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世界那麼大,偏偏想去巴達山……

世界那麼大,偏偏想去巴達山……

回復「春茶」,獲得一條深度資訊!

巴達系傣語地名,意為仙人腳跡。因巴達寨西有一塊巨石,石上有一巨大的傳說是仙人留下的腳印,故得名巴達。巴達鄉位於勐海縣南端,與緬甸接壤,屬山區鄉,總面積316平方公里,總人口9544人。主要是哈尼族和布朗族。其中茶葉面積8423畝,總產量140.6噸。

巴達是西雙版納州古茶樹資源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在賀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就有原始古茶樹群落6000多畝。1962年,在巴達山的原始森林中,一棵樹齡達1700年的野生大茶樹(它就是後來載入史冊的巴達山野生茶樹王)被發現,向全世界證明了茶樹的起源地來自於中國;自此,巴達山聲名遠播。

現在市場上也有很多品牌在做巴達山的茶品,比如中茶、大益、陳升號、斗記、老同志、八角亭等等。一棵古茶樹,點亮了巴達山;而這些優秀茶企的不斷嘗試,點亮了無數茶客想親自前往那隱藏在深山之間的巴達,一探究竟的心。

只有巴達山,才能出產這種風味的好茶

巴達山如此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首先得益於中國最西南端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溫暖濕潤的氣候。

古茶樹大都散落在藤蔓攀附、物種豐富的常綠闊葉林中,但也正因為如此,至今仍以架梯採摘為主,產量不是很高。闊葉林里完整的生態系統好比一個富集養分的培育床,為茶樹的生長和生生不息的繁衍子子孫孫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且,巴達山隱藏在重重深山之間,甚少受到打擾,生態環境相對比較穩定,讓在近幾十年種下來的小樹,亦能良好的繼承並延續巴達山茶的優良基因。

巴達山的土壤為茶樹最喜愛的黃棕壤和黃壤,豐富的降雨量滋潤著每一片茶葉,再加上18度的年平均氣溫、長達126天的年霧罩日,讓茶樹茁壯成長。正因為這樣的風土,才成就了為人所稱道的巴達山茶。

和巴達山相依相生的「巴達人」

在巴達山居住的主要是布朗族和哈尼族,是他們最早發現了茶樹,他們善於種茶制茶,也很喜歡飲茶。

作為茶葉祖先濮人後裔的布朗族,大約在兩千多年前就遷徙於此。老寨都混生於林,茶樹是他們生活中很常見的植物。青年男女舉行結婚儀式後,新郎和新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茶;平常還會將茶葉腌製成菜,作為日常飲食。普洱茶的茶香茶韻,早已是浸潤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巴達山的優良茶源,吸引著無數制茶人,譬如中茶。自2006年的巴達山喬木七子餅見證著中茶普洱在探索區域風格的道路上不止的步伐。中茶巴達山選用巴達山區域高海拔茶區優質的早春大樹原料,將巴達山地域風土特點清晰地綻放出來的同時,又藉助日益精進的制茶工藝,讓其在時間的作用下,將這種風味不斷豐富、充盈,從而愈加美妙。

泡一杯中茶巴達山,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茶湯回甘有活力,甜度和鮮度指數都非常高,咽下茶湯過後,整個口腔和喉頭都會覺得舒爽,生機勃勃的感覺躍然而上,可謂是將巴達山的風味做「活」了。喝上一杯中茶巴達山,對那片土地的嚮往更加濃厚了。

本品現已上架說茶網商城,僅剩一批,售完即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有時愛的恰恰是茶本身,卻不懂喝茶中的自己
警惕!普洱古樹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