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物製劑治療能使干擾素釋放試驗轉陰?

生物製劑治療能使干擾素釋放試驗轉陰?

BiP——瓜氨酸化的免疫球蛋白結合蛋白是多種環瓜氨酸化多肽中的一種亞型,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靶點,被發現能夠導致RA患者結核試驗的假陽性。

當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已經進入了生物製劑時代,使用生物製劑前的潛在結核感染的篩查已經寫進國內外各種相關指南之中。臨床上篩查結核除了病史查體影像學檢查之外,結核菌素試驗(PPD)和干擾素釋放實驗(QFT-G TB,TspotTB)是常用的方法。

因為BiP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高表達,並引起T細胞擴增及干擾素水平增加,從理論上將BiP就有可能影響干擾素釋放試驗的結果。

從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來看,無論是遺傳因素(HLA-DRB1等)還是環境因素(如吸煙、牙齦炎、腸道微生態異常),均可引起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樹突狀細胞的活化,最終引起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以及干擾素的釋放。

有研究觀察了126例ACPA陽性的類風濕患者,通過QFT-G TB檢查發現13%的假陽性。在沒有抗結核治療的條件下,經過3年的生物製劑治療並未出現結核。而且1年或2年後複查QFT-G TB,9例患者由最初的陽性轉為陰性。

該研究提示RA患者體內的高水平BiP不僅可以造成結核試驗的假陽性,而且生物製劑可以使該陽性結果轉陰。因此,在臨床中需要客觀評價QFT-G TB試驗的檢查結果,做出能使患者最大獲益的臨床決策。

重複QFT-G測試

圖2. 對9例ACPA(CCP)陽性,但QFT-G測試陰性的RA患者進行重複QFT-G測試。在生物製劑治療開始後1年進行第二次測試,治療2年後進行第三次測試。所有患者均未接受INH治療。

圖3. 在健康普通人實驗樣本中添加BiP和抗-BiP都可使IFN水平升高

出處:M. Greenwald et al.A mode of error: 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 (a subset of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s) can cause false positive tuberculosis test resul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Clin Tuberc Other Mycobact Dis 9 (2017) 5-9.

編者:賈俊峰,西京醫院臨床免疫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濕界 的精彩文章:

DNA甲基化異常與系統性紅斑狼瘡
自身免疫病中凝血因子自身抗體的臨床意義

TAG:風濕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