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拜師前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

孫悟空拜師前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





 


主播:李相國




孫悟空幼年出外留洋學本領,就是害怕變成老猴子時閻王爺前來勾賬,竹籃打水一場空,擁有什麼「美猴王」「花果山」「猴子猴孫」的美譽和財富,一切都是浮雲!




該來的跑不掉,終於某一天,勾魂使來也!兩人拿著一張寫著「孫悟空」的批文,不分青紅皂白將繩子套上老孫的脖子,緝拿到一個地方:幽冥界。你懂的,這是什麼地方了。好在天理昭然,無論是高官厚祿、大富大貴,還是窮途潦倒、衣衫襤褸,在這裡是公平的,誰也開心不了。按照你生前的節操,接受閻王爺的審判,是該下地獄油鍋,還是輪迴為人,都得老老實實,少不得半點欺瞞。所以說,行善積德好,到了陰間膽子總是壯一點。




此時非彼時,好在孫悟空已經學好技藝,有什麼筋斗雲、七十二變、金箍棒等技巧,反正很牛,對誰都看不起,火性大了還將鬼使打死——從此人間有了「鬼也怕惡人」的俗語。老孫還不解恨,一路打到了閻王殿,嚇得陰間十大冥王戰戰兢兢,連天子的尊嚴都不顧,「 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來看,見他相貌兇惡,即排下班次,應聲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




這些陰間天子也是忽悠「怕活」,不小心給孫猴子「激活」了,豈不跑到人間受苦?因此個個自稱「抓錯人」,這種「鬼話」連耳朵最輕的老孫都不信,我們能信嗎?老孫發起狠來,將「生死簿子」上包括孫悟空在內的所有猴類,統統劃掉,據說自此之後猴子們都很長壽,反正不屬於閻王爺管轄了。



看來閻王爺幹了折本的買賣,自古以來誰有膽量敢挑戰陰間地府的權威?今天總算遇到了,還將他們的絕對權力——生死簿子改了。顧名思義,生死簿子是記錄每一個人生死時間的簿子,是人人最為關心的秘密「檔案」,就連大唐天子太宗皇帝見了都得磕頭的「本本」,何況我等凡夫俗子,豈不是毫無辦法,隨遇而安,什麼時候勾魂使到來,就老老實實跟他走?







俗話說,生死事大!孫悟空從出生以來,由於早慧非常關心個人的生死問題。怎樣逃脫生死關?他聽從了老一輩猿猴的忠告,只有儒家的聖人、道家的仙長、佛家的佛祖才能突破生死,所以,你要解決生死問題,就必須當上這三種人。




真是醍醐灌頂,孫悟空一時豁然開朗。好猴頭說到做到,立即動身,不畏艱苦,終於學到了長生不老的法術。但是,孫悟空真的能長生不老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只是學到了一些長生不老的基本技能而已。即使他將勾魂使打死,將生死簿子塗改,仍然沒有解決生死問題。因此,解決生死問題不能硬來,必須靠真修——真真正正的修行,才能了生死、做仙佛。




《西遊記》是非常偉大的書,也是一本解決生死問題的書,將深奧的道理用簡單的語言、樸素的例子告訴人們,即使你的本領有多大,身價有多高,同樣要面臨生死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依靠自己逐漸的修行,才能改變人生的軌跡,才能得道成聖,否則,即使你擁有孫悟空一樣的本事,同樣跑到幽冥界去鬧事,去塗改年齡,依然無法解決生死問題。



後來,孫悟空想通了,跟著唐僧去取經,就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說起生死問題,是古今中外、各位賢聖苦苦追求想解決的問題。孔子對生死問題也非常敬畏,他覺得這個問題比較難說,既然難說,或者說了弟子們也不明白,乾脆就不說。因此,《論語》從入世的思想出發,基本是非常積極進取的精神,很少談論生與死的問題。




有一次,子路問老師,怎樣奉事鬼神。孔子說:你連人都沒有奉事好,哪能奉事好鬼神!子路又問生死問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即你連生的道理都沒弄懂,怎麼能弄懂更深奧的「死亡」問題?







確實非常難說,作為千古一聖的孔夫子乾脆不說,不是他不懂,而是太懂了,知道這種事情說了也白說,反而會影響弟子們的思維問題。



既然生死問題那麼深奧,那麼難說,但是總是要去探求的啊!無論是什麼宗教,都在探求生死問題。《西遊記》整個過程,都是如此。孫悟空使用非常的手段,最終是走了彎路。那麼,直路在哪裡,生死怎樣了?




從佛家的角度來說,生死有兩種類型,即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首先,有一個六道輪迴的問題,凡夫俗子就在這六道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道裡面輪轉,根據各人的善惡因果,在六道中取得相應的位置,六道中前三道叫三惡道,後三道叫三善道。如果你作惡多端,就會進入三惡道裡面輪轉,要不成為餓鬼,要不成為畜生,或者是在地獄裡面受苦。如果行善積德,就會再世為人,功德高者成為天人或者阿修羅,阿修羅也是神仙!







在六道輪迴中就有生死,根據壽命的長短分段苟活,這就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是由於個人的願力而定,隨因緣而成,這個比較複雜。這裡講的了生死問題,主要是解決分段生死問題。




不管哪種生死,實際上是要求一個人要做好人、行善道,好事做多了、做足了,就逐步解決了分段生死問題。好事怎樣做?這個不需要多說。



當你認真學習,多做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就會成為聖人。就如孔子一樣,他的肉體雖然我們見不著,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影響著我們,這不就是解決生死問題了嗎?就像張道陵張天師一樣,做好事多了就是神仙。孫悟空與師父一起去取經,沿途中消滅了多少妖怪,積累了多少功德,最後不也成佛了嗎?不也就與天地齊壽,成為真正的齊天大聖了嗎?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真正理解其中含義,並一生努力去踐行,不就真正了生死了嗎?


 


作者:

林電鋒,魚羊秘史簽約作者。已出版《子未語:半部論語在民間》《看我72變:西遊人物眾生相》等。


特此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製作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文中圖片來源網路,為影視劇作品《西遊記》劇照,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揭秘老子是怎麼成了道教始祖的?
張三丰第一高徒,朱元璋賜他兩個美女,他果斷揮刀自宮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