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王晶怒斥網大集體盜竊,拿什麼拯救蹭港片IP的國產B級片

王晶怒斥網大集體盜竊,拿什麼拯救蹭港片IP的國產B級片

3月29日,愛奇藝在8歲生日前夕,正式登陸納斯達克,「IQ」的鐘聲響徹朋友圈,點贊獻花道賀者無數。

可在前些日子香港國際影視展舉行的「網路發行價值再生,港片IP的破局重組」論壇上,愛奇藝卻被一向給人以圓滑之感的香港導演王晶「砸了場子」。

作為受邀嘉賓,他沒按照 「默認的腳本」,去為論壇背書,大談「你好我好大家好」,搞出個熱烈而又友好的「大團圓」氛圍,反而怒斥網路電影集體盜竊香港IP,甚至認為「論壇沒有價值」,隨即憤然離席。

後來雙方雖已達成諒解,但王晶此舉,也把未滿「四歲」的網路大電影,再一次推向了風口浪尖。

「鴨子別笑鵝擺腚」

「要說抄襲,您才是鼻祖啊!」

這是絕大多數反對王晶言行網友的「核心思想」。

對此封號,王導不是發怒,而是直接跳起來發狂了。

甚至在自己微博里,挑了個有此觀點的網友,就想去和人家的母親談肉體戀愛。

事實上,不管王大導演承不承認,香港娛樂一度就是「拿來主義」的重災區。

音樂領域,中島美雪曾養活了香港大半個音樂圈。

當年,黃家駒帶著如日中天的Beyond樂隊遠渡日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香港歌壇缺少原創的土壤。

電視劇領域,單就配樂而言,即便那些經典的武俠劇,也都是「拿來主義」的集大成者。

例如,古天樂版《神鵰俠侶》,裡面的大部分配樂,「借用」的是日本東映株式會社動畫電影《三國志》裡面的配樂。

尤其是裡面的《徐州凱旋母之死》,被反覆使用。

以至於網上對它的標註,竟是《神鵰俠侶》插曲。

這讓《三國志》和原作曲日本音樂家橫山菁兒情何以堪。

黃日華版《天龍八部》,裡面反覆使用的配樂,「借用」的是張婉婷導演《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裡面的主題音樂。

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也「借用」過它。

陳小春版《鹿鼎記》,曾柔出場後,「借用」過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

同樣,古天樂版《神鵰俠侶》也「借用」過它。

不可否認,這些電視劇對這些配樂,使用得非常好,甚至非常巧妙,可謂極其符合戲裡面的情節和情緒。

但「借的」就是借的。

如果也像王晶導演指責網路大電影那樣,「沒有向任何知識產權擁有方給過任何費用,甚至是徵求同意」,那麼,這也是「集體盜竊」。

相較之下,電影領域的「拿來主義」之風,更為濃重。

香港電影一度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除了工業上的相似,很多電影的形式內容,也充當了一些好萊塢影片的「翻譯」角色。

例如,當年007系列風靡時,香港電影人也「仿製」了自己的一個系列。

那就是,許冠傑和麥嘉的《最佳拍檔》系列。

此外,李力持導演、周星馳主演的《國產凌凌漆》和周星馳導演和主演的《大內密探零零發》,不僅名字借用「007」,且兩部影片的片頭和配樂,要麼是「仿著用」,要麼「拿來用」。

王晶導演質疑網路大電影《筆仙大戰貞子》,不相信能拿了日本《貞子》(應為《午夜凶鈴》)的版權,也不相信拿了《筆仙》的版權。

如果「凌凌漆」和「零零發」沒拿到「007」的版權,同樣是「集體盜竊」。

這個「盜竊團伙」,可能也包括王導自己。

2009年年,他執導的《大內密探零零狗》上映,票房過億。

不知道拍這部電影時,王導是拿到了「007」的版權,還是「零零發」的版權。

如果沒有,就屬於「二度盜竊」。

王晶導演屢以原創引以為豪,但他的原創力並不強。

雖然直接抄別人的不多,卻時常抄自己,鍾愛「炒冷飯」。

他最得意的賭片系列,從1989年的《至尊無上》開始,到2016年的《澳門風雲3》,27年間,相繼參與22部賭片的製作,可謂極其「高產」。

任何「盜竊」都是「耍流氓

然而,不管王晶導演或者香港娛樂圈曾經怎樣地「拿來主義」,這次他的觀點卻是對的——

任何「盜竊」都是不對的,「集體盜竊」更是可恥!

以前能這麼干,不代表現在也能這麼干;

別人這麼幹了,不代表你也能這麼干。

難道王晶不知道香港娛樂圈,尤其是電影領域,曾經是怎樣「借鑒」他人的嗎?

作為親歷者,肯定心知肚明。

此次又為何如此不顧情面地去「砸場子」?

因為原因在於,他本人,也是「盜竊」之害的親歷者。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從輝煌跌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盜版VCD的盛行。

這種「盜竊」,差點讓很多香港電影人失業。

只有傷得痛,才能恨得切。

相信很多經歷過那段「盜竊」時光的香港電影人,今天都會和王晶有同樣的觀點。

相較於版權費,他們內心更加在意的,應該是對版權的尊重。

沒有這個前提,可能會毀了這個行業。

香港電影人有過這樣的教訓。

所以,王晶才能如此「教訓」網路大電影。

當然,這得是在他沒「冤枉」的前提下。

那麼,王晶是否真的冤枉了網路大電影「集體盜竊」呢?

答案確定而明顯:一點也沒!

中國式「B級片」

有人曾總結出好萊塢B級片的五大典型特徵:

1.製作預算低,拍攝時間短,沒有大明星參與;

2.布景簡陋、道具粗糙,常缺乏質感,沒有好品質;

3. 恐怖、神怪、科幻、黑幫、情色等相關題材;

4. 抄襲當下流行劇情模式;

5.感官刺激強烈,粗野、直接,離不開恐怖、暴力與色情。

看到這5點,很多人心裡或會冒出相同的話:這說的不就是網路大電影嗎?

B級片是起源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片種。

當時,為招來觀眾,買一張票可以看兩部電影。

一是製作精良的主片,又稱A級片;另一部是副片,即B級片。

與主片相比,各方面都很低廉,但為了吸引觀眾,就得用盡各種招兒。

所以,對照來看,除了放映渠道不同,今天的網路大電影,就是中國式的「B級片」。

尤其是在第4條上,網路大電影就是「拿來主義」的存在。

例如,古惑仔系列,包括但不局限於《太子妃與古惑仔》《東北古惑仔之長春往事》《殭屍先生大戰古惑仔》《地下江湖之古惑青春》……

囧片系列,包括但不局限於《保囧》《巷囧》《賊太囧》《滬囧》《東莞之囧》……

賭片系列,包括但不局限於《賭霸天下》《賭俠遇上魔術師》《命運賭神》《輪盤賭神》《賭神2017之千絕天下》……

單片就更不勝枚舉了。

《失戀33天》火了,隨後《屍戀33天》來了;《道士下山》了,接著《道士上山》;《美人魚》熱映,便有了《美人魚前傳》和《美人魚後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上映後,又有《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之奇葩相親》上線……

兩年前就喊出「內容為王」的網路大電影,如今還是「蹭」和「抄」佔據主流。

為何?

院線電影是觀眾「用腳投票」,網路大電影靠得則是「手指點擊」。

面對網上的海量資源,如何脫穎而出,長期看確實要靠「內容為王」,但對那些只想「玩短線」的人而言,他們只想找到流量/現金的快速介面。

更加弔詭的是,在好IP如此稀缺的當下,真的「內容為王」,何必要走網大的路,進院線豈不更好?

能有肉吃,誰還願意去喝湯。

在整體沒有做正品或品牌的野心和毅力下,還想去「抱大腿」, 勢必山寨橫行。

曾經的其他消費品領域是這樣,今天的網路大電影領域也是如此。

除了每年幾部口碑不錯的網路大電影,那些獲得流量/現金的,無非兩種情況——

一是靠蹭熱點,誤導觀眾,騙取點擊。這種電影里的現象,對消費者而言,一點也不陌生。

就像當年,很多喜歡金庸或古龍的讀者,被「金庸新作」或「古龍新作」誤導,騙去買書;

又像如今,他們也曾錯買過「康帥博」速食麵、「脈劫」功能飲料、「哈娃娃」礦泉水、「粵利粵」餅乾、「治治」香瓜子……

二是和好萊塢B級片一樣,屬於搭售。這部分觀眾,往往是視頻網站的會員,錢也花了,院線熱片也看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看幾部。

網路大電影何去何從

《2017年網路大電影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全網上線網路大電影約1900部(2016為2500部),愛奇藝上線1321部(2016年為1780部)。

不知不覺之間,網路大電影就已如此爆發,產量更是院線電影數倍。

原因也很簡單,沒有院線電影產出收益那麼高,沒有網劇拉鋸時間那麼長,必須靠走量。

量多了,接下來素材自然就不夠用,自己不想動腦,只能動手去「借」。

讓人納悶的是,為何要「組團」去香港電影那「借」?

與好萊塢相比,原因有三:

一是觀眾基礎好,看過港片尤其是經典港片的人多;

二是劇情相對簡單,好抄,不像一些好萊塢電影,自己都搞不明白,咋抄;

三是維權意識弱,抄了好萊塢的版權,真能打官司讓你賠出血。

此次王晶參加的論壇,名為「致敬香港電影」,主題為「網路發行價值再生,港片IP的破局重組」。

看起來十分學術,但如果不是奔買版權去的,說直白了,「致敬」就是「偷」。

關於這點,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早就撕破了那些所謂「致敬」的嘴臉,「我就是到處抄襲橋段的,偉大的藝術家總要偷橋段,是偷,不是什麼他媽的致敬。」

昆汀·塔倫蒂諾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洗牌之後必有重生。如今的網路大電影,也有這樣的苗頭。

網大未來的路在何方?有兩個很好的參照物:

一是那些網劇和網路綜藝,同屬「網」字輩,它們中的一些是怎麼樣成功的,網大也能跟著學成功;

二是那些院線里的中小成本電影,同屬「影」字輩,它們中的一些是怎麼樣成功的,網大也能跟著學成功。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好好跟著前面的兩位「前輩」走,一定能走上正路、寬路。

但如果迷途而不知返,繼續靠「偷」「蹭」「騙」混下去,勢必越走越窄。

與此同時,伴著政策日益趨緊、門檻越來越高,任何一位從業者都要好自為之,且行且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鹿晗解約升級當老闆,考驗「鹿飯」的時刻到了
史上最爛金庸劇+最丑令狐沖,渣到於正都得自嘆不如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