板。


但沒到1990年代末,瑜伽就捲土重來了。這次它變身成一種燃燒卡路里的運動——高溫瑜伽——將房間加熱到 40攝氏度,並在其中做各種瑜伽動作。

高溫瑜伽會使訓練者大量出汗,卻控制飲水,因此被宣傳可以使得毒素隨著汗水一同排出。這一理由使得中產階級欣然接受了這種新型的、有點自虐嫌疑的瑜伽。



高溫瑜伽的創始人比克拉姆


與此同時,常溫下鍛煉的瑜伽也回潮。總之,在瑜伽進入美國將近一個世紀時,它已經遍地開花,在健身房、大商場、甚至醫院裡。


這種古老而悠久的精神的戒律成為運動員、CEO、好萊塢明星和郊區的「絕望主婦」們的固定健身活動。


書店裡關於瑜伽的書與雜誌整櫃的陳列,封面或是穿著緊身韻律服的金髮男女、或是著唐裝的華裔師父、或是纏印度頭巾白髯飄飄的大師。


這成了瑜伽與世界接軌的標誌。它是怎樣達到這樣繁榮的呢?


或許是因為,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有機食物、替代治療,這種返歸本真的生活方式反而越來越受主流人群青睞。


人們都急著尋找身心的平衡。而瑜伽則標榜可以帶來這一切,戴著宗教的面紗,充滿異國情調,優雅而美妙。


2001到2003年間,《時代》連續三次報道美國的瑜伽風潮,據其調查,在美國:


從學校、醫院、律師事務所、政府機構、公司到監獄,到處都在開設瑜伽教程。在許多飛機場,冥想室幾乎和小禮拜堂及網吧一樣,成了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


西點軍校在講授冥想課程,《哈佛法學評論》 2002年春季號的主題是冥想,湖人隊的教練菲爾·傑克遜在隊員更衣室里把冥想作為自己的秘密武器。


來越多的名人成為瑜伽的忠實愛好者,夢露說,練瑜伽改善了她的腿型;簡·芳達則公開示範高難度的瑜伽動作;其他愛好者還有朱莉婭·羅伯茨、芭芭拉·史翠珊、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英國查理王子……


此時,瑜伽已經不是邪教或者性的催化劑,也不是嬉皮士尋找自我的工具,而是一款的健身佳品:


瑜伽鍛煉者將其看成和動感單車、普拉提一樣的身體鍛煉,頂多順便有點「心靈按摩」的作用。


正如《微妙的身體》作者夏曼所言,如今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奧的一種傳統被完完全全變異來適應追求享樂的現代文化。


這種潮流,如今似乎正以同樣的速度和形式,席捲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藍瑛:湮沒在時代中的大師
巴金「離家出走」以後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