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就想看她會不會流產!」 熊孩子哪句話震驚了你

「我就想看她會不會流產!」 熊孩子哪句話震驚了你




「我就想看她會不會流產!」這是一句非常恐怖的話。


 


而這句話,是從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嘴裡說出。


 


話說,一位妹子親眼目睹了,一名四年級,身高1米4、體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婦……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這個熊孩子還悠閑地吃著零食,不以為意地說:

「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給別人造成的傷害,輕描淡寫毫不在意,似乎就像是在玩遊戲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




01


為什麼有人見不得美好的事物?




電影 |《記憶大師》




南方衛視報道過這麼一則新聞。


 


在外打工的工頭老李,向工廠討要工人們一年的辛苦錢11萬。工廠老闆竟然扔出堆積如山的錢給工人們數,那是由一百多萬張的1毛錢堆成的錢山。讓工人們,從裡面一張一張地數出11萬來,期間不準吃喝不準離開。


 


面對記者的質疑,該老闆哈哈笑著反問:「難道一毛錢不是錢嗎?」


 


毫不在意,沒有同理心,無羞慚感,不考慮他人的權利,典型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點。


 


反社會人格障礙又稱為無情型人格障礙。


 


但是,年幼的孩子不會被診斷為反社會人格,據精神障礙診斷手冊認為,因孩子的人格未形成,這些行為對孩子而言,會被稱為

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也被視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兒童期警示標示。


 


因為這兩者之間有著共同的特徵:

無情、沒有同理心。

這是他們的缺陷,他們缺乏共情的能力,缺乏同情心。


 


他們最大特點是,將快樂建立在傷害別人之上。此外他們毫無規則,不考慮他人的權利,甚至都沒有利益的驅使,僅僅只是想傷害一下對方,或是看看對方受傷的樣子。




他們非常突出的特徵,

就是見不得美好,美好的東西都該被毀滅。




之前有個新聞就是,8歲的小孩給同學喂「零食」,看到同學吃下去後,才告訴他那是老鼠藥。







02


熊孩子的「惡作劇」,不能被忽視






電影 |《我們的世界》




有位老師分享過這麼一個案例。


 


他們學校有個孩子,特別喜歡攻擊別的孩子。沒有徵兆的,他會突如其來地用東西,比如鉛筆畫或書本之類的,砸到別的孩子的頭上。


 


有一次,他把一個孩子砸哭了,班主任老師在訓斥這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一點反應都沒有,還對著老師笑。


 


老師沒辦法,被打的孩子家裡也不同意,後來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幾次,最後那個孩子被勸退回家。


 


這位老師分享說,這樣的孩子其實也很可憐,因為他在家很孤獨,家裡人其實也知道孩子有問題存在,但是父母都忙著生意,無暇顧及。


 


即使是在學校出現了這些情況,

父母也沒有反省自己,只是簡單的問題歸結到孩子調皮、欺負同學的行為上,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打都打了,我們賠錢就是了。




就像之前發生的一個事件,3個孩子一起走進某小區電梯,一名5歲小男孩將已出電梯的2歲女童抱回電梯,按下18層,將其獨自留在電梯。誰知道18樓通往天井的護欄恰好沒有玻璃擋板,小女孩走出電梯後,墜入天井身亡。




你以為是孩子之間的惡作劇,最後都有可能釀成大禍。








熊孩子都有熊父母,這句話真不假。


最近還有一則新聞,12歲男孩無證飆車被查,父親「炫耀」:他啥車都會開。




交警在夜查的過程中,查到了一名無證駕駛的學生,令人感到震驚的是,這個孩子只有12歲,上小學六年級。被查時,副駕駛上還坐著一名有駕駛證的成年人,是這個孩子的父親。




坐在副駕位上的成年人,面對民警的問詢,還笑了起來。警察說:「你還笑,你還是不是他家長。」誰想對方還真回答說:不是。




警察在為他們的安全著想,在為自己的工作負責,誰曾想在他們眼裡就好像笑話似的。




交警將其帶到警隊作進一步處理,這位父親竟對交警炫耀,孩子啥車都會開,只是沒上過路。交警問其為什麼讓孩子開車,這位父親說,

當孩子提出要開車時,他怕孩子生氣,就把車交給了孩子開。


 


這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產生品行障礙的源頭。


 




  • 因為這些父母都沒有了界限,不僅在家庭關係中沒有界限,在社會中也不遵守應有的規則。





  • 所以孩子也無法學習規則,不能尊重邊界,更不懂得什麼是對別人的侵犯,什麼是對社會的破壞。


 


這些孩子對自己作惡的行為沒有任何界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身體,而且也沒有任何的情感。

因為他們從小也是被漠視的,他們在家裡可能也是沒有情感的體驗。


 


父母並不真正的關心孩子,在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時候,只會毫無原則地袒護孩子。




03


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孩子的行為模式





電影 |《成長邊緣》




這樣的家庭,因為平時缺少和孩子的情感交流,父母可能出於補償心理,所以就不斷的容忍孩子的無理需求。

他們在情感上淡漠了孩子,卻又不斷對孩子的問題行為袒護。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

孩子的反社會行為是養育失敗的結果,孩子用反社會行為呼喚關注。


 


孩子在父母這裡的的情感體驗,是被扭曲的、被否認的、甚至是被剝奪的。


 


比如,孩子摔跤疼了,被要求不準哭


看到有人受傷了,父母告訴你別管那麼多,都是那人自找的。


 


如果父母能顧及孩子的感受,孩子身邊有可以支持的人,或者孩子有寵物的依戀,他們可能不會那麼容易產生情感的絕望。


 


但很恐怖的是,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父母偷偷把孩子喜歡的小貓賣掉,甚至當著孩子的面殺了孩子的寵物。


 


這些養育方式,都把孩子帶向「反人性」狀態。


 


父母缺乏同理心,子女也很難在這樣的家庭裡面有同理心。




 





  • 所以那位打人孩子的父親會說,賠錢就是了,絲毫羞愧都沒有,絲毫不曾考慮過,孩子給別人身心造成的傷害。





  • 還有那個推孕婦的孩子家長,試圖包庇孩子,竟然說出「孫子背都腫了膝蓋都青了」這樣的話。



04


給孩子建立邊界,也是表達愛的方式





電影 |《成長邊緣》




這樣的孩子,成年之後,往往會很容易形成反社會人格。


 


因為家庭對他的袒護,他們變得毫無邊界。




然而社會不是家庭,別人不會像他家庭一樣去容忍和袒護他,所以這樣的人在現實中會變得無法與人正常相處,他的社會化道路也會越走越窄。


 


但是,他們不能自我反思,也沒有學會去自省。

他們會覺得一切的不如意,都是社會,都是外界的敵意,他們會將敵意投射到社會,歸罪於外界。


 


而且,他們會很容易怪罪到那些,可以怪罪又容易怪罪的對象身上,比如孩子、動物。所以他們很容易對這些美好又弱小的事物下手,因為他們的情感早已不存在,早已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扭曲被剝奪了。


 


一切的源頭,是家庭的成長環境。


 







  • 預防孩子出現品行障礙,

    首先要從孩子的父母開始,給孩子愛,讓孩子擁有健康的情感體驗,也尊重共同的邊界。





  • 家庭對孩子的漠視和袒護,是造成孩子情感扭曲和依戀剝離的源頭,也是孩子出現品行障礙的重要因素。


 


然而,

社會終究有社會的規則,如果孩子在家裡沒有學會尊重邊界,那麼,他也終將被社會限制。




···


作者:吳在天


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微信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今日話題





親愛的,你在生活中被熊孩子哪句話震驚到了?

你都是用什麼行動來應對熊孩子?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姑娘,遇到對你「好」的男人要當心
我們只能,自己推動自己 | 2018NLP全球國際大會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