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半途遺棄一位小將,諸葛亮非常器重,一戰就擊潰曹魏10萬大軍

曹操半途遺棄一位小將,諸葛亮非常器重,一戰就擊潰曹魏10萬大軍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62期 文/方天 插圖/東方夜未眠)

古來英雄不問出處,一代山野村夫成就帝王將相者可謂是比比皆是。動蕩不安的三國,若以文墨相貌取材,恐怕便不會有著許多流芳百世的大將。比如說,三國就有幾個大字不識的小將更是差點因未得明主賞識,而淪落成籍籍無名之輩。其中一位,就不得不提,此人被曹操遺棄,漢中一戰後,得以投誠劉備,成長為大將軍,終以3萬大軍擊退曹爽20萬軍伐蜀大軍,也因此一戰成名。

此人是誰在此先買個關子,先來述說曹操。後世有人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所述的就是曹操知人善用,而他的胸襟之寬廣更是世間少有。曹操曾以一句:「寧我負人,休人負我。」嚇退陳宮,但是當殺害他兒子曹昂的賈詡來投誠之時,又真心禮待於他,致死都不曾提曾經的殺子之仇。如此胸襟與當初殺害呂伯奢一家簡直判若兩人,如此可見曹操在選賢任能方面,實在厲害。但是就這樣,他也有走眼的時候,以致最後讓這名手下泛泛之輩,阻了後人的伐蜀大計。

這位小將就是王平,當年王平隨杜濩、朴胡投奔到曹操門下,後被任為代理校尉。從建安二十年到建安二十四年間,一直得不到重用,或許曹操麾下人才濟濟,根本就記不起這麼一個人物來。後在魏蜀漢中一戰,王平的機會來了,因為熟悉漢中和川中,所以曹操啟用了他,讓其成為嚮導,擔任徐晃的部將。

然而,漢中之戰,劉備獲勝,曹操慘敗而歸,因為失敗的匆忙,王平乘機轉而投向劉備,讓劉備非常高興,當時被劉備拜為牙門將、裨將軍。

不過,王平初次嶄露頭角便是在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幕。當時諸葛亮率軍北伐,命馬謖守街亭。後來馬謖不遵諸葛亮之命,舍水傍山,王平苦諫而不能勸其改變心意,便獨自引了一千軍駐紮山下。后街亭失守,馬謖因罪被殺,王平卻因功獲得諸葛亮的提拔,成為討寇將軍,還統領著無當飛軍。諸葛亮從此之後,就非常器重王平,數次北伐都帶著他,很顯然,王平也逐漸成為諸葛亮北伐的虎將。

諸葛亮死後,王平也成為蜀漢的鎮北大將軍,公元244年,曹爽為了伐蜀大計,率20萬大軍攻打漢中,蜀國生死存亡繫於一線。當時蜀國沒了諸葛亮,舉國上下正是動蕩不安之際,曹軍又來勢兇猛,不難想這一戰蜀軍要勝絕非易事。而事實上當曹爽大軍來襲之時,蜀國上下將士早已萌生退意,但此刻王平卻氣定神閑,彷彿早有必勝之計,坦然出兵應戰。

果不其然,在蜀軍將士提議固守漢、樂二城應敵之時,王平立即否定了這個想法,提議劉敏率軍佔據大興軍勢。其後巧以氏羌攻擊曹軍糧草,而曹軍見蜀國之勢不減,又不堪氏羌之擾,是以節節敗退。王平一介草民,而能有將相之計謀,實在叫人干白下風。而曹操大概做夢也想不到,當初自己門下默默無聞的小將,後來竟會成為蜀軍大將,更助蜀軍阻了自己的伐蜀大計。

果不其然,王平利用漢中僅剩的3萬人馬,成功的利用漢、樂二城,在派兵固守興勢,拒敵於國門之外,讓曹爽的十餘萬步騎遭遇慘敗,最終死傷甚多,所帶去轉運的牛馬也幾乎耗盡,羌、胡等地對他怨聲載道,關中也大為虛耗。

王平一生戎馬,在街亭一役中更是被馬謖嘲笑「手不能書,知何兵法」。但也正是這樣一位大字不識幾個的莽夫,成了蜀國一代大將。而曹操馬失前蹄,竟然使得此人成了後來曹魏的最大威脅,間接為曹魏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因為曹爽這次伐蜀慘敗之後,動搖了其在曹魏的統治地位。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此二人都是惡霸出身,卻成江東名將,一人嚇哭關羽,一人擒殺關羽
三國四大牛人,憑藉空城計破敵,黃蓋、趙雲在列,不包括諸葛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