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提升深度學習的能力?世界記憶大師告訴你答案

如何提升深度學習的能力?世界記憶大師告訴你答案

文 / 世界記憶大師楊雁

周五專欄 / 好文分享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看了許多書、文檔、別人的經驗和教訓,但卻感覺不到自己的長進

整天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閱讀,看到很多內容也覺得很有價值,做了筆記甚至畫了思維導圖,卻沒有明顯效果

許多時候,看完書後發現什麼也沒有記下來;或者雖然記住了,在用的時候還是不能遊刃有餘

許多人埋怨碎片化閱讀,但其實碎片也有碎片的價值。不然為什麼同樣的碎片,人家看了能長進,你卻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

ONE

什麼是知識

心理學認為,人們知識學習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將外部的知識(自己不懂的)與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建立連接的過程——你必須將這些知識與你原有的經驗、體會關聯起來。

你需要將這些外在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編碼,與你既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關聯,部分內容成為你原有知識體系的一部分,部分內容作為新增的知識點,準備與未來的知識點建立關聯。

當然,紙上讀來終覺淺。

這個建立連接的過程不是一次性能夠完成的,僅僅靠閱讀也還不夠,你還需要去幹活、去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找到機會將這些知識和經驗用一用,經過幾次使用,你才能對這些知識有真正深入的體會。也只有在這個時候,這些知識才能算得上是你的知識。

對於知識,《好好學習》成甲老師說:

只有能改變你行為和思想的信息才能叫知識,其他的都叫信息!

《認知圖為》蔡壘磊,把知識分成了4個層次,從最底下開始,分別是信息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智慧。

絕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信息知識這個層面,就是通吃,想要記更多;然而沒有去加工知識,導致沒有辦法活用到自己的生活,更無法形成自己的體系。

最高層是智慧,這就是需要長時間磨鍊知識才能達到的一個境界。

TWO

怎麼連接知識?

有一種叫專家型學習(Expert Learning)的學習方法介紹了這個過程。

這裡面的「專家型學習」並非指專家們獨有的學習方法,而是指更高效和專業的學習方法,掌握這種學習方法的人可能是專家,也可以是普通人。

反過來說,真正的專家可能也不會用專家型學習方法,但就算一個小學生也可以用專家型學習掌握自己的東西。

這種方法是真正深入的學習方式。

不少人雖然買了許多書、聽了不少課,但仍然感覺記不住、用不上,無法將學習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更無法轉變成自己的能力,背後就是學習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進去!

專家型學習簡單說就是以下3步:

步驟1:知識在大腦里的組織

1、分類分組

多維度。理解的維度越多,未來可提取的機會越多,但這個維度依賴於你之前的知識積累。

這也就說明為什麼知識越多的人學的越快,高手與新手看同樣一個「新東西」,高手能夠很快掌握的原因。

2、摘要、大綱化

各種文本和表達方式不一定適合你的背景和習慣,所以需要用你的語言表述出來。

將看到的內容用你的語言和理解表達就是一個轉化的過程。同時,提煉摘要和列舉大綱就是簡化的過程。

3、層級化

這個內容表述的是知識在你的知識體系裡面處於什麼層級,當然這有個前提是你腦袋裡已經有相應的層級。

舉個例子說,我看到一個講互聯網社區運營方法的文章,我可能會將它歸到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系統---知識社區--知識社區運營策略下面,也可能會歸到更大的KM運營策略的部分。

層級化也涉及到維度,你也可以將其多維度的層級考慮進去。

4、概念化-概念樹

概念化則更抽象,這個角度更多是從點的角度入手的,便於深入的掌握。

步驟2:基於理解的記憶、助記

理解和記憶都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需要的是在合適的時間能提取出這些知識來應用。所以適當的重複是必須和必要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去思考並與你之前的背景知識建立連接,找尋盡量多的可用的線索,再進行必要的重複。

步驟3:知識的可視化、圖形化

大腦除了可以記憶文字,對圖像和圖形更敏感。對於一部分內容,可以進行可視化的想像與設計,這樣子更容易吸收。

THREE

如何打造知識體系

以上提到的方法,做起來並不容易,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但對於真正想去學習和研究一個領域的人而言,是值得下的功夫。

對於你需要的嚴肅內容,如果不去深入分析與關聯,就沒辦法掌握。

對於如何去打造我們的知識體系,其實只需要一些「笨辦法」

一,完善你的元認知

什麼是元認識?就是認知的認知,思考的再思考

簡單來說:要得到A知識,首先要掌握哪些B知識,以及B到A之間的演算法是什麼,怎麼去完善呢?

也就是堅持用科學、辯證和邏輯的思維來往腦子裡加東西。同時,遇到跟自己現有知識體系不符的東西,能用客觀、理性和思辨的態度去對待。

二,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就是看清知識的本質和結構,用邏輯學、哲學、數學等學科知識去檢驗你的知識是否正確。

所以著名的查理芒格告誡我們:多去掌握一些知識模型,比如:複利、概率論、邊際效益……多掌握知識模型,就能看清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

三,分享

我們總說:「用出來的就是你自己的。」

分享是一件利人的事,也是對知識自我強化和記憶的一件事。在學習金字塔中,教學能達到90%的吸收,所以分享就是對自我不斷強化的過程

分享是一件倒逼你完善知識體系的事。很多人分享之前,都會看很多書、認真學習,怕自己出醜。所以你分享多了以後,你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效果就會越好。

分享能將各類反饋進行歸類和收集。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查漏補缺的方式,因為在分享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還能免費幫你往知識體系中裝東西,何樂不為?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憶視覺 的精彩文章:

你睡的覺怕是假覺吧?

TAG:尚憶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