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更像鬥地主,敬明的雞湯藝謀的特效全雜糅

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更像鬥地主,敬明的雞湯藝謀的特效全雜糅

文/馬慶雲

前兩年,張藝謀導演《長城》,用好萊塢的特效和好萊塢的故事將中國電影帶入了一種所謂的國際化時代:劇情不足特效補齊,走好萊塢的路線,讓好萊塢無路可走。美國電影人在奧斯卡的頒獎禮上對老謀子這部《長城》冷嘲熱諷。倒不是因為《長城》太爛,而是好萊塢的路數讓中國導演摸著了,他們是真害怕。

而斯皮爾伯格,這次的《頭號玩家》實際上是幫助好萊塢僵化的大片路線在摸索新的經驗。美國電影不能一直延續奧特曼打小怪獸的路線,因為這個高昂的製作成本會持續性的壓垮好萊塢。老謀子的《長城》在幫中國大片走好萊塢路線,而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則是在幫好萊塢尋找遊戲路線的出路。當然,兩個人實現的都非常差勁,但意義重大。

嘗試電影視覺前提下的遊戲路線,斯皮爾伯格早已不是第一人。好萊塢電影向遊戲化轉型,在新千年前後就已經提出來了。王朔在他的著作《知道分子》裡邊提到過自己如何接觸好萊塢電影製造商的事情,當時好萊塢業績已經走下坡路,他們期待未來的遊戲世界能夠為好萊塢找到新的生命。特別有趣的事情,是中國的「痞子」作家王朔在近二十年前也提出過,以後拍電影的都得轉型成拍遊戲劇情的。

《頭號玩家》把劇情時間定在2045年,距離今天還有二十幾年。在這個未來,大家暢遊在虛擬現實的遊戲世界當中,並且能夠形成巨大的社會爭奪力。這是未來電影的一種前瞻。也是《頭號玩家》的唯一價值。二十年後,大家可能不需要看電影了,只需要在一種虛擬現實中實現特定劇情上的交互。所有的遊戲世界的劇情均通過電影的方式進行製造,大家通過虛擬現實道具實現觀感上的進入。這種前瞻,是一定能夠實現的,只是時間問題。

斯皮爾伯格實際上為好萊塢這種集體意識中的商業轉型,拍了一個打頭炮的大廣告罷了。在未來十年之內,好萊塢方面可能便會依靠較為強大的視覺效果製作技術來完成某些虛擬現實的遊戲製作。這些遊戲,將向電影一樣吸引影迷進入,並且將自己置換為劇情人物,跟著一起進行命運起伏。倒是沒什麼奇怪的。大夥讀小說,將主人公在情感上置換為自己。玩這類遊戲,將主人公在視力範圍內置換為自己罷了。

當做一個它們轉型的大廣告來看,倒是不值得批評。但作為電影而論,《頭號玩家》根本當不起它所吹噓的那些成就,言過其實,並且華而不實了。我認為,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在劇情方面,是歡樂鬥地主。在劇情灌雞湯方面,則是郭敬明式的。當然,在特效製作上,確實有點老謀子《長城》的味道。

先說鬥地主的劇情。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老套的劇情。在一個遊戲的世界裡邊,屌絲青年們為了找到彩蛋與獲得光榮而戰。但另一個反派大BOSS集團則為了獲得遊戲世界之外的金錢帝國而戰。起初,大反派依靠自己強大的金錢背景,對小屌絲們形成絞殺的態勢。可最終,劇情一定會反轉起來,反派大BOSS淪為一個地主,全部的遊戲玩家覺醒,一起來攻擊他,摧毀他的陰謀。這就是最簡單的全民鬥地主路數。

您很難想像,國際知名大導演,拍攝出來的《頭號玩家》不過鬥地主的小兒科劇情。估計老伯格自己也覺得臉紅,所以需要在劇情的結尾部分灌雞湯了。灌的什麼雞湯呢?郭敬明式的——大夥還是要分清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喲,每周還是要有兩天不能玩遊戲的喲,要享受現實世界的快樂喲。全片一直在虛擬世界裡邊嗨皮,結尾處突然信誓旦旦來兩句,每周也得享受一下現實世界,這大雞湯作為劇情升華,也就只能滿足敬明哥哥的粉絲們了。

好萊塢電影的慣用路數就是劇情尷尬了,就拿特效找補一下。《頭號玩家》在視覺呈現上,很有待老謀子《長城》的意思。倒不是說它場面大,而是所有的場面戲都適可為止,知道如何省錢。我們不妨對比一下。

《長城》開頭製造一點怪獸攻長城的場面戲。《頭號玩家》開頭製造一點遊戲玩家們在虛擬世界賽車找鑰匙的場面戲。《長城》在最後搞一丁點怪獸打宮殿的場面戲。《頭號玩家》在最後製造一點遊戲玩家全員出動打反面大BOSS的戲。中間剩下的,就是能省錢拍的,絕對不搞鋪張浪費,恨不得在特效技術上都實現光碟行動。這類電影,特別像一個大笑話。

一併需要指出的,《頭號玩家》在劇情節奏上,是有明顯問題,尚且不如同類題材的《勇敢者遊戲》歡快。老導演放下架子玩兒比較潮流的東西,容易像匹撒韁野馬,看著一竄老高,但全是無用功,花架子不少,真對電影質量提高的勁兒試不出來。看完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一定會給人張藝謀耍雙截棍兒的味道——呼呼哈嘿,瞎咋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夏洛特煩惱》之後到目前,竟然有這些逆襲女神的爆笑電影跟風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