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級物種與盒馬鮮生從體驗端淺談運營情況

超級物種與盒馬鮮生從體驗端淺談運營情況

新零售行業從16年馬雲在國內首提,Amazon Go 在美國落地,到現在,經過將近兩年的醞釀。18年,將迎來它展開懷抱,深化對零售行業改革的重要一年。從永輝的超級物種,阿里的盒馬鮮生,到小米之家,快閃,以及各種自動販賣貨櫃。我們看到新零售的業態,從智能貨櫃、無人零售店,綜合超市、產品體驗店、線上賦能平台,多個角度全方位展開了。

這麼多的切入點,其實化簡為繁,無外乎關注兩個重點,體驗模式和技術改造。圍繞效率、匹配和服務感受來營造出實際價值。

從體驗來說,用戶的需求是更輕鬆便利的購物,並能直接體驗商品的優點。這一點,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的發力點,不謀而合。都是以海鮮為主打品種,把海鮮酒樓的現選現做現吃,拿了過來。雖然味道比較尷尬,但是這都是可快速改良的點,我們先且不說了。就說從用戶消費成本來說,還是有點價值。第一,價格是比超市貴,但是也比一般超市東西好,更新鮮。而且還可以現買現吃,釋放消費時間,節約了用戶後續加工、做飯、收拾等一系列成本。

第二,比海鮮酒樓,東西更真實,更放心。位置便利性差距極大,把3小時左右的聚餐場景直接變成了1小時快餐場景。這個體驗感很有吸引力。價格來說,差不多,好點的海鮮酒樓,食材並不便宜,除非你很懂行,不然到了大海鮮市場,也不一定能撈到實惠好物。

從技術和服務過程,來說一下兩家的共性和區別。

共性部分,場景中的技術植入,都是手機掃商品上的二維碼,線上下單付款,也可以由銷售人員的手持設備進行付款。但是比較不合理的是,我如果線上付款,商品就得是快遞到家了。我想直接從門店提就不行。我覺得這個限制為了防止線下購物用線上的優惠券,但是真的沒有必要。既然是一體化的經營體系和品牌認知,只要我消費了不就轉化了,為什麼一定想讓我走線上流程?

點餐呼叫器。我覺得挺好,這東西現在很多連鎖飯店很普遍,但是還可以做的更好。既然是智能化,就不能呼叫器配上桌位定位,給送過來嗎。這裡以後加上送餐機器人,就更好了。

場地監控和傳送帶,門禁。監控,盒馬做的更好,可目測的設備更全,監控更先進。但是貌似都沒有接入人臉識別。而且,擺大屏幕出來讓購物者看到自己,雖然從安全性角度,有它的震懾的道理。但是對於一個定位較高的體驗店來說,讓用戶覺得緊張和無隱私,並不是好事。 傳送帶,無語。貨品需要人工裝袋,人工放上去,人工取下來。只有搬運是用傳送。你懂的,這就是為了塑造場地內的科技感而存在的東西。門禁,我一直暢想什麼時候誰能把門禁和掃描技術結合一下,直接掃一下身上多少商品,發個清單給我,點擊結賬就是了。看到兩家的門禁,邊上還守著保安。我立刻腦中浮現,他手裡有沒有一個戳,要給我小票蓋章。

人工。這塊,真的需要說兩句。我覺得兩家目前都是紙上談兵階段,沒有考慮過運營成本的可適度模型。局部地區服務員站的比顧客多,並且還出現經常性堵路,冒出在顧客前後左右,來一句歡迎光臨。。而且,一下子把我對新零售智能化的場景預期,降到了冰點。智能化和大數據化,就是為了幫薄利多銷的零售業,減低成本提升效率。這麼多服務人員,就算塑造出了良好的體驗,又能實踐出什麼?說明什麼?怎麼感覺,說明了,我從app上搜一個商品,還不如直接問導購。不一定非用智能導購機器人來替代人工,這塊還是請做服務設計的,多動動腦子吧。比如,我從app發現了一個不錯的商品,進入店面後,還是得一個貨櫃一個貨櫃找。就不能有一個區域感應,用藍牙實現,或者最簡單的,有個商品擺放位置查詢台也可以呀。這塊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只能說,燒錢階段,不燒顯得不夠有錢。。。

還是啰嗦一句,大量的人工,造就的體驗感,沒有實踐意義。因為這違背了新零售的初衷。

貨品。這是一個重點。因為貨品的組成,直接跟用戶畫像息息相關。盒馬的水果,品類太少,鮮肉部分,都是裝好的,未感覺到新鮮。作為「鮮生」類目,主要負責走量和產生盈利的單元,盒馬的這個店長,或者背後的大數據計算邏輯,都該開除。場地里,三十歲到四十歲的人明顯居多,這和消費能力有關。但是,日常生活才是高粘性的來源,飲品,速食品,佔比太低了。貨物組成,被架得很空。一般人購物,百分之七八十,買低廉的快速消耗品。百分之二十,買有品質的補充品。如果一個超市,小到雞蛋蔬菜,雞鴨魚肉,全都是精品定位,能消費起的人群也就不多了。我不會在日常生活中,去一趟普通超市,再去一趟精品超市,逛著好累。我也不會在淘寶買好多便宜貨,再分單到盒馬買精品,綜合電商都有精品類目。大家呢?

服務鏈條。

引導系統,差。沒有看到思路,去結合線上導引設計的互聯網思維經驗。

搜索過程,難。還不如物美。分類不清,貨架擺放位置不合購物習慣。

智能化。有感覺了,但是應用度不夠,更多表面功夫。

購買流程。沒覺得掃一下,比直接裝購物車方便在哪。掃一下也沒有直接就幫我裝貨。想買了帶走,還是得自己拿起來。。付款,還是需要收銀員。

售後,物流。還很初級,物流速度還可以,但是配送範圍三公里,這太奇葩了。我叫個外賣都五公里沒什麼問題。

最後。其實Amazon Go出現的時間不短了。雖然進場身份識別,直接購買就可以離場,有很多風控問題要解決。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國內的兩家大廠,有嘗試這種更極致體驗模式的勇氣。反而加大人工,也會導致提高運營成本,最終還是要消費者買單。這是一個跑題的做法,還是希望你們拿出當年勇於抄襲的勇氣。。這種跑題的創新,還是收起來吧。沒有那麼大能耐,不要飄,總覺得自己設計的模式,能比亞馬遜好。最後就是還得抄。。

中國的新零售,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和反覆試錯。我們要付出勇氣,耐心,毅力,還要不忘初心,不忘新零售存在的價值,是為了什麼。按道理講,線上,線下,物流,融合和一體化的運營方案,再結合大數據和智能設備,應該給用戶帶來的,是更優質的貨品和服務,給商家帶來的是更高的經營效率和更低的經營付出。讓我們踏踏實實,把細節做好,把體驗做好。未來的路很長,鹿死誰手仍未可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雄安產品 的精彩文章:

TAG:雄安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