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環境堪憂 旅行社轉型需順時因勢
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旅行服務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全國旅行社總量同比增長1.72%,總體增速放緩;旅行社資產總額增長率為3.8%,旅行社投資增長逐步放緩;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同比減少2.13%。兩緩一減表明,傳統線下旅行社的發展正在遭遇瓶頸,轉型迫在眉睫。日前,筆者從湖南部分旅行社了解到,有旅行社把業務分流,轉型做景區打包運營,承接會展、會議,也有旅行社引進資本,擴充實力,但效果卻不甚樂觀。旅行社轉型路還很長。
生存環境不比以往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整治旅行社低價競爭行為,眾多經濟實力薄弱、創新能力不強的小型旅行社被淘汰出市場。」河南大學旅遊管理系學者周密認為,嚴格的監管勢必會帶來一場大規模的市場洗牌,進而激發中小旅行社尋求企業擴張的變革。「有實力或有發展潛力的旅行社才能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中小型旅行社都應該意識到不發展就會被淘汰。
除此之外,旅遊消費主體高度多元化,旅遊市場呈現出以生活體驗導向、共享消費特徵為主的新時代消費需求,需求側的共享必然要求供給側的開放,旅遊產業的內涵已有所升級。周密表示,這一市場其實對傳統旅行社而言並不好做,改變是痛苦的,他們需要對抗的是延續了多年的經營理念和行為。
旅遊市場已進入了一個資本競爭的時代。「一方面,各投資機構的資本強勢進入,行業內渠道下沉趨勢明顯,在線旅遊業興起,進一步搶佔市場和旅遊人群。另一方面,早期布局者也紛紛加快挺進資本市場的步伐,資本快速擴張,以期在市場整合和競爭中贏得主動。這對中小旅行社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湖南海外旅遊市場總監許丁告訴筆者,綜合來看,旅行社特別是中小旅行社生存環境堪憂,轉型求變迫在眉睫。
資本介入或存變數
引入資本是目前旅行社最喜愛的方式之一,去年以來,湖南已經有海外旅遊等兩家旅行社被國內大型企業或集團併購。但前幾年,湖南某大型旅行社被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兼并卻以失敗告終。這樣的前車之鑒也在提醒旅行社資本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周密認為,旅行社從行業外吸收資本需考慮到其風險性。「傳統旅行社看重的往往是合資企業背後的資本實力,但旅遊業務畢竟不是資本集團的主營業務。很多行業外的投資者看重旅遊業的發展前景便拓展旅遊業務,然而一旦其主營業務受損,舍卒保車就成為了必然選擇。」
面對資本兼并整合過程中的現實風險,旅行社要順時、因勢而變才能立足市場。湖南寶中旅遊相關負責人盧相東表示,大型旅行社在兼并擴張的過程中可以選擇非相關多元化發展,即向旅遊行業之外的領域發展,這樣可以分攤投資的風險性;對於中小型旅行社而言,規避風險的方式可能更在於修鍊內功,即提升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在保證主營業務穩定的前提下,小步伐轉型擴張,穩中求勝。
創新圖變細分市場
全域旅遊時代來臨,旅遊業的變革已進入快車道,創新高頻出現在各個行業。
旅行社未來要有好的發展,必須進行轉型,「一方面拓展新的業務,以迎合市場的新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聯合上下游企業,形成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線上線下相聯合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傳統旅行社要逐步形成更具影響力的網路營銷系統。」周密說,
張家界旅遊統計研究院院長鬍政洲表示:「傳統旅行社在發展過程中擺脫小散弱的格局要重視智能化,重視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應用。」
周密建議:「中小型旅行社應該根據自身實力選擇適合的擴張方式,兼并上下游企業甚至跨行業發展的方式一般只適用於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大型旅行社。中型旅行社應該考慮專業化擴張發展,即在某一領域或某一細分市場做大做強,準備成熟後也可以考慮投資該領域的景區或酒店或拓展更多小型旅行社作為其代理網點,形成專業化的產業鏈。小型旅行社可以考慮形成營銷聯盟,互相介紹客源,提升與供應商談判的議價能力;或者加盟大中型旅行社的分銷網路,通過銷售規範化的產品獲取傭金。」
「目前各種各樣的產品線路有很多,旅行社可根據自己的產品優勢,深化強化自己特有的產品線路,突出產品的特點,讓自己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優勢。」星星國旅總經理陳娟說。


※酒店服務「不專業」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州際收購Gateway管理平台 同程藝龍計劃香港IPO
TAG: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