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剛先生代表作《白海參》預支稿費:800元

鄧剛先生代表作《白海參》預支稿費:800元

丁玲讚譽鄧剛

丁玲曾與許多大連青年作家結下了友誼,其中就有「海蠣文學」的驕傲鄧剛。

1979年,鄧剛在大連本土文學雜誌《海燕》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心裡的鮮花》。1983年,鄧剛的第二部中篇小說《迷人的海》發表在《上海文學》月刊。

這一年,鄧剛可謂「雙喜臨門」,《陣痛》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迷人的海》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陣痛》被中國作協評為當時寫工業題材最成功的作品,而《迷人的海》更轟動了全國文壇。

著名作家王蒙把1983年稱為「中國文壇鄧剛年」。

據媒體當時的報道,鄧剛受到巴金、周揚、丁玲、馮牧等前輩的接見和好評。

丁玲不僅把鄧剛請到她家裡做客,還給他熬延安的小米粥喝。

丁玲對他說:「鄧剛啊,我的眼睛已經不行了,所有的作品都是秘書念給我聽,但是就你的作品我是自己看完的。我臨死時,最後一本書的第一篇文章一定要寫你的這部作品。」(媒體的記載原文)

丁玲果然沒有食言,1984年3月,她寫下了散文《漫讀〈迷人的海〉》。

丁玲對鄧剛讚譽有加:「不論是寫小說,寫散文,都要文字優美,意境深邃,發展有層次,敘事不啰嗦,文字不是大白話,讀時令人著迷、動情。文章結束而情未完,使人輾轉思索,不能忘懷。《迷人的海》就是這樣一篇小說,也可以說是一篇美麗的散文。……我喜歡這篇小說。這篇小說給人以全新的感覺。……看來鄧剛掌握了大海,也掌握了描寫一幅大海的語言文字。」

1985年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按照丁玲的要求,再版《丁玲散文選》時,將《漫讀〈迷人的海〉》用作序言。

鄧剛代表作《白海參》稿費:800元

世間發生過的事情必然會以不同形式留存。

《白海參》是鄧剛又一部代表作,講述的是那動亂歲月里,一群「海碰子」的故事,似有自傳的味道。

多年前,我在孔夫子網看到了這張領取稿費的單據,並收藏。其他無需再多說,旅大昔日的美好深深烙在心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丟的大連街 的精彩文章:

美麗的大連老街和我的那些年!
我、民進和曾經美麗的大連:2014至2018

TAG:海南丟的大連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