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代文壇泰斗姚燧,忽必烈的外孫求其文,禮賢下士,高麗國國王求其詩,一紙千金

元代文壇泰斗姚燧,忽必烈的外孫求其文,禮賢下士,高麗國國王求其詩,一紙千金

清明

清明雨過桃花浪,上巳風連桑落洲。這是元代文壇泰斗姚燧在桑落洲寫下的一首詩。

元代文壇泰斗姚燧在當時文名鼎盛,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外孫為求其文章,禮賢下士,以得到他的文章為榮;高麗國(今朝鮮)國王王璋只為一篇詩序,就送去幣帛、金玉、名畫,多至五十筐。真可謂一紙千金,而他卻在桑落洲過清明節,他在憑弔誰呢?桑落洲上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姚燧的這首詩,其實已經指明了他憑弔的是誰。他憑弔的是王羲之,陶淵明。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為衛夫人披麻戴孝三年的王羲之,在蘭亭集會,這次聚會,文人雅士,曲水流觴,吟詩作和,王羲之為此寫下了著名的《蘭亭序》,此次聚會也成了中國書法史上里程碑的事件。千年之後,公元1303年,三月三日,元代文人墨客,為紀念王羲之誕辰一千周年,齊聚桑落洲(為什麼齊聚桑落洲,而不是蘭亭呢?這其實是有原因的,桑落洲牧鵝林是王羲之書法啟蒙地,也可以說是從此才有了書聖王羲之),在桑落洲牧鵝林舉辦了著名的書畫聚會,此次聚會,元代畫壇南北泰斗趙孟頫,高克恭分別以《桑落洲望廬山》為題材作畫,留下了著名的《桑落洲望廬山圖》。此畫不亞於是中國畫壇的《蘭亭序》。可是這兩幅圖卻遺失了,我們難窺一二。不過好在同時代的何澄曾有一幅《歸林庄圖》,此圖保存在吉林省博物館。

次曹訓導韻

詩書高冠無此流,雄音壯節得前修。

清明雨過桃花浪,上巳風連桑落洲。

江路風檣容少住,鐘山杖履遂奇游。

獨來乘興闌還去,千古何人識子猷。

姚燧的這首詩刻在湖口縣學,根據記載,1291年農曆3月4日,姚燧獨自一個人來到湖口縣學政,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只有縣教訓導曹君跟他唱和詩作。

上巳節,即農曆三月三日,古代文人有曲水流觴習俗。姚燧曾在廬山上讀書,閑暇時,就下山遊覽,途徑桑落洲,湖口。由此留下了一段清明佳話,一個當朝國史編修(相當於今天文化部部長)竟然與一個小縣城的中小學訓導主任吟詩唱和。姚燧的才情,由此可見一斑。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王羲之當年跟衛夫人在桑落洲牧鵝林牧鵝,練習書法,安家桑落洲,王徽之就此時出生在桑落洲。340年前後,謝尚袁宏在桑落洲牧鵝林拜會了王羲之,王羲之很欣賞少年才俊袁宏,《袁生帖》就是在桑落洲寫的。此時王徽之才兩三歲,這位少年才俊就成了他學習的榜樣,袁宏有袁宏渚(詠史船)典故,王徽之有子猷船、邀笛步典故流傳。李白在其《桑落洲》詩中提到過子猷船這個典故。姚燧自比子猷,他的這個千古何人識子猷典故就是出自桑落洲。清明時間,姚燧為了更好的欣賞桑落洲全貌,特地跑到石鐘山上這個制高點,一覽桑落洲江湖一線牽的奇觀。為此還寫了一首元曲。

【中呂】滿庭芳

天風海濤,昔人曾此,酒聖詩豪。我到此閑登眺,日遠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連天隱隱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帆收釣浦,煙籠淺沙,水滿平湖。晚來盡灘頭聚,笑語相呼。魚有剩和煙旋煮,酒無多帶月須沽。盤中物,山餚野蔌,且盡葫蘆。

一千多年後,桑落洲人傳承了王羲之的筆墨精華,成了著名的書法之鄉,文墨飄香的桑落洲,走出了一大批書法名家。去年,桑落洲著名書法家劉少龍隨北蘭亭中國書畫名家,走出國門,把中國的書法藝術傳播海外。

今天,桑落洲的學子們,再次出發,去尋找桑落洲,探秘桃花源。

元代高麗瀋陽王王璋,

瀋陽王王璋(1275年—1325年),連姻帝室,他是忽必烈的外孫,高麗國(今朝鮮)國王,卻在北京做起了北漂,結交文人雅士。至大年間,姚燧做了翰林學士承旨,名傾京師,當時的文人名宦多以求文為事,「其不得者,每為愧恥。」

瀋陽王王璋對姚燧仰慕已久,禮賢下士,也向姚燧求為詩文,並贈送財寶。姚燧這位文壇泰斗,不為所動,沒有答應。這最終導致朝廷降旨,他才勉強作文應付。姚燧為文,不以錢財為意, 必以傳主 「行業可嘉,然後許可」,其魏晉名士風度於此可見一斑。

瀋陽王王璋父子得文後十分高興,當即贈送幣帛、金玉、名畫,多至五十筐。姚燧平素非常喜愛搜集古玩名畫,但是這次他卻立即將其分給了屬官、吏胥和侍從,留下金銀送給翰林院做費用,自己絲毫不取。這充分反映了一個大國朝臣的器識和風度。後世修史者稱讚他「器識豪邁過人」。

姚燧簡介

姚燧(1238~1313年),字端甫,號牧庵,洛陽(今屬河南省)人。三歲而孤,依伯父姚樞成人。三十八歲被薦為秦王府學士。至元間,官陝西漢中遂提刑按察司副使、翰林直學士、大司農丞。元貞元年(1295),以翰林學士應詔修《世祖實錄》。大德五年(1301),出為江東廉訪使,九年(1305)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至大元年(1308)入為太子賓客,進承旨學士,尋拜太子少傅;二年(1309)授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四年後告歸。《元史》有傳。姚燧以文著名,與虞集並稱。《元史》稱其"閎肆該洽,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有西漢風。宋末弊習,為之一變"。張養浩評曰:"公才驅氣駕,縱橫開闔,..倡鳴古人, 群推牧庵一人。"(《牧庵文集》序)清人黃宗羲將其文比諸唐代韓柳、宋代歐曾、金元之元好問。其散曲與盧摯齊名,抒個人情懷之作較多,曲詞清新、開闊;摹寫愛情之曲作,文辭流暢淺顯,風格雅緻纏綿,對散曲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清人輯《牧庵集》三十卷。

元代--何澄《歸林庄圖》,該圖有姚燧,虞集題跋,該圖現藏吉林省博物館。此圖應當是作於1303年前後。

何澄,金末元初畫家。金哀宗時官至太中大夫、秘書少監,元代武宗至大初晉陞為中奉大夫,授昭文館大學士,領圖畫總管,年九十三尚健在。工畫人物故實,亦善山水。曾畫《陶母剪髮圖》,頗有影響。

傳世作品有《歸林庄圖》卷,款「太中大夫何秘監筆」。從此款語氣看,系後添款,但從字體和墨色看可能是作者自題。圖後有翰林學士張仲壽至大二年己酉(1309)夏所書《歸去來辭並敘》全文,書法甚佳。故此卷在元代已有書畫兩絕之譽,卷後拖尾有姚燧、趙孟頫、鄧文原、虞集、劉必大、揭傒斯、張嗣成、柯九思、危素、吳勉、高琦、張照等諸名人題跋,從題跋中知此卷為何澄九十歲高齡時所畫真跡,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歸林庄圖》卷局部 紙本水墨 吉林省博物館藏 縱41厘米 橫723.8厘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桑落洲 的精彩文章:

TAG:桑落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