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參戰老兵思念遠方的墓碑和血染的木棉花

清明,參戰老兵思念遠方的墓碑和血染的木棉花

全文共2936字 | 閱讀需要6分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每當清明節來臨之際,作為曾經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老兵,我都有一種再去南國邊境陵園拜謁烈士的願望。在長達1600餘公里的中越邊境線內,血染的木棉花簇擁著墓碑。

雲南、廣西有24座烈士陵園,由西向東,建立在14個縣(市)內:雲南的金平、蒙自、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西疇、富寧;廣西的那坡、靖西、龍州、憑祥、寧明、防城。這些陵園見證了保衛祖國南疆的上萬烈士英魂永在。「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這是來自那個時代的發自肺腑的最強音!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1

那些刻骨銘心的故事

戰爭開始時,我在軍校讀書,但不久分到了廣州軍區參戰部隊。在那裡我認識了來自桂林陸軍學校的一位學員。他告訴我,2月16日下午,他所在的學員隊正在進行野戰課目訓練,突然接到返回宿舍的命令,回去三件事:剃光頭、寫遺書、到食堂會餐。在此生死關頭,這些當年的熱血青年毫無畏懼,一個個非常興奮,用「血氣方剛,摩拳擦掌」來描述當時的情景一點不誇張。

在雲南邊境參戰的指戰員們在戰旗上簽名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在雲南參戰的我的另外三個老鄉,最後只有老姚一個活著回家了。後來他給我來信描寫了那個令人難忘的戰場情景:

他們三個從南京軍區輪戰到麻栗坡後,作為黨員老兵,他們都被分在尖刀班,並分別擔任戰鬥小組長。那一天,尖刀攻入越南境內的叢林之後,敵人從貓兒洞里打來一陣暗炮,他親眼看到不遠處的戰友腦袋被削了,頭顱與身體分開。頓時,他心中滿腔怒火與極度悲傷相交織,脫下軍裝將兄弟的腦袋和身體包裹在一起,回頭殺向敵營。然而就在這一刻,另一位兄弟又中暗槍倒在血泊之中,此情此景更加激怒了老姚他們拚死衝鋒陷陣。

老姚說,大家在炮火中殺紅了眼,毫無畏懼,勇往直前,那種情景不是筆墨所能描述的,只有親臨戰場的人才能深切體會。班師回國後,這些慘不忍睹的鏡頭,仍時常在他腦海里播放,可謂刻骨銘心呀。老姚和兄弟們在邊境看到,抬回境內的烈士們,全部被白色塑料布包裹著排放在山坡上,他到處找兩位老鄉的遺體,但沒有找著。最後他替兩位兄弟給親人帶回三樣東西:烈士上火線之前留下的遺書、部隊頒發的烈士證和500元撫恤金。

抱著犧牲在血泊之中的戰友

後來,麻栗坡烈士陵園有兩位烈士30多年沒有親人來掃墓,直到2014年老姚再去麻栗坡拜謁犧牲的戰友時,才證實這兩個墓就是他最好的戰友的安息地。此時,兩位戰友的父母都已逝世,他把消息告訴了烈士的兄弟姐妹,並帶著兩家親人專程從江蘇飛往雲南,祭拜遠方的烈士。

把戰旗插上法卡山頂!

2

那些戰場那些陵園

在廣西法卡山附近的烈士陵園中,許多不遠千里前來拜謁烈士的戰友們徘徊在墓碑間,一個一個仔細地觀看這小小的烈士墓,默念著他們的姓名、籍貫和年齡。一位到過這裡的戰友告訴我:「這些烈士太年輕了,其中最大的才25歲,最小的只有17歲。這裡面還有一位是原廣州軍區副政委的兒子。」

當年,廣西當面對著越南首都河內,那裡是越軍第一軍區,重兵把守;雲南當面是越軍第二軍區。廣西當面越南境內地形特別複雜,越軍經常藏在貓兒洞里對我軍進行伏擊。特別在法卡山周邊,越軍的第198特工團,經常出入廣西境內偷襲我邊防駐軍。因此東部戰場傷亡人員較多。目前在廣西和雲南兩省邊境烈士陵園安息的英烈共11508位。

邊境烈士陵園

廣西方向主要戰場與烈士陵園:

當年廣西當面越軍兵力部署圖

東興縣那良戰鬥戰場舊址(現烈士陵園位於防城港市,原址在東興縣那良);寧明縣板爛阻擊戰舊址、愛店-峙浪出擊待機陣地、北山出擊待機陣地(現烈士集中安葬在寧明烈士陵園,原烈士公墓遺址分布在寧明縣內桐棉烈士公墓、峙浪烈士公墓、北山烈士公墓);憑祥的法卡山-剝皮村、隘口、友誼關、弄懷、浦寨、卡防、布沙出擊待機陣地(現烈士集中安葬在匠址烈士陵園、南山烈士陵園、下石烈士陵園,原烈士公墓遺址位置在隘口附近的板布公墓和卡防烈士公墓);龍州縣那花-靠茅山戰場舊址、布局-水口-兩庄戰場舊址,科甲阻擊戰戰場舊址(現烈士集中安葬於龍州烈士陵園,原縣內叫堪烈士公墓、那依烈士公墓、那罕等烈士公墓,遺址分布散落於布局、水口、兩庄、下凍一帶);靖西縣龍邦-岳圩戰場舊址(烈士安葬于靖西烈士陵園);那坡縣平孟、埝井戰場舊址(烈士安葬於那坡烈士陵園)。上述烈士陵園中共有6670位烈士安息。

老淚縱橫的父親撫摸著兒子的墓碑

雲南方向主要戰場與烈士陵園:

當年雲南當面越軍兵力部署圖

富寧縣麻栗坡者陰山-楊萬戰場舊址(烈士安葬在西疇烈士陵園);老山-八里河東山戰場舊址、扣林山戰場舊址(烈士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園、文山烈士陵園);馬關縣羅家坪大山戰場舊址、馬關戰場舊址(烈士安葬於馬關仁和烈士陵園、都龍烈士陵園、城關烈士陵園);河口縣戰場舊址(烈士安葬於河口的小南溪烈士陵園、水頭烈士陵園、螞蝗堡烈士陵園);金平縣金水河(那發河)戰場舊址、亞瑟寨戰場舊址、十里村戰場舊址(烈士安葬於金平烈士陵園);屏邊縣戰場舊址(烈士安葬於大龍樹烈士陵園、水沖子烈士陵園);紅河洲蒙自烈士陵園。上述烈士陵園中共有4838位烈士安息。

清明節到了,後輩前往拜謁先烈

3

那些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英烈

據不完全統計,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有9000多名中國軍民(含民兵、民工、司機、翻譯等輔助人員)捐軀疆場,25000多名中國軍民英勇負傷。在越南奇窮河以北地區的山嶽叢林中,灑滿了斑斑英雄血。在此後延續10年的中越邊境作戰期間,又有2000多名中國軍民犧牲,約10000名中國軍民負傷。在10年對越邊境反擊戰中,總共有12000多名中國軍民犧牲,35000多名中國軍民負傷。這是兩個血寫的數字!

《高山下的花環》海報

在那激情燃燒的時代,參與那場戰爭的中國軍人被譽為「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讚歌,讓全民族奔走狂歡,傳唱這些歌曲的徐良等人,都成了那個年代被人們瘋狂追捧的明星。特別是在1984年,以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為題材的彩色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環》風靡全國,好評如潮。該片是根據軍隊作家李存葆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很快就斬獲了中國影壇9項大獎。1985年11月7日,《高山下的花環》易名為《衛國軍魂》在香港上映,又引起轟動,上映14天票房就達346萬港幣,成為30多年來大陸在香港上映的票房最好的電影。

地方政府組織干群赴邊境陵園拜謁先烈

在中越邊境上,每年春天滿山的木棉一片火紅。這些英雄花,是由烈士用鮮血澆灌長成的。每年參戰老兵們掃墓的規模都超出了預期,常有數萬倖存老兵南下掃墓。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飛馳在通江達海的高速公路上,特別在貴州、廣西等地的高速公路上,老兵掃墓車過路費全免,政府的政策體現了人民對烈士的懷念,體現了對參戰老兵的寬容和支持。現在中央設置了退務軍人事務部,老兵們有了「娘家」!我們參戰老兵由衷地高喊一聲:祖國啊,我們愛您!

各地前往邊境掃墓車隊

南國邊疆的木棉花啊,是英雄花!因為它開得紅艷但又不媚俗,它壯碩的軀幹,頂天立地的姿態,英雄般的壯觀,花葩的顏色紅得猶如壯士的風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鮮血染紅了樹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雨過後雖然木棉落英紛陳,但花不褪色、不萎靡,非常英雄地道別塵世。花灑墓地,血染的紅旗高高飄揚!

血染的木棉花(又名英雄花)

參戰老兵高舉紅旗拜謁先烈

烈士,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德國人用了6年時間,拍下疲憊的中國人
《微觀內蒙古》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