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擁抱獨角獸的春天」 ——張江生命科學沙龍第一季「開演」

「擁抱獨角獸的春天」 ——張江生命科學沙龍第一季「開演」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導 讀

伴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獨角獸企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和創新創業活力程度的新標尺,是彰顯一個國家及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如何培育更多的獨角獸企業?下一個獨角獸又將是誰?3月30日,「擁抱獨角獸的春天」——張江生命科學沙龍(2018 第一季)在中國葯谷生物醫藥創新交流中心舉行。大咖紛紛雲集,一場激烈的「討論戰」就此拉開序幕。

張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市經信委園區管理處處長曾文慧,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市發改委高新技術產業處副處長劉永千,浦東新區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慕潔,浦東新區市場監管管理局副局長沈建華,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翎,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科技創新處處長鬍偉,張江集團副總經濟師、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樓琦,張江集團副總經濟師、張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露,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煒參會。

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樓琦、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副主任張華分別做主題演講。來自上海君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創領心律管理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荻碩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獨角獸(潛質)企業的負責人圍繞「獨角獸的春天」話題進行了圓桌互動。

1

專家演講

政策環境、產業生態和創新資源「滋養」獨角獸

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樓琦

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樓琦作《張江生命科學發展與未來》主題演講。她說張江可以集聚那麼多的獨角獸企業,離不開3個方面:

01

政策環境

樓琦說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修訂藥品註冊管理辦法、建立優先審評、特殊審評通道等等這些改革試點使得張江的新葯研發環境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對創新主體形成了強烈的吸引力。目前,已成功將藥品MAH制度改革擴展至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且上海也是後者唯一的試點省市。上海海關宣布成立科創辦落戶張江,出台的四大類12條措施支持科創中心建設,面向所有科創主體,提供「一站式」海關監管服務,讓創新主體切實感到了便利和時效。而國家醫療器械創新上海服務站揭牌,更是一次探索監管模式創新,加快創新醫療器械上市,助推醫療器械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創新企業的有益嘗試。

02

聯合發展

張江有四「醫」,分別是醫藥、醫械、醫療、醫學,張江也有三「園」,葯谷核心園、醫療器械園、國際醫學園。我們整合葯谷、醫谷、東區所有區塊的產業特色,傳承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優勢和國際醫學園現代醫療服務平台優勢,為全要素集成的大健康時代到來創造平台,為全產業鏈的聯動發展製造核心驅動,引領產業「再出發」。

03

新興技術領域的跨界融合

時下以人工智慧(AI)技術為驅動力的「AI+」概念,正在快速改變醫療大健康行業,運用於智能醫械設備(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及圖像分析等方面,張江已集聚一批「AI+醫療」企業,例如森億智能、傅利葉等。此外,信息技術與醫療健康服務的融合創新,例如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這不僅推動了相關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產業的融合,尤其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運用,也推動精準醫療、個性化治療產業的快速發展。

張江葯谷的發展已經跨越了依靠政府扶持和招商引資的階段,轉向依靠產業生態體系自身的巨大『磁場』吸引企業匯聚於此。樓琦表示。

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副主任張華

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副主任張華則從政策角度出發,向全場嘉賓分享了如何利用現有政策,打造培育獨角獸企業。在3月23日發表的2017最新獨角獸企業公布中提到了獨角獸企業標準:(1)中國境內註冊(2)成立不超過十年(3)獲私募投資且未上市(4)估值超過10億美元。2017年上榜企業共164家,其中大健康企業佔14家,而上海企業表現不俗,有超過29家企業上榜!

為何要大力發展獨角獸企業?張主任提出,獨角獸企業彰顯了國家在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發展。此後張華主任詳細介紹了位於上海大健康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平安好醫生、聯影醫療、復宏漢霖、三胞國際醫療、葯明明碼。

對上海來講,其在生物醫療行業有人才集聚、研發創新能力強、政府監管相對規範等優點,但也存在製造成本高、環保要求高等劣勢。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如果想要發展就應該充分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往研發、服務、高附加值產品的製造方向走。同時,企業要充分利用政策,應重視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跟蹤、學習和理解。

2

圓桌討論

獨角獸企業話說「獨角獸

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總經理樓琦:

上海君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PD-1/PD-L1很熱門,而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重組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特瑞普利單抗也正式獲得了CFDA新葯申請受理通知,是國內企業首個獲得CFDA臨床批件的抗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請君實生物副總裁顧娟紅為大家分享一下,你們是如何那麼快,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拔得頭籌?

君實生物副總裁顧娟紅:

首先,我想聊聊PD-1/PD-L1這個領域目前為什麼會這麼熱門?我們知道,現在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根據2017年流行病調查,每分鐘大概有7個人被診斷為腫瘤。可以說,腫瘤離我們「很遠又很近」。腫瘤治療從化療到靶向藥物再到今年批准的PD-1,我們可以看到腫瘤是有治癒希望的,所以不難想像,PD-1是多麼熱門。

在國外,已經有5個PD-1和PD-L1的產品上市,有一個問題是,在國內誰會是第一家?雖然說爭取到第一位很重要,但歸根結底是為了病患,也為了醫藥產業的振興,所以誰成為第一位其實沒那麼重要。而對於君實生物來說,走到今天這個節點上,離不開許多力量的推動。概括下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政策扶持、葯監部門的指導;二是產品本身——JSOO1有非常紮實的科學基礎。我們的腫瘤醫師一切初心都是為了病患,特別是看到病患用了這款葯以後慢慢恢復,帶來的這種自豪感是什麼也代替不了的;三是研發團隊務實的作風,君實生物這個名字源自「君子務實」這四個字,我今年1月加入君實以來,也切實感受到這份務實。

如今,從外部環境來說,現在PD-1不光是要「彎道超車」,更要「搶佔跑道」。我想在政府的監管下,像君實生物這樣腳踏實地的公司有機會進入「獨角獸」的行列。

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總經理樓琦:

和記黃埔是一家在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方面有眾多產品線的創新型研發和製藥公司。和記黃埔的呋喹替尼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1.1類新葯在去年獲得CFDA新葯上市申請受理,同時也申請了藥品MAH制度試點,請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王清梅與大家分享一下為何和記黃埔為何對張江情有獨鍾,此外對於當下藥物研發創新產業環境還有什麼期待?

和記黃埔醫藥資深副總裁王清梅:

我加入公司有8年了,雖然沒有和記黃埔在張江的16年這麼久,但我和張江的緣分也很長,有12年。以前來張江參觀就讓我有一種「興奮」的感覺,這裡的創業氛圍很好,概括起來我覺得有這幾個方面:在大環境上,張江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氛圍。在和記黃埔的發展過程中,張江對我們有很大的扶持,包括各種申請計劃不斷「紛至沓來」,可以說,在和記黃埔從早期研發到上市的各個環節,張江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上海這座城市與國際接軌,她容納了不同的人和事,也吸引了許多高端人才。總的來說,和記黃埔之所以對張江有如此深刻的感情,離不開上海和張江以及各方的支持。

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總經理樓琦:

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董事長潘謳東帶領的一支集基礎研究服務、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和臨床級重組病毒產業化製備的高精尖專業團隊,他們攜手GE醫療建立了基因治療平台,聯袂助力中國精準醫療產業的騰飛。潘董,和元生物2013年在我們葯谷成立,2016年又在醫谷布局,是出於什麼樣的緣由,讓您做了這樣的布局?

和元生物董事長潘謳東:

我在張江創業有整整12年,我是南匯人,也是浦東人。12年來,我們一直在做病毒載體,做CRO、CMO平台。當初在葯谷的時候,主要服務對象是兩三千家科研機構。隨著基因治療的發展,葯谷的空間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在葯谷的引薦下,我們後來轉至醫谷繼續發展,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為我們提供了1W多平辦公空間。我們已經擁有了成熟的發展工藝,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生產平台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除此之外,和元也在做一些基因藥物布局。

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總經理樓琦:

創領心律管理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在CEO王勵帶領下研發並生產了國內第一個具有國際先進品質的國產心臟起搏器,真正實現了「中國心中國造」,徹底改變了我們心臟起搏器長期以來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有請王總為大家分享一下他是如何實現從0到1的質變?您對產業資產併購和融資有何看法?

創領心律CEO王勵:

其實我和張江也有淵源,以前我在美敦力任職,其實1995年的時候我和美敦力團隊來過張江調研的活動,當時張江還是待開墾的狀態,2006年我又到了張江,當時擔任美敦力在中國大中華區起搏器業務的總經理。後來到了2014年,創領成立,我擔任CEO。講到起搏器,它是治療心律失常的植入型產品。其實起搏器已經有近50年的歷史了,在中國從70年代初就已經有人使用了。我們上海有一個老太太,她一生用過23款起搏器,前面21款都是國產的,由於質量問題所以換的比較頻繁,後來換了進口起搏器(更換)就沒那麼頻繁了。去年,中國一共置入了8萬台起搏器,只佔到需求的20/1,明顯供不應求,所以說中國的市場空間非常大。現在從國家層面也開始重視國產起搏器的研發和生產,「十三五」規劃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到了心臟起搏器,意義重大。

去年,中國置入了8萬台起搏器,但是明顯供不應求,中國的市場很大。由於起搏器的技術門檻很高,所以從0到1研發一款起搏器,至少要10年時間。

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總經理樓琦:

大家都知道上海荻碩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總裁鄭仲征帶領的團隊在移植免疫診療技術應用和新興移植材料開發領域搭建了完備的技術平台和產業化創新之路,他們是我們張江生命科學產業中前沿醫療技術的代表,有請鄭總談談您對此領域的期許。

荻碩貝肯總裁鄭仲征:

我們公司的名字比較拗口,我們是從tissue bank(簡稱「TB」)音譯過來的,我們主要解決兩件事,一是解決組織和組織的關係,即移植免疫;二是解決組織移植的問題,即組織產葯。移植免疫是一個細分的領域,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科,我們打算深入一個領域一步步做下去。在移植免疫領域,荻碩貝肯佔有90%的市場份額,70%的業務在我們這裡。

我們已經出去了,所以直觀感受就是「別出去」,還是上海好,因為當時牌照很難上,在我們無法產業化時候,上海給了我們牌照,很是感恩。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法規限制,以目前的法規來看,所有的技術必須要經過3-5年的時間,LDT政策能否先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試點,如果可以做到,那麼所有的合規化全部都能打通,能夠促進這個產業的發展。

END

活動

推薦

轉折點——生物醫藥招聘第一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PLOS ONE》打臉?omega-3魚油能提高記憶力結論被推翻!
《Scientific Reports》:遠紫外線可殺死流感病毒,且無皮膚癌風險!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