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20 世紀的重建

四、20 世紀的重建

巴特的神學固然有其危險的地方(將啟示過分主觀化及其對揀選的觀念會導致普救論等),但卻是他將神的主權重新帶回神學的建構中。他強調人與神有無限距離,由人的知、情、意無法了解神,而神根本不能化約為一客觀的概念或客觀的研究對象(過分強調,致令其啟示觀走上危險的路),故此認識神的途徑只能是信心,神學知識的來源只能是「神的話」。巴特以為聖經不是神的話,但卻能成為神的話(為繞過各種的批判),這種看法的確有其危險,但在實際的表現上,他卻是對聖經十分重視,亦令聖經的統一性重新被重視,使研究聖經「本身」的神學成為可能。

艾希羅特( Walther Eichrodt )於1933及1938年所出版的兩冊《舊約神學》[5],即以「約」的觀念為中心,將整部舊約的主要神學觀念綜合起來。雖然自艾希羅特提出這個觀念一直到80年代,仍不斷有人以「約」為中心去整合舊約神學[6],但由於舊約部分經卷,特別是智慧書,完全沒有「約」的觀念,所以被質疑是否真能統攝整部舊約的神學。又因「約」的觀念在新約的經卷中甚少出現,若舊約神學的中心確是「約」,那舊約和新約就連接不上。所以,荷蘭學者弗利森( Th. C. Vriezen )在他的《舊約神學綱要》[7]堅持舊約神學必須從基督徒的神學出發;雖然他以「神人相交」為核心去建立其舊約神學, 卻是以傳統系統神學的神觀(第7章)、人觀(第8章)和救贖觀(第9章) 的架構去處理。馮.拉德( G. von Rad )[8]則綜觀以色列不同傳統的神學,建立以色列的救恩歷史。賴特( G. Ernest Wright )在其God Who Acts (London: SCMPress , 1952)一書中,指出舊約神學是對神在歷史中的救贖工作的信仰宣認。蔡爾茲( B. S. Childs )[9]提倡正典進路,認為舊約神學或聖經神學應以基 督教的正典為根據,不用理會甚麼來源分析、歷史分析和宗教比較。

近年發表的舊約神學多以不同的中心觀念去將舊約的神學綜合起來。華德凱瑟( Walter.C. Kaiser )[10]所用的「應許」較為福音派所認識,亦有將「約」 和「應許」兩個主題合併,[11]其他還有「神的計劃」、[12]「揀選」,[13]和最近期的「見證」。[14]另一個被認為可以貫串整部舊約,甚至整部新舊約的主題是「神的同在」,讀者可以參考本會剛出版的國際聖經百科全書系列中的《神同在》一書,當中〈舊約中的「神同在」〉一文,正嘗試指出這主題如何貫串舊約。但這許多不同的建議,亦引起其他學者的質疑:究竟有沒有一個可以貫通 整部舊約的主題?加上正典進路的影響,有學者開始捨棄主題的進路,嘗試一 卷一卷地去建立舊約每一卷書的神學。[15]

在新約方面, 巴特成功說服布特曼(Rudolf Karl Bultmann , 1884- 1976),不要用宗教歷史的進路去建立聖經神學,因為這是了無生氣的。但布特曼不像巴特,他沒有放棄自由派的批判路線。他認為耶穌只是一個普通的猶太天啟主義傳道者,宣講世界末日快將降臨,絕對不是彌賽亞。早期教會用種種「神話」去重新包裝耶穌,建立起教會自己本身的信息。所以我們在現有的新約中讀到的耶穌,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但歷史上的耶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將初期教會信息的神話外衣除去,找出這信息對我們今日存在的意義。所以,對布特曼來說,耶穌和他的教訓並不是新約神學的一部分,而是新約神學的前設。布特曼在保羅和約翰身上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但這信息接近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的存在主義多於聖經本身。他的新約神學出版於1948年,[16]在新約研究方面造成深遠的影響。但對究竟甚麼是新約神學這問題,布特曼的極端路線只能帶來更大的混亂。學者對他的路線的維護、修正、抗衡, 再加上其他學術及環境問題[17],造成在1967至1976年間所出版的十多本有關新約神學的巨著,而其中沒有兩本對新約神學的本質、範圍、目的或方法有一致的看法![18]

在保守信仰的陣營中有拉德( G. E. Ladd )於1974年出版的新約神學,他基本上是按新約書卷的類別,逐個類別加以討論,其中較重要的貢獻是符類福音的天國神學。格思里( D. Guthrie )於1981年出版的新約神學則以分題的形式,討論新約的神觀、人觀、基督論、聖靈論、教會論、末世論等等,內容太受西方的系統神學限制,未能對新約的神學作出真正的整合。莫里斯( L. Morris )於1986年出版的新約神學則屬大眾化的著作,未能有實質貢獻。

近年則較少出現全面討論新約神學的著作,取而代之的是對某一卷書或某一組書信的神學的討論。劍橋大學出版社有一個新約神學系列,由不同學者執筆撰寫不同書卷的神學。[19]敦詹姆斯( James D. G. Dunn )於1998年出版了厚達800頁的保羅神學,[20]但他不接受教牧書信為保羅的著作,所以沒有用來建構其保羅神學。

[5]英譯本為Eichrodt, W.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2 vols. Old Testament Library.London: SCM Press, 1961-67;英譯本譯自 1959-1964 年出版的德文 Theologie des Alten Testaments 第五版(第二冊)及第六版(第一冊)。

[6]福音信仰的學者中有Dumbrell, William J. Covenant and Creation: An Old Testament CovenantalTheology. Exeter: Paternoster Press, 1984。

[7]原著為荷蘭文,第一版於 1949 年出版,第二版則於 1954 年出版,到 1966 年再經大幅度修訂。英文譯本名為 AnOutline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譯自荷蘭文第二版,由英國 Blackwell於 1958 年出版,本書沒有中文譯本。

[8] Old Testament Theology. 2 vol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and Edinburgh:Oliver and Boyd, 1962- 1965; reissued London: SCM Press, 1975 (German originals1957-1960).

[9]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as Scripture, London: SCM Press,1979; The New Testament as Canon: An Introduction, London: SCM Press, 1984; OldTestament Theology in a Canonical Context, London: SCM Press, 1985; BiblicalTheology of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London: SCM Press, 1992.

[10] Walter C. Kaiser, Jr. Toward and Old Testament Theology. GrandRapids: Zondervan, 1978. 中譯本: 華德凱瑟著,《舊約神學探討》。廖元威等譯。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7。

[11] Thomas Edward McComiskey. The Covenants of Promise: A Theology ofthe Old Testament Covenants. Grand Rapids: Baker, 1985.

[12] Elmer A. Martens. God"s Design: A Focus on Old Testament Theolgoy.Grand Rapids: Baker, 1981.

[13] Horst Dietrich Preuss. Old Testament Theology. 2 vols. Translatedby Leo G. Perdue from Theologie des Alten Testaments (W. Kohlhammer GmbH,1991-2).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1995- 6.

[14] Walter Brueggemann.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Testimony,Dispute, Advocacy.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1997.

[15] Roy B. Zuck, ed.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Chicago:Moody Press, 1991. 由於這本是達拉斯神學院教授團的合著,不同的舊約書卷由不同的人執筆,也許不可以完全代表這種方向。但下面的一本雖然以「神」為中心,但事實上是逐個卷書卷的神學處理:Paul R. House. Old Testament Theology.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Press, 1998。

[16]德文原著Theologie des Neuen Testaments;英文翻譯為:Bultmann, Rudolf.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2 vols. London:SCM Press, 1952-1955。

[17]例如神學要如何適切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社會情況、如何回應經濟衰退、冷戰等等問題。

[18] D. A. Carson, "Un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Possibility of Systematic Theology," in Scripture and Truth, ed. D. A.Carson and J. Woodbridg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3), 65。這個觀察其實同樣適用於 76 年至今,也適用於有關舊約神學的著作。

[1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Testament Theology Series.

[20] The Theology of Paul the Apostle.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學教育與資源 的精彩文章:

TAG:神學教育與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