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再見,李敖!

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再見,李敖!

「我是代表最後一代的這種很古典又現代的又中又外的一個中國人,我死了以後就沒有了,尤其你們都被電腦打敗了。」這是2009年李敖接受電視節目採訪的時候說的。

3月18日的上午,參加完一場考試的我坐在公交車上,打開手機。微博、微信、瀏覽器……滿屏的消息:「台灣作家李敖去世,享年83歲」。看到這條新聞,腦海閃過的是他怎麼會去世呢!在我的印象中他是硬朗的鬥士,怎麼會這麼快告別!

去年,我也曾看到有關李敖大師病情惡化的消息。但是,看到他的微博發齣節目預告:「《再見李敖》是一個再見不能紅著眼,那就紅著臉的節目。」這是他一貫嘻笑的風格,心想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礙。

對於李敖大師,我只是他千千萬萬個讀者、觀眾中的一員,我也只有在文字、電視節目中認識他、了解他。第一次知道有李敖這個人物,我當時在讀高中。鳳凰網上有許多《李敖有話說》電視節目的視頻,打開一看,他彪悍無懼、嬉笑怒罵、狂放博學的風格深深的吸引了我。這是誰?第一次看到一個人在電視節目中講話如此犀利、如此口無遮攔。刷新了我對電視節目的認識。在那以後只要有「李敖」這兩個字的視頻、書籍雜誌,總想瀏覽講了什麼內容。至今,我還是保留了聽《李敖有話說》音頻的習慣。哪天閑暇,哪天心情鬱悶,只要聽到「大家好,我是李敖……」頓時感到輕鬆愉悅。

有一些人說,我不喜歡李敖,他太狂!沒關係,我喜歡就好!在我看來,魯迅只有在書本里有魯迅,而李敖則是可以聽到看到活躍在現實生活的魯迅。換句話說,在我心裡,李敖就是當世魯迅。他狂、他傲,他有他狂傲的資本。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生作品超1500萬字,出全集82本,真正著作等身;他雜文如劍,言辭如刀,以一己之力呼喚民智;他精通文史,學貫中西,胡適說他比胡適更懂胡適;他選總統,當立委,組政黨,笑罵政壇。他自詡:「50年來和500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李敖之後,誰還能他這般狂放快意?誰還能他這般一人對抗一個時代?誰還能他這般說真話、說真話、說真話?

李敖大師的遠去,讓我感覺到曾經的民國大師時代離我越來越遠了。李敖大師,他是我觸碰民國文化的結界。

他是最後一位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

他有文人的傲骨,才子的風流。他桀驁不馴,又溫柔細膩。曾經在訪談節目中說道,小女友十八歲生日時,他送了十七朵玫瑰花,附上字條「還有一朵就是你」。李敖還得意地說「我們都是這麼玩的」。他自己一輩子不怎麼相信別人,坐牢的經歷讓他沒有安全感。他卻把自己的所有財產都歸到太太王小屯的名下。主持人魯豫問李敖,為什麼這麼做?他毫不猶豫回答,因為她嫁給了我。

風流多情的李敖,一生總是離不開傳奇繁多的愛情故事和無數美麗的女人。在路上遇到心儀的女人,李敖說,別人不敢搭訕,愛面子。他們是愛面子勝於愛女人,我是愛女人勝於愛面子。

李敖身上有太多標籤。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省無黨派人士,台灣「立法委員」等。這些標籤也無法概括他傳奇的人生!看到這麼一段話介紹李敖大師,我認為很是貼切。

「以嬉笑怒罵為己任,狂放並博學,俯瞰世界紛紜,雖數次入獄,但屢敗屢戰,越戰越勇,他的雜文刀刀見血,見血封喉,令挨罵者聞罵喪膽」。

這也是我喜愛李敖大師的原因。

2005年在復旦大學演講時,他說,我死了以後,你們想到我眼中會有淚……鬨笑聲中,李敖引用了陸遊兩句詩,「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

再見,李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話白說 的精彩文章:

TAG:白話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