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吳國的張昭,關鍵時候總妥協投降派,孫權為什麼還重用他?

三國時吳國的張昭,關鍵時候總妥協投降派,孫權為什麼還重用他?

娜娜談談史,今天給大家帶來三國時吳國的張昭,關鍵時候總妥協投降派,孫權為什麼還重用他?張昭原本是中原人士,避亂於江東。他可不是簡單人物,是文武全才,一直受到孫策的信任和重用。孫策能夠在江東創業成功,離不開張昭的輔佐。當時孫策在前線四處征戰時,把文武眾事都委任給張昭負責,讓張昭坐鎮後方,掌管內外軍事和所有內政。以至於吳人大多隻知道張昭,不知道孫策。張昭不光善於處理內政,還善於處理軍務、統領軍隊,曾經多次領兵作戰。當時內憂外患,叛亂不斷,孫權的親屬中有人勾結曹操,有人被暗殺。張昭帶領群僚立輔孫權,硬逼著哭泣不已的孫權巡視軍隊,處理政務,很快穩定了局勢。在周瑜以赴喪為名帶領軍隊進入京城時,張昭以大局為重,將一部分權力交給了周瑜,兩人共掌眾事,共同輔佐孫權,避免了孫吳內亂。

在這種情況下,張昭認為江東打不過曹操。為了孫權及其手下的安危,也是為了江東免於戰火,張昭力主歸降曹操。但是魯肅、周瑜主張堅決抵抗,並且周瑜認為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有信心擊敗曹軍,這符合血氣方剛的孫權的意圖。此時,正好諸葛亮渡江面見孫權,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辭,也認為曹軍必敗,且聲稱江東、荊州、曹操三足鼎立之勢可成,說動孫權建立了孫劉聯盟。雙方組建了以劉備為統帥的孫劉聯軍,並果真在赤壁之戰中一舉大破曹軍,迫使曹操退回北方。事實證明張昭此前的投降論調是可笑的。

但儘管如此,張昭在江東將士心目中的地位依然無可撼動。後來孫權設置丞相職位時,大家都推薦張昭擔任。但由於張昭性格耿直,常常讓孫權下不了台,孫權對此頗為忌憚,沒敢讓張昭擔任。張昭此人能言善辯,直言敢諫,不怕得罪權貴,追隨孫權時,看到孫權做的不對,經常當面斥責孫權,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深的孫權器重,正因為如此東吳太夫人臨終之後任命張昭為託孤大臣,輔佐孫權成就霸業!赤壁之戰時,孫權命張昭統帥東吳錢糧,軍馬並賜予佩劍,委以重任!張昭的地位在東吳沒有第二。孫權對他比較反感,但是卻不敢不尊敬。

娜娜談談史認為張家在東吳,也是大族。這個才是真正張昭, 張昭雖然在關鍵時刻總做妥協投降派,但是不可否認張昭在孫權心裡佔有較大的分量。而且張昭確實是根據當時的局勢來做分析,未嘗沒有道理。張昭這個人很剛直,你應該知道孫權這個人是很幽默,或者說是很反覆無常的。他是一個儒生,所以經常勸孫權這樣那樣,常常把孫權折騰哭了,孫權也拿他一點辦法沒有,你想一想有哪一個帝王被自己的臣下折騰的哭了,最後沒有殺他,死了之後還素服憑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權生擒關羽,為什麼一定要殺了關羽破壞蜀吳聯盟?原因很簡單
孫權的哥哥,開創江東基業,卻死於刺客之手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