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太空垃圾以後該怎麼辦?

太空垃圾以後該怎麼辦?

國際空間站經常改變軌道高度來躲避太空垃圾,目前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嚴重影響航天器的安全。那麼,這些太空垃圾可以被清除掉嗎?

國際空間站20天內「挪窩」兩次,只為降低軌道高度躲避太空垃圾;一塊微小的油漆斑點,在太空高速飛行中撞擊衛星,可能引爆一場航天大國間的外交甚至軍事衝突……

為應對太空垃圾帶來的重重問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今年秋天起開展相關清除實驗。其核心方案是,利用磁場中有電流經過會使物體產生運動的原理,通過一條700米長的電線,給高速飛行的太空垃圾通電,使其減速後墜落於大氣層燃燒殆盡。

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而日益擁擠。規避空間碎片幾乎成了各種航天器、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的「規定動作」。這些太空垃圾是如何產生的?其嚴重性是否被擴大了?相關清理技術真的有效嗎?

一塊「阿司匹林」就能把衛星撞殘廢

1965年,美國宇航員愛德華遺失的手套,以時速近2.8萬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飛行。好在,這隻殺傷力大的手套,最終在大氣層被燒毀。

2007年,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安德森在太空行走期間,將一個635千克重的有毒氨水罐拋入太空。16個月後,這個電冰箱大小的太空垃圾墜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茫茫大海,沒有擊中過往船隻。

但在人類航天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也並不少。1983年,「挑戰者號」太空梭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碎片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得提前返回地球。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後不久便發生爆炸,形成了564塊10厘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這些密集的「彈丸」,後來直接造成兩顆日本衛星失靈。

太空垃圾,又可稱為軌道碎片,特指宇宙空間中除正在工作著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體。它的來源非常廣泛,如「退休」的衛星;報廢的火箭助推器;宇航員作業時留下的航天服、工具鏟、老虎鉗、相機、牙刷;航天器漏出的固體、液體,以及航天器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等。

目前,地球軌道中飄浮著難以計數的太空垃圾,其中至少有2萬塊大尺寸碎片可在地面進行追蹤。最大碎片相當於一輛公共汽車,可觀測到的最小碎片與壘球相當。科學家指出,一塊阿司匹林藥片大小的碎片就能把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大於10厘米一個棒球大小的垃圾則可能直接撞碎航天器。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介紹,太空中毫米級以上的空間碎片數以億計,總數量達幾千噸。同時,世界各國發射了6500多艘航天器,廢棄衛星有5000多顆,它們隨時有可能墜入地球。更嚴重的是,環繞地球軌道的碎片數量,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按照這個速度計算,如果不加以清理,那麼近地軌道在300年後就可能被垃圾填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聞異都 的精彩文章:

印度計劃用930萬美元去登陸月球繞一圈!
人類對獅子座流星雨的觀測歷史,最早追溯到902年

TAG:奇聞異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