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中附院名中醫談健康系列之李聯社「補消三結合」治療冠心病

陝中附院名中醫談健康系列之李聯社「補消三結合」治療冠心病

李聯社教授擅長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炎、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及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胃腸病等消化系統疾病及內科疑難雜症的診治。

冠心病是由於心腎虧虛為本,痰濁瘀血阻滯血脈為標的本虛標實證,提出了「補消三結合」的綜合療法治療冠心病。所謂「補消三結合」,「補」是以溫補心腎為主,「消」是以祛痰化瘀為法。「三結合」即「中醫藥與西醫藥的結合,中醫藥與現代科技手段的結合,藥物與非藥物療法的結合」,提出了中醫內科治療冠心病的新途徑。

絕技妙法

冠心病屬於中醫「胸痹」、心痛」,屬內科急症、重症,是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疾病之一,隨著現代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發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因而本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病雖屬內科急症、重症,但只要及時診斷處理,辨證論治正確,患者又能很好配合,一般都能控制和緩解病情。若臨床失治、誤治,則病情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但若能及時、正確搶救,亦可轉危為安。正確掌握診治冠心病的思路與方法,對於及時明確診斷,提高療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治療冠心病的過程中,著重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辨證與辨病

由於冠狀動脈病變的部位、範圍和程度不同,本病有不同的臨床特點。1979年WHO將本病分為5型:即隱匿型或無癥狀型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隱匿型冠心病是無臨床癥狀,但客觀檢查有心肌缺血表現的冠心病,其心肌缺血的心電圖表現可見於靜息時,或在增加心臟負荷時才出現,常為動態心電圖記錄所發現,又被稱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此類患者多無臨床癥狀,而容易漏診,如果僅憑舌像、脈象等外觀表象去診斷就會貽誤診治時機,待典型心絞痛癥狀出現時再去治療就為時己晚。因此,在診治冠心病時充分利用現代醫學先進的檢測手段如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才能及時明確診斷。

治標與治本

祖國醫學認為冠心病病因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邁體虛等有關,其病位在心,但與脾腎有關。其病機總屬本虛標實,本虛為陰陽氣血的虧虛,標實為陰寒、痰 濁、血瘀交互為患。辨證當分清標本虛實,其治療原則應先治其標,後顧其本;必要時可根據虛頭標本的主次兼顧同治。

桃 仁

扶正與祛邪

儘管冠心病的病因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邁體虛等有關,其病機有虛實兩個方面: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阻,痹遏胸陽,阻滯心脈;虛為心脾肝腎虧虛,心脈失養。在本病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先實而後致虛,亦有先虛而後致實者。但臨床表現多虛實夾雜,或以實證為主,或以虛證為主。由於本病恆見於中、老年人,腎氣漸衰,如腎陽虛衰,則不能鼓舞五臟之陽,可致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冠心病的病機是心腎虧虛為本,痰濁瘀血阻滯心脈為標的本虛標實證。先從祛邪入手,然後再予扶正;亦可以扶正祛邪同施。祛邪治標常以活血化瘀、辛溫通陽、泄濁豁痰為主;扶正固本常用溫陽補氣、益腎為法。經過師從王朝宏教授及筆者近30年臨床經驗,標急應先治其標,平時應治其本,治標以祛痰化瘀為主,治本以溫補心腎為主,而對絕大多數的患者扶正與祛邪同時應用效果尤佳。

三七粉

常用方葯

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是治療冠心病的一個常用法則。冠心病凡具有血瘀證表現者,如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質紫黯,脈象沉澀等。而中醫治療冠心病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抗凝、促纖溶、改善微循環等。因此正確運用活血化瘀藥物常可取得一定的療效。常用的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川芎、赤芍、薑黃、毛冬青、桃仁、紅花、當歸、三七粉等。

丹 參

祛疫泄濁

祛痰泄濁不僅是治療高脂血症的一種治療方法,而且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方法。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祛痰泄濁藥物具有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部分祛痰泄濁葯還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流量。常用的祛痰泄濁藥物如瓜萎、半夏、陳皮等。

陳 皮

扶正固本

冠心病的本質是本虛標實,因此扶正固本對治療冠心病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益氣溫陽藥物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強心肌收縮力、抗休克作用。如人蔘、附子、党參、薤白等。某些滋陰藥物具有抗凝、促纖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流量等作用。如生地、赤芍、玄參等。

玄 參

理氣止痛

某些理氣止痛藥物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抗凝等作用。如青皮、陳皮、元胡、厚朴等。

青 皮

自擬冠心寧

自擬心復寧㈨號

藥用:鹿銜草30g,瓜萎15g,丹參15g,川芎12g,薑黃12g,蒲黃12g,三七粉(沖服)3g,虎杖6g;桂枝6g。

瓜娶薤白半夏湯合丹春飲

藥用:瓜萎15g,薤白10g,半夏9g,丹參15g,砂仁(後下)6g,檀香(後下)5g。

補陽還五湯

藥用:赤芍10g,川芎10g,當歸10g,地龍9g,黃芪15g,桃仁6g,紅花3g。

地 龍

病案舉例

張某,男;52歲。2006年3月5日就診。間歇性胸痛、 胸悶,伴氣短、心悸1年余,加重2日。患者於1年前無明顯誘因始覺心胸疼痛;其痛如刺,痛有定處,胸悶,伴氣短、心悸,胸痛大約持續30s-30min,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冠心病。經過住院治療後諸症消失(藥物名稱、用量、用法均不詳)後每遇勞累、精神緊張上述諸症發作,經治療或休息後緩解,心胸疼痛、胸悶、氣短、心悸先後發作20餘次,近2曰來因勞累後諸症復作,癥狀較前加重,遂來本院門診就診。就診時證見胸部疼痛;其痛如刺,痛有定處,甚則痛引肩背,心胸疼痛持續大約5-7min每曰發作3次以上,伴有胸悶、氣短、心悸,可因勞累或暴怒而加重。既往健康。平素喜食肥甘;怕冷。體格檢查:T36.2℃,P76次/min,R19次/min,BP130/88mmHg。神志清晰,型體較胖,神疲,面白,穿衣較厚,雙肺( -),心率76次/min,律齊,心尖部心音低頓;雙下肢無水腫。舌苔薄白,舌體略胖,舌質淡紫,診其脈,脈象沉細而澀。心電圖診斷:冠脈供血不足。證屬心腎陽虛,痰瘀互結。治以溫補心腎,祛痰化瘀為主。用自擬方心復寧㈨號加減治療。藥用:鹿銜草30g,桂枝8g, 薤白10g,瓜萎15g, 川芎10g,丹參15g,薑黃6g,紅花6g,茯苓10g,人蔘5g。7劑,每日1劑水煎服。同時服用消心痛,每日3次,每次10mg。囑:切勿從事體力勞動、避免感冒及精神緊張。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枳 實

二診:2006年3月13日,心胸疼痛、胸悶、氣短、心悸諸症顯著減輕,約2日發作1次,每次持續時間在1min以內。怕冷減輕,舌苔薄白,舌體略胖,舌質仍淡紫;脈象沉細而澀。胸陽漸復,氣機痹阻減輕;瘀血減輕,脈絡漸通。效不更方,前方繼進20劑。同時繼續服用消心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紅 花

三診:2006年4月8日,心胸疼痛、胸悶、氣短、心悸諸症悉除;服藥期間未發生心胸疼痛,但劇烈活動後略感胸部不適。舌苔薄白,舌體略胖,舌質仍淡紫;脈象沉細。胸陽漸復,氣機痹阻減輕;瘀血顯著減少;脈絡大通。前方加三七粉(沖服)3g繼進20劑。將消心痛減量;每次服5爪8每日服3次。20日後停用中西藥物,患者無不適;亦能從事日常活動,心電圖正常。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檀 香

按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胸痹」、心痛」範疇。根據患者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年老體虛的特點,認為儘管各種因素均可導致胸痹,但根本原因為正氣虛衰。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結合自己近30年臨床經驗,認為冠心病心絞痛部位在心,是由於在正虛基礎上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 失調等各種因素導致痰瘀互結、內阻心脈、不通則痛。主要病機是心腎虧虛為本、痰濁瘀血阻滯心脈為標的本虛標實證。臨床所見多虛實夾雜;單一證候並不多見,本著「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的大法,用王朝宏教授數十年來總結的有效方心復寧㈨號治療。選用培本扶正、溫補腎陽的鹿銜草;配寬胸利氣、化痰宣痹之瓜萎;養血活血之丹參;活血行氣 止痛之川芎等共達溫補心腎、祛痰化瘀之效。按王朝宏授之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每有良效,此例患者經過辯證為胸痹,證型為:心腎陽虛,痰瘀互結,取得滿意療效。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茯 苓

有研究證明,心復寧㈨號復方中藥物能夠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並可使部分病人膽固醇下降。丹參對血液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均有影響,具有改善微循環、抗凝、促纖溶、降低全血和血漿黏度作用;川芎具有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抑制動脈粥樣硬化(AS)斑塊與改善微循環作用;瓜萎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中量;鹿銜草能增加冠脈流量及營養性心肌血流量。動物實驗研宄發現該復方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增加營養性心肌血流量;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能延長心肌缺氧狀態下的小鼠存活時間;能顯著降低實用性家兔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從實驗研宄角度為其提供了依據。凡經臨床辨證屬於心腎虧虛、痰濁瘀血阻滯心脈者用之皆效。這與冠心病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老年人多虛多瘀的特點相吻合。在臨床實踐中,並非拘泥於一法一方,根據患者不同臨床表現及脈象、舌象而採取不同治法。若非痰瘀互結者,亦辨證論治或臨證加減變化、靈活應用。正確運用中醫藥與西醫藥的結合、中醫藥與現代科技手段的結合、 藥物與非藥物療法的結合治療冠心病,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李聯社,中西醫結合內科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陝西省名中醫、陝西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咸陽市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中醫學院十大名醫。曾任陝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心內科主任、業務副院長、黨委書記、陝西中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陝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心血管病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組組長、陝西中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中西臨床醫學系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學分會常委。現任陝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心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陝西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陝西省中醫藥學會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常委等10個學會職務;陝西省醫學會及咸陽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心病科學術帶頭人。

從事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30餘年。對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疑難雜症的診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CSCD2篇、核心期刊19篇,5篇被陝西省科協、省中醫藥學會等部門評為優秀學術論文,曾獲國際傳統醫學最高榮譽獎章。參編著作2部。任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編委。主持及參與省級及廳局級科研課題10項,以第2名的名次參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工作項目(子課題)1項。以第1名及其他名次獲廳局級及省級科學技術二等獎8項,以第1名名次獲省級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指導碩士研究生30名。

出診時間:周二全天

出診地點:名醫館三層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咸陽同城 的精彩文章:

TAG:咸陽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