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走遍中國拍下那些即將失傳的手藝

他走遍中國拍下那些即將失傳的手藝

編者按:

還記得去年在B站爆紅,被百家媒體爭相報道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嗎?和同樣講手藝人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相比,《尋找手藝》乍看挺「土」,但觀眾和網友卻清一色讚美它「天然去雕飾」。

此片導演張景曾供職中央電視台,之後創業做商業公益短片。光鮮的生活背後,他有自己的固執,比如不喜歡自身「高傲」的媒體氣質,比如他想做個孤勇者,去尋求一些意義和價值。於是他賣了房子,帶著「草班檯子」,行走129天,記錄下了199個傳統藝人。

現在,張景的拍攝日記集結成同名書籍,尋訪拍攝途中的溫暖被最大限度地保留在了字裡行間。張景說,想讓沒出鏡的手藝人在書中出個「鏡」,還希望能夠親手將書送給那些淳樸的手藝人。

今天,小雅君就按「書」所驥,帶你一一探訪、回顧那些可愛的人兒,那些溫暖的回憶……

吐爾遜江·祖龍

「寧可價格低點、多做點」

紀錄片播出後,新疆這位做土陶的吐爾遜江·祖龍大叔被稱為「人氣抱怨哥」。片中他對著鏡頭抱怨:「如果你死了,我死了,做陶器的人全部死了,那就到處都沒有,沒人賣了。」 因為普通話不流利,很多觀眾不太懂他的意思。書中則道出了他抱怨聲中的真情。

吐爾遜江·祖龍

吐爾遜江·祖龍老大哥的爐火已經燒起,他要一邊燒火一邊根據煙的顏色來添加柴火。這個過程全靠經驗,不能離開半步。

經過兩天的接觸,吐爾遜江·祖龍已經和我們無話不談。他告訴我們,開發商想要征地,拆除他的房子,給他一個單元完整的十二套房,他拒絕了。他認為那是「公家」的房,他更願意自己買房,而不要「公家」的。再說「公家」的房只有七十年,而祖龍的房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祖龍覺得祖輩留下來的房子不能在自己手裡毀了。話說到這裡,祖龍拍了拍自己的臉。這讓我想起昨天的伊拉木大哥,他也同樣拍了拍自己的臉。

後來吐爾遜江·祖龍成為《尋找手藝》片子里最受歡迎的主角之一,因為我們無意中抓拍到了他獨具個性的一面:他的「抱怨」。他認為旅遊確實給他帶來了遊客,但同時也抬高了價格,這樣一來銷量反而減少了,在當地的銷量減少得更厲害。他抱怨的不是收入的減少,而是覺得一旦他們三位陶器手藝人去世,那麼留存在世間的陶器就太少了,所以他寧可價格低點、多做點。他追求的是作品的留存量,而不是單純的經濟效益。

土旦

「捐出盈餘的錢是應該的」

在西藏達孜縣一處青稞地旁的小院落,是中國最好的銅佛像生產地。這裡有一位大神級人物:土旦大師。他二十九歲,卻有著深厚的佛學功底。他對工作極其嚴格,生活中卻十分時尚。他不缺錢,但只要有點盈餘,都會自己花錢鍛造佛像,送給偏遠貧窮的寺廟。

GIF

土旦很時尚,戴著天梭手錶,用著蘋果手機,微信也玩得很溜。他的手機圖片庫里幾乎全都是佛像。有他為各個寺廟鍛造的佛像,也有各個時期知名寺廟的精美代表作。土旦不缺錢,但也不富裕。但凡有些盈餘,他就會自己花錢鍛造佛像,送給一些偏遠貧窮的寺廟。

土旦認為,自己生活的盈餘完全是因為佛祖的保佑,捐出盈餘的錢是應該的。他們家世世代代造佛像、捐佛像,所有已故家族成員的壽命都在八十歲到八十九歲之間,這樣的高壽在西藏完全是個奇蹟!

小時候,土旦的奶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名高僧,在路上撿了一筆錢,揣在口袋裡,擔心強盜搶了,擔心丟了,還擔心怎麼花。無形中,錢反而成了內心的一份負擔。於是他把錢扔了,心裡一下子就輕鬆了。這個故事一直伴隨著土旦。

……

土旦告訴我,我們的攝製組是他見過的最認真的。之前有一個國外的攝製組在他的院子里拍攝了一個小時,已經是時間最長的了。更多的攝製組,只是走馬觀花,頂多拍攝半小時。

最為感動的是,土旦為我們展示了屹立院中的巨大的蓮花生大師像,更欣然應允了我們的拍攝。在此之前,他的任何尚未交付的作品,是絕不對外公布的,更不用說拍攝了。

江庸次仁

「刻快了,良心上過意不去」

來自四川德格印經院的雕版藝人江庸次仁,只有21歲,13歲就開始刻經書。因為酷似明星的側臉和質樸的性格,擁有了不少迷妹。」當問他「刻的經版越多,賺錢越多是嗎?」,他趕緊搖了搖頭說不是。在他的心裡,刻經是一種信仰。

江庸次仁

德格印經院現有二十七萬塊經版,如果三十個人不停地雕刻,需要一百七十多年。德格印經院有近三百年的歷史。這裡的經版實際上是一邊印刷一邊雕刻,少有停頓。正因為這樣,雕刻經版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工作,甚至是祖祖輩輩的工作。

對於他們來說,雕版不僅是工作,更是一份信仰。我問雕版藝人江庸次仁,還可以刻得更快點兒嗎?他說,如果我們快快刻的話速度能很快,但那樣效果不會很好。我們良心上會過意不去,將來死了都不得安心。

江庸次仁也許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不少觀眾的偶像。紀錄片投放後,不少人被江庸次仁感動,甚至還令有的人得到了靈魂的安撫。我有一位初中同學,曾在當地混得風生水起,後來生意失敗,老婆也和他離了婚,他想到了死。當他站在一個橋頭想跳河自殺時,他看了看手錶,想知道自己是什麼時間死的。一看時間是下午三點多,他想該去接女兒放學了,一下子淚崩,失去了投河的勇氣。晚上回到家裡,想起我曾經給他的《尋找手藝》這部片子。等孩子睡著後,他含著淚把片子看了兩遍。看到江庸次仁的鏡頭時更是反反覆復看了不下十遍。後來他找我要了江庸次仁的照片,說要列印出來,掛在床頭,以此時刻告誡自己:生命也可以這樣。

正因為有江庸次仁這樣的手藝人,以及他們的這份嚴謹,不同人不同年代刻的經版,組成一本厚厚的經書,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差異。

坎溫老人

「安靜的村莊,再也沒有油紙傘」

在雲南勐海縣有一個小村莊,做傘是這裡的傳統。幾年前,這裡因為幾個做油紙傘的老人在媒體上熱鬧了一把。張景拍紀錄片時,會做傘的四個人,只剩一人。而在書中,我們知道,最後一個做傘的老人也在不久前去世了……

GIF

老人做傘的彈簧,竟然只是一條竹片,借用竹筒產生彈力。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難以想像竟如此巧妙。

用線穿傘的骨架,七十九歲的老伴溫扁也來幫忙。穿好骨架,再用標尺標出骨架的距離,用線固定傘邊。固定傘邊的第一圈時線綳得很緊,要使用巧勁把傘的骨架綳成圓弧狀,在這個環節老人連續失敗了七次,第八次才成功。第一次、第二次時他的表情還很平靜,第四次、第五次時,明顯有些急了,眉頭皺著,手上用著力,嘴都跟著歪了。我端著攝像機在他跟前低頭拍著,到了第六次、第七次時,我感覺空氣都凝了,只剩下坎溫手上的線在傘的骨架上磨得吱吱作響,然後又是「嘭」的一聲,斷了。看著坎溫老人著急的表情,不知怎的,那一刻突然很想哭,我咬著嘴唇強忍著不讓眼淚流下。第八次終於綳好,整個過程持續了五六分鐘。我們旁觀者也都鬆了口氣。我鬆開嘴唇,嘴裡鹹鹹的,是嘴唇被咬破了。

我悄悄轉過身把眼淚擦乾,不讓大家看到我的脆弱。

紀錄片推出之後,不少觀眾在網上留言說要買傘,統計起來至少有二十把。

我們給坎溫老人家裡打電話。

然而,然而,我們得到的消息卻是,坎溫老人已經在兩個月前去世了。

……

聽到這個消息,想起坎溫老人那八次綳傘的表情,以及他孩子般的笑容,我

的眼淚這一次止不住了……

這樣一來,在那個安靜的村莊,再也沒有了油紙傘。傣族的油紙傘也許隨著坎溫老人的去世就此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同時也帶走了他的笑容和溫度。記得最後與坎溫老人道別時,我拎著剛買的油紙傘和坎溫道謝、告別。老人坐在牆角樂呵呵地說讓我有空去看他,我滿口答應著:好好好。沒想到這卻成了永遠無法實現的承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眾 的精彩文章:

讓我當那個愛得較少的人

TAG:雅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