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對文殊菩薩講,大乘菩薩在佛法中該如何發清凈心,如何修行?

佛對文殊菩薩講,大乘菩薩在佛法中該如何發清凈心,如何修行?

原文: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凈覺隨順。

佛說現實世界並無一物。若將物質細分下去,到分子原子,甚至到質子、介子、夸克,再到色子,最後發現物質只是剎那生滅的波動,進而連波動都是自心變現的。人感知的世界本相猶如虛空,若你能感知虛空的存在,那麼這個所謂的虛空就是假的,即空華相,也就是我們對虛空的認知在大腦里的反應。很多修禪的人容易墮入空境,以為自己悟道了,感覺到了虛空,其實這個虛空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空了,你怎麼會感覺得到?但佛馬上又說到,「也不可說,無知覺性」。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墮入空果,因為如來藏中能生萬有。這就像是一面明鏡,鏡子里是什麼都沒有的,但萬物都能在鏡中顯現。又如同是水,水是沒有顏色的,卻能融入一切顏色,所以不能說水不存在。正確的認知應當是:即不能說無,也不能說有,有無都放下,這就是清凈覺知了。

法寶《壇經》中記載了六祖慧能做過這麼一件開示。有僧人推舉卧輪禪師的修行方法,偈曰:卧輪有會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聽後說,此偈未明心地,若依之而行,是加系縛。於是另做一偈曰:慧能沒會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

原文: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這一段講的就是菩薩在因地的修行功夫,即前面所說的,圓照清凈覺相。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如來本性,也就是眾生自性也如同虛空,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無知無見。比如你聽聲音,你聽到有聲的,是動相,你聽到寂靜的是靜相,拋開動相和靜相,那個能聽的事物才是眾生的本源,它跟有沒有聲音沒關係。這就是觀世音的耳根圓潤修行方式「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若人還在分別有聲音還是沒聲音,空還是不空,這就落在知見里了。所以說,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另外如來覺性和法界是一體的,也和法界一樣,究竟遍滿十方,這也是為什麼佛陀無所不知,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阻礙。

原文: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凈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佛告文殊菩薩,一切菩薩修行大乘佛道,就應懂得自性本來清凈,離一切相,不分別,不妄想,自然生起清凈心,末世眾生依照此法修行,就不會墮入邪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通人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佛法中的無明是什麼?為何斷無明才能成佛?
無明是什麼樣子?佛用這個比喻對菩薩說

TAG:普通人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