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歸與獨活的鑒別

當歸與獨活的鑒別

當歸是臨床常用中藥,素有「十方九歸」之稱,《神農本草經》中當歸被列為既能祛邪又可補虛的中品。獨活和當歸在形狀上十分相識,肉眼很難分辨,特別是以飲片形式存在時容易混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兩者的功能及鑒別。

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乾燥根,根略呈圓柱形,全歸長15~25cm,外皮黃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上端膨大,直徑1.5~4cm,鈍圓,有殘留的葉鞘及莖基;主根粗壯長1~3cm,直徑1.5~3cm;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鬚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點,形成層呈黃棕色環狀,木質部色較淡,具放射狀紋理,似菊花心;根頭部斷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祛瘀生新、潤腸通便之功能,主治月經不調、痛經、血虛或血瘀、閉經腹痛、崩漏帶下、目眩頭痛、血虛腸燥、大便乾結、毒痢後重以及癰疽瘡瘍、跌打損傷之症。

獨活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當歸的乾燥根,主根粗,略呈圓柱形,下部2~3分枝或較多,長10~30cm,直徑1.5~3cm。根頭膨大,有橫皺紋,頂端有莖,也的殘痕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深縱皺紋,有隆起的橫長皮孔及稍突起的細根痕。質較硬,受潮則變軟,斷麵皮部白色灰,可見多數散在的棕色油點,形成層環棕色,木質部黃棕色。

獨活味苦、辛,具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

如何鑒別

口嘗:「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當歸嘗之先苦辛後微甜,而獨活先苦辛後麻辣。香氣特異,味苦辛、微麻舌。

觀察比較是識別兩種藥物的基本、也是運用最廣的方法。當歸頭部環行皺紋不明顯,支根較多,斷面黃白色;獨活頭部有多數橫行皺紋、身較粗長、支根少、斷麵灰黃色。二者氣味也有不同。在飲片切制上也有不同,當歸一般切薄片,獨活切厚片,且獨活顏色較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市二龍路醫院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市二龍路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