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子跟我說,做老師總要有些風骨!

孟子跟我說,做老師總要有些風骨!

一、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孟子?盡心上》

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譯文】公孫丑說:「道是崇高的,美好的,(但要學它,)就像登天那樣,似乎不可能達到;為什麼不讓它成為可以企及(的目標)從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說:「高明的木匠不會因為笨拙的徒工而改變、廢棄繩墨,羿不會因為笨拙的射手而改變拉弓的標準。君子(教導別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滿了弓卻不射出箭,只是躍躍欲試(地做示範)。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間,有能力的人便會跟從他學。」

在我看來,教師教書育人要堅守底線和原則,不能因為學生能力下降了,行為習慣變差了,便降低管理要求和授課水準,更不能因為一些家長「個性化」的需求、一些領導規定的「課堂模式」而喪失了自己教學的風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更領風騷三兩年。然而江湖上永遠流傳著一句不變的教師語錄:「你們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這與其說是老師對學生當下能力的抱怨和不滿,不如說是對學生未來發展的無限期待。

能教優秀的學生是老師的福氣,因為無論他在哪所學校都註定要發出光芒,而能把平庸的學生教成優秀人才,那樣的老師才是大匠和君子。

真正的君子,不偏不倚地站在那裡,用自己的能力、信念和勇氣,引導有能力的人向他學習知識和本領。他不會因為年終學生測評不是百分百的滿意而停止對不良現象的批評和糾正,他不會因為家長投訴考試平均分太低而刻意降低試卷的難度,他不會為了迎合領導推廣某種「模式」和「理念」而將課堂割裂成呆板的模塊。他知道,教育從來不能同時滿足所有人的口味,自古以來,唯能者從之而!

二、君子善用不屑之教誨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譯文】孟子說:「教育也有多種方式方法。我不屑於教誨他,本身就是對他的教誨。」

孟子的話語里總是透露出那麼一絲絲的冷酷,他對不屑者的冷酷沿襲了孔子的風格。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論語·陽貨》)

孔子不喜歡孺悲,稱病不見他,卻又故意讓他聽到自己的歌聲。

除了對孺悲「不屑之教」而外,他譏諷宰予:對於你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

孺悲不是玻璃心,宰予也不是溫室里的花朵。孔子正是因為了解他們的性格,才用激將法去刺激他們的自尊心。本來教無定法,因人而異。

孔孟若活在當代,絕不是家長心中合格的教師,或許還會被投訴、受處分。因為他們「不屑之教誨」與關愛、賞識、勵志的普適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當然,愛能否拯救一切,其實你懂的。

三、君子不拘無實之恭敬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譯文】孟子說:「只給吃而不愛撫,那就像對待豬一樣;愛撫而不恭敬,那就像畜養牲口一樣。恭敬之心是禮物送上之前就該具有的。只有恭敬的形式,卻沒有誠心實意,君子就不能徒然地受它的約束。」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勛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譯文】公都子說:「滕更在您門下學習時,似乎是屬於要以禮相待的人,然而您卻不回答(他的發問),為什麼呢?」孟子說:「倚仗地位來發問,倚仗能幹來發問,倚仗年長來發問,倚仗有功勞來發問,倚仗老交情來發問,都是我不願回答的。滕更佔了其中的兩條。」

我一向不太喜歡接受家長的宴請,宴席上的觥籌交錯、互相承諾彷彿是在談一樁生意。

我喜歡真心。

何謂真心?

真心不是在過節時送給你的鮮花和卡片,是在你疲憊和受傷時發來的一條簡訊;真心不是在孩子進步時對你的肯定和讚譽,是孩子犯錯或班級遇到危機時願意和你共同去承擔責任、尋找原因;真心不是在孩子就讀時對你誠惶誠恐的問候與巴結,是在孩子畢業後仍留著你的電話號碼,並願意邀請你參加孩子的婚禮。

我不喜歡被打招呼,要求特別去關心某個學生,因為關心學生成長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家長認為有這樣的必要,自己給我打個電話比讓領導傳話要管用得多。

滕更這樣的學生我不會更喜歡「他」,「他」聰明靈巧,從小在家庭中耳濡目染,「他」知道自己的身後自帶光環,並曾經因此得到許多額外的表揚和嘉獎,「他」小小年紀學會利用「條件」幫自己發問,老師的學問只是他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很多老師感慨,畢業後經常回來看望老師,對母校心懷感恩的往往是那些成績平平,在學校期間沒有得到太多「照顧」和「關注」的孩子。那些不回母校看望老師的學生不見得是忘恩負義,只是因為一路走來得到太多額外的關愛,所以忽略你曾經的付出,也在情理之中。

四、傳薪以私淑,孳孳以為善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①,有答問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注釋】

①達財:就著學生本有的才質加以指點,使學生能充分發揮才能。財,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養自身。 引申:沒有得到某人的親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學問並尊之為師、受其影響。

【譯文】孟子說:「君子教育的方法有五種:有像及時雨滋潤沾化的,有幫助養成品德的,有幫助發展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靠品德學問)使人私下受到教誨的。這五種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方法。」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譯文】孟子說:「雞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類的人;雞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是跖一類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區別,沒有別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罷了。」

誰養的孩子像誰,誰教的學生也像誰。目光短淺的父母教不出志存高遠的兒女,急功近利的老師也教不出胸懷寬廣的學生。每個家庭都有它獨特的氣質,每個班級都有它明顯的標誌,這種氣質和標誌不是肉眼看得見的符號,而是能從舉手投足間嗅得到的味道。

現階段的教育片面追求高分數、高升學率,忽略道德品質的引領和塑造,這必定將成為一個時代的傷痛。

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教師沒有泰山的巍峨,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學生登上泰山,看到更遙遠的世界;教師沒有大海的遼闊,但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幫學生渡過海洋,走向更寬廣的彼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清水靈 的精彩文章:

TAG:山清水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