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為何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為何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為何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四仙拱壽圖》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對於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我們經常會引用,但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卻也有非常大的分歧。有的人認為這是對道教的讚揚,有的人認為這是對道教的批評。但在我看來,這既不是讚揚,也不是批評,實際上是對道教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的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我的理解是,魯迅先生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這句話,是認為道教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匯總。下面,我想給大家解釋一下,讓大家看看我的理解是不是正確。我們通過儒道相比較來看。我們知道,漢代以前有諸子百家,漢代之後又有儒、釋、道三教鼎立,而不管是在漢代之前,或是在漢代之後,道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家文化上溯到教內所講的黃帝創始,或者說追溯到學界所認可的老子,一直到今天,有幾千年的傳承,一直都沒有斷絕,而現在正是處在逐漸把道教文化發揚光大的階段。這說明,我們中國人離不開道教,中國文化也離不開道教。

為何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人物塑像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非常推崇儒家,非常推崇孔孟,對孔孟我也做了一些研究,對儒家我也有一些專著。我們往往認為,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和主流,而道家文化一直被視為儒家文化的輔助,而我的看法恰恰跟以上觀點有所不同。儒家文化對整個傳統文化和整個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道家文化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也不亞於儒家。為什麼呢?就是我剛剛所說的那句話,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匯總。

我們知道,孔子在儒家文化中是一個改革者,孔子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改造,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他並不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在孔子之前,儒家文化的一些基本理念就已經存在了。孔子對儒家文化的改造是去除了儒家文化中的宗教性內容。「子不語怪、力、亂、神」,「未知生,焉知死」,這樣一些和宗教性相關的內容,孔子不談。同時,孔子又講「君子不器」,也就是說,孔子是剔除了儒家文化中的科學性的內容。也就是對宗教與科學這兩個方面,儒家文化不是特彆強調。儒家文化強調的是道德、人倫,這是它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對諸子百家,或者說是諸子百家以前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改造是有所取捨的,有所取則必定有所舍,所以儒家是沒有囊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所有內容的。

那麼,誰可以囊括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所有內容呢?道教可以。首先來看,道教的產生是吸收了先秦諸子百家各家的內容。儒家的思想它吸收了,《太平經》中「孝」的思想體現的很明顯。墨家思想中的宗教性、科學性被它吸收了,兵家的內容也被道教吸收了。道教不僅講「道」,也講「術」,所有中國的天文、地理、星象、易卜以及術數類的東西全部匯總於道教。這個是儒家不講的,在儒家那裡找不到,但是在道教里,或者說在《道藏》里可以找到。我們可以看到,儒家講的很多內容,道教里也講。道教中的《道德經》講「道」、講「德」,儒家也要講「道」、講「德」,雖然對於「道」和「德」的理解有所差異,但他們都崇尚「道」、「德」,這一點很重要。但是道教很多內容,儒家不是講的。比如「養生」就是道教的特長,儒家也講養生,但講的少。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道教實際上是把兩漢之前、甚至是兩漢時期的所以有的文化內容全部匯總到一起的一個產物。

為何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修行道士畫像

在道教發展過程中,它也有一個開放性的胸襟,從道教崇奉的神靈的來源就可以看出,它是一個開放式的,直到今天也還在不斷的增加。屬於儒家的神靈它吸收了,屬於佛教的神靈它吸收了,民間信仰的神靈它也吸收了,只要老百姓有需求,道教就吸收,所以道教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神系。這些既能說明道教的生命力所在,同時也說明了道教的開放性,也說明了道教它確實具有匯總、吸納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放長遠來看,從先秦諸子之前開始看,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開始看,從這個源頭來將儒家與道教做比較,那麼我認為,道教才是真正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總體的。我們今天要講文化自信,那麼道教是我們唯一的土生土長的宗教,而只有建立在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文化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有文化自信。當然,我們今天的文化是多元的,包含了很多內容。而就道教來講,在今天文化自信的口號之下,將會大有作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不生事,不怕事。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