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威馬沈暉: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

威馬沈暉: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

在結束了威馬EX5首台量產車試裝下線儀式,前往訪談的路上遇到要訪問的對象——威馬創始人沈暉,在接下來的簡短時間裡我們竟然用廣東話親切地聊了起來,原來沈總是廣州人。

威馬創始人沈暉

突然之間,廣州人那種低調和務實的作風,讓我把他與威馬這兩年的低調聯繫了起來。看來,威馬果然是「有料」的!

從被媒體曝出「威馬造車」至今不到兩年(Autolab在2016年8月最早發布威馬汽車融資的媒體),其間還被謠傳過模仿三菱歐藍德的「PS造車門」。到今天實現了一座先進的造車工廠落成,首輛量產車試裝下線,突然間威馬走在了所有新勢力造車的前面。

選址溫州甌江口

我是第一次來溫州,威馬的工廠在距離市中心20多公里的甌江口,在地圖上看這個小島的形狀和地理位置很像縮小版的上海崇明島。我們問威馬為什麼要到溫州來投資建廠?威馬說有幾個方面原因:一是國家政策支持新能源從市場集中端建廠,浙江是新能源的大市場;二是在產業配套上浙江條件非常好,有利於造車;三是溫州政府都非常支持。

2016年11月23日威馬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不知道是做新媒體人的時間過得快,還是威馬的造車節奏快,印象中「威馬造車」這一新聞還是不久之前的事。我認真查一下,發現是在2016年11月23日,威馬在我所站立的甌江口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該項目投資了67億人民幣。

16個月後已經建成新工廠並且實現量產車下線

首批威馬旗下EX5量產車正式試裝下線

而僅僅是16個月以後,這個被稱為「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的工廠就成功落實生產資質,生產線全面貫通,首批威馬旗下EX5量產車正式試裝下線,用戶將於下半年提車。而這輛售價20萬左右的純電動SUV EX5將於4月北京車展上正式公布售價,以及詳細的配置。

16個月建成的工廠是什麼樣子?我留意到這座新工廠的屋頂是全鋼結構,我沒研究過鋼材的成本,但我知道它一定結實,足以抵禦在這裡登陸的強颱風,還有這裡的地質是河道沖積出來的鬆軟地塊,基礎建設有60%功夫都花在地下了。

總裝車間-AI質檢系統

總裝車間-AGV合車

那麼既然威馬是造車新勢力,這裡與傳統車廠有什麼區別?除了與主流傳統車企一樣引入博世、西門子、SAP、杜爾、發那科、庫卡等供應商合作,採用大量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智能化控制系統外,威馬的生產線圍繞著訂單生產構建的。例如不同於傳統車型4-6個配置,EX5上市後會有多達上百種配置選擇,這些將對工廠智能化和數字化提出更高要求。

車身車間-離線測量系統

總裝車間-全自動封窗自動抓取塗膠安裝系統

衝壓車間

我問工作負責人:「柔性化生產線可以生產多少車型?」得到的回答是,柔性化是理論上沒有上限,不過計劃中這個總裝廠會生產兩款車型,目前全力生產EX5。

威馬EX5首台量產車試裝下線儀式

EX5是一輛定位20萬元區間的大眾化高效智能電動SUV,綜合續航里程將達450公里,如果均速行駛續航里程達到600公里。據說截止今年2月底,EX5的付費訂單已經突破10000台。

威馬副總裁陸斌

「每天能有200~300台訂單的增長」,威馬副總裁陸斌這樣說道。陸斌還談到,目前訂購EX5的客戶集中在一線城市,主要是90後年輕人,其中80%是男性。

不過我還是問了威馬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相比傳統的燃油汽車,除了電池和動力系統的不同,車身設計有什麼革命性的變化,畢竟人們對新能源車型,特別是新勢力造車在打破傳統方面抱有很大期望。」

沈暉解釋了威馬EX5的造車理念:相比競爭對手,EX5的綜合續航里程達到非常高水平的450公里,這裡面有很多技術,其中結構優化輕量化車身和降低風阻是重要手段。

考慮到成本和結構強度,EX5不一定要大量用鋁合金材料,算過某些地方鋁合金並沒有優勢,但最終我們把車重降低到一個很理想的數字(具體數字北京車展公布)。風阻方面EX5是同級最低的0.3Cd以下(賓士GLA為0.29Cd),低風阻有利於提高續航里程。

談到EX5的旋轉式智能觸控大屏,沈總的意思是威馬的本來意願是使用更大的屏幕,但技術和安全方面限制(供應商說要做到48寸的屏幕估計到等到2025年),所以才設計了旋轉式讓用戶找到一些更大屏幕的使用感覺。除了大屏,EX5與別不同的地方還有車窗智能交互、動態logo等創新科技。

EX5到底好不好?相信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在沒有試車之前我給不出肯定的答案。畢竟,這是一輛連最終配置和數據都要等到北京車展才公布的純電動SUV。

寫在最後

沈暉和陸斌都屬於能聊天的人,從他們的話語中你會了解到很多信息。例如他們認為電動車發展下去的關鍵不在於電池本身,因為未來電池產能會很大,而在於電池上游的原材料,除了鋰外我國其它的儲能並不大。

沈暉是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英雄,然後就任沃爾沃中國區老大,他這樣說道:在全世界跑了這地方,發現未來新能源主戰場是在中國,於是我們回國創業,這也是中國汽車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好機會。看來這是創立威馬的最大意願。

我們業內喜歡聊產品的人經常拿蔚來與威馬來比較,2016年底蔚來就突然冒出來了,而威馬在2016年的時候還被質疑是PPT造車,直到2017年底人們才清晰起來——原來威馬造車也是認真的。

然而這兩個造車新勢力是截然不同的風格,蔚來的定位看來是為高端人士造車的,而威馬是為普通老百姓造車的。蔚來的宣傳非常有效而且形象非常好,這是一筆非常難得的資產,這也是威馬現在欠缺的,但蔚來至今沒有自己工廠,而威馬的先進工廠已經建成投產。

我們先不談那種模式更優秀。包括沈暉在內的威馬高層,都是汽車領域身經百戰而且做出巨大成績的人,他們認為必須自己建廠,才能對產品最好的把控,因為這是大規模生產的行業,沒有年產10萬輛的規模你幹不成事情。沈暉說道:「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

GIF

不過沈暉也談到,構成產品成功的因素有四方面: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渠道、價格和推廣。看來威馬也清楚推廣的重要性,只是他們選擇把前面的事情先做實,然後才開始下一步棋。

讓我們拭目以待。但無論怎麼樣,對那些認真造車的新能源車企,我們都希望他們能成功。

延伸閱讀:生產線上的黑科技—機器視覺識別

車身車間-視覺引導系統

針對車輛零部件錯漏裝的老難題,威馬運用機器視覺識別和人工智慧技術協助工人解決。威馬開發了一套人工智慧質量檢測系統——通過高清攝像頭採集車輛數據,將數據傳送到雲端的圖像識別引擎,比對後生成檢驗報告並實時反饋給質檢員提示是否異常。

車身車間-帶視覺引導系統的機器人全自動抓取車身側圍

該系統還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不斷迭代,提高質檢準確度。據說這是AI技術在汽車工業製造的率先應用(有待考證),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質檢標準、避免人工有可能存在的工作疏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utoLab 的精彩文章:

評判「賓士定速巡航失靈門」之前,我們一起搞懂ADAS到底是什麼?
全新一代A6亮相!這一次奧迪不跟賓士寶馬一起玩了?

TAG:Auto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