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結婚太晚了?誰說的,都還沒到平均登記年齡
近日看到一些新聞,感覺全世界對大齡青年的催婚力度又上升了一個level:
從三姑六婆級催婚直接上升到國家級催婚。
東京政府製作了一段時長一分鐘的「催婚」視頻在東京街頭反覆播出。
只管約會,不用付錢,可以說比你媽還關心你了。
中國政協:建議縮減學制,催婚從娃抓起。
全國政協委員張力:建議縮短學制,小學變5年,高中變2年,早畢業早結婚。
值得動用國家力量來催婚,大齡單身青年瞬間感覺壓力山大。我們明明很愛國,我們還勤奮工作,天天用別人談戀愛的時間加班給社會創造效益,怎麼就嚴重影響了國家經濟發展了呢?
在我國,遲於法定婚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三年及以上結婚者(女23周歲,男25周歲),即為晚婚。
從這個年齡段看,要想不晚婚,幾乎大學一畢業就得結婚,這難道不是比晚婚更不合理嗎?
過早結婚,違背生存的合理法則
碩士、博士、醫學院學生一畢業已經二十八九歲了。女生的話,如果此時放棄事業結婚生子,怎麼也得三兩年才能重返職場,且是從頭開始。簡直是對知識資源的巨大浪費,還有堅持了那麼多年,說好的夢想呢?
本科畢業的話,差不多也24了,你結婚前總得工作穩定,有錢吧。買不買房先不說,結婚酒宴的錢不能少了,工作4年不能少了,還不算上跳槽的時間,找對象的時間,要過上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生活,算一下怎麼著也二十八九了......所以30歲結婚,哪裡晚了?
過早結婚,自我人格尚未完善
如果你一個人過的時候不幸福,兩個人也不會幸福。如果你還是個孩子,你要如何去為另一個孩子的人生負責?如果你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還不清楚,你期待婚姻能給你帶來什麼?其實一個人的價值不在婚姻中,而是在自己身上。
年輕的時候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自我建設中,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不被柴米油鹽拖累,去成為一個更獨立更完善的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追求,這種價值感會比戀愛帶來的幸福感更持久更讓人踏實。
當你明白和喜歡的人結婚生子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享受人生的樂趣,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時,再走進結婚那個神聖的儀式,會幸福很多。
結婚越晚,婚姻越穩定
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曾資助過一項研究,關於大腦的研究,結果發現:大腦在25-35歲才會發育完全。也就是說25歲前,殘缺的是認知、判斷、情緒控制等最重要的能力。
年齡越大,就越成熟,就能以平常心對待,對婚姻的幻想成分越少。他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心智力量來對抗婚姻生活中出現的矛盾。
過早結婚,思想上並未完全成熟,很容易一言不合就離散。
如果結婚較晚,個人的控制力也比較強,在感情發生分歧時能夠很好地面對與處理,婚姻會比較穩定。
杭州妹子平均登記年齡31歲
近日杭州市民政局公布了2017年杭州市婚姻登記數據。2017年,平均每天有180對結婚。男性平均結婚登記年齡33.1歲、女性31.0 歲,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晚了1.3歲。
結婚越來越晚,成世界主流。即將奔三或已經奔三的妹子,面對家人的催婚,可以放心了,因為大齡未婚,我們不是一個人,我們是一群人。再說我們才二十九,平均登記年齡都未達到,晚婚?還早著呢!


※一篇文章,帶你看清牙膏的所有底細!
※說自己沒蛀牙的成年人都錯了!10條口腔冷知識,乾貨收藏!
TAG:口腔好易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