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今第一虐戀:我的男朋友愛上了我的前夫

古今第一虐戀:我的男朋友愛上了我的前夫

卡森·麥卡勒斯 / Carson McCullers

1917—1967

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長篇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

《黃金眼睛的映像》 《婚禮的成員》

短篇小說集《傷心咖啡館之歌》

#蘇童在《影響了我的二十篇小說》

中談到《傷心咖啡館之歌》說到#

我至今說不清我對這部小說的偏愛

是出於藝術評判標準

還是其他似是而非的標準

偏愛也許是不講道理的……

沒有謀殺,但有比謀殺更加殘酷的羞辱與背叛

沒有血腥味,但有比死人更傷心的結局

#本期讀書會主持人#

@大大高

「一個好人也能成為一個放蕩、

墮落的戀愛的觸發劑,

一個絮絮叨叨的瘋子沒準能使

某人頭腦里出現一曲溫柔醇美的牧歌。」

-----《傷心咖啡館之歌》

卡森.麥卡勒斯的成長充滿了病痛,15歲患風濕熱,之後三次中風,在29歲時癱瘓。孤獨是他筆下的永恆主題,或者說孤獨是印記在卡森身上的創傷。

在他的筆下多是八月里鬱熱,隔絕的小鎮,生理、心理上殘缺不全的人物遊盪之中相互追逐,具有無限空間的咖啡館抑或酒館隱匿著永無終結的生命本質----孤獨

《傷心咖啡館》之歌所描寫的畸形三角戀,在我看來是在講孤獨的填充與傳遞。卡森.麥卡勒斯筆下的這三人愛情看似古怪,艾米莉亞小姐怎麼會憑一張模糊的照片認下了羅鍋這個表哥並將他帶上閣樓一起生活?無法無天,迷妹成群的馬文馬西怎麼會愛上了黝黑高大粗魯的艾米莉亞小姐並且為之改變?羅鍋李蒙怎麼會在決鬥之時為了幫助馬文馬西毫不猶豫地躥上去掐住艾米莉亞小姐的脖子?

但是放入「孤獨」兩字一切又那麼合理,在這場單項循環的追逐之中,每個人的身上都伏著一隻孤獨的喀邁拉,它所渴求的填充物是致命誘惑。

愛與被愛,傷人傷己,看似是一場青春遊戲,但在沉悶的生命真相----孤獨面前,永無終結。一如小鎮上的咖啡館,「前面門廊的右半邊和牆的一部分是漆過的——可是並沒有漆完,所以房子的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顯得更暗,更臟一些」,無窮無盡。

卡森在這篇小說中的敘事也和所描寫的愛情一樣古怪、深邃因而迷人,時空的刻意隨意切換以及嵌入議論以及莫名其妙的對話結點讓這顆發著異光的石頭立了起來。讀了《傷心咖啡館之歌》第一遍 我是說不出話的,因為有東西刺進了我的心裡,卡住了我的喉嚨,但我卻講了以上不少。現在說句真的,《傷心咖啡館之歌》值得不斷去讀。

#參與討論人#

@鴻祐

??

看完這篇之後有點變成麥卡勒斯的粉,他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是講了好幾個很精彩的人,而且在勾勒女主角形象的時候,作者的敘事要不是變成群眾方(也就是城鎮中其他人的眼睛),要不就是跳出來變上帝視角,對讀者說旁白,一個愛情故事,裡面卻沒有一個人開口講到愛,甚至連女主角在整篇故事裡面任何跟喜歡相關的句子都沒說出口,但他因著對蒙哥的愛而做出的行為,比她使用任何語言去表達內心這份感情都還要直接而且純粹。

不過更吸引我的地方是小羅鍋對馬文馬西的追逐,這個三角關係實在太魔幻了,雖然我對於小羅鍋因何如此著魔馬文馬西感到困惑,但是小羅鍋對照艾蜜莉亞的愛,所產生的悲劇性結局,諷刺感十分強烈。??

@雅婷

麥卡勒斯寫愛情,真正浮現出來的是孤獨,這點顯而易見。

她不直接寫孤獨的恐懼,書中那些長期屏息在孤獨中的人們,把孤獨都具化為以各種手段攫取和對方的聯繫,哪怕狼狽和自賤都在所不惜。這一點在那間擁擠著日常的咖啡館裡,顯得極致而又富有詩意。

她講了一個關於愛人者與被愛者的道理,走得很深,能讓人觸碰到自己。但我不喜歡她講道理的方式,過於直接但缺少來自發現本身的樂趣。

@七章

咖啡館的空間選擇是最吸引我的,它是一個先決的標尺,作者再將觀念和情節置於其中,在狹小的空間里展現最複雜的關係,這有些像戲劇,老舍的《茶館》,金庸《射鵰英雄傳》的牛家村療傷一段同樣如此。

@陳柴

這篇小說的題目很有意思,雖然是咖啡館,但是這個咖啡館卻是小鎮所有人的舞台。作家很善於營造氣氛,這個小鎮的氣氛十分古怪: 燥熱,緊張,一觸即發。而人物的心理狀態也被籠罩在霧裡,為何愛米利亞嫁給了她不愛的馬文,為何她僅憑一張模糊的照片就接受了李蒙表哥,為何最後決鬥時李蒙毫無猶豫地站在馬文的一邊,這些都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其中的原因可能無比複雜,但是作家沒有試圖說清楚,這就讓小說中的人物具有了自主性,他們是獨立的,具有生長性的,像是冰山一樣我們了解到的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這也是這篇小說的魅力所在,這就是它為什麼需要被重讀。

@平爺

《傷心咖啡館之歌》在我讀來可能不是一個愛情故事,而是一種孤獨者在其它人身上找到自己的某種不可得的感情的寄託。比較吸引我的就是故事的節奏設置很巧妙,小說用了很大量的篇幅鋪墊了女主角對於李蒙表哥的感情,以及西馬西文對於女主角的感情,而最後幾乎毫無鋪墊和渲染,以非常強和快節奏用李蒙表哥移情於西馬西文把整個故事幾乎是驟然結束在高潮,比較極致地表現了那種大家都是孤獨者,都在愛人的過程中找到自我的存在,以及某種不可言述的愛與被愛的不可調和的悲哀。

@草辦舅舅

一個怪異的世外小鎮,一段荒誕的三角戀情,這是《傷心咖啡館之歌》。卡森?麥卡勒斯撕開了「愛」這個字眼溫情的皮肉,使之表露出深入骨髓的咄咄逼人的孤獨。馬西對艾米麗亞的「浪子回頭」式的執著追求,艾米麗亞對里蒙表哥的「不知所起」的愛,里蒙表哥 「一見鍾情」般地渴望成為馬西的同盟者,甚至鎮上人們對里蒙既喜愛又警惕的複雜心理,都顯示出了「愛」的無稽,以及渴望打破心之高牆的的深刻孤獨。小說中的三人決鬥可能是一種隱喻,卡森藉此將單向的愛描述為一種具有攻擊性的行為,被愛的人被「愛之毒箭」刺中而疼痛,轉身向愛者傾瀉毀滅的惡意。卡森在小說中對愛與孤獨的理解與書寫頗似福克納的小說《獻給愛米麗小姐的玫瑰花》,讀罷讓人似有所悟而悵然若失。

@鹿叔

小說關於「雪」和「咖啡館」的描寫,是小說里的珍珠。

#這是一波終極總結#

@小灰灰

在這部小說里,首先,「愛」與「被愛」不同於我們生活中所應用的概念。「愛」意味著「不孤獨」,「被愛」意味著「孤獨」,因為「被愛」強調的是「愛」的反面,是「不愛」。

所以,書中才會有那樣一段反常的話,認為我們所有人都想當愛人者,而不是被愛者——用這種思路應該就可以理解了。因此,「孤獨」才是這部小說的主題,這一點大家都已經說到了。

書里看似出現了一些愛戀關係,但這些關係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之愛、治癒之愛、成熟之愛,而只是一種單向度的迷戀,像一個發乎自我、打破屏障、指向他者的箭頭。

因為這一單向的迷戀,一個人產生了與世界相聯結的興趣,所以他的內心不再封閉、孤獨。大家之前談到說,為什麼書中那些「被愛者」,明明不愛愛者,卻還是與他們在一起過?

我想,艾米莉亞當初與前夫結婚,她不愛他,所以在短暫的婚姻里和離婚後,都一直孤獨著,直到遇見羅鍋表哥,打破了她的孤獨;羅鍋表哥也是一樣,與艾米莉亞在一起的多年裡,或許也始終是孤獨的,直到艾米莉亞的前夫出現,他才一下子真正來了興趣。

這樣的反差與對比其實是必要的。總之,這本書里沒有真正的愛,有的只是一個個封閉、病態、孤獨的個體,他們從未真正處在一段相互呵護、治癒的關係里,而只是單方面地、強烈地、不被他人理解地渴望著某人某物,最終當他們失去這一寄託時,就再度絕望地回歸了自我封閉之中,對世界再也不感興趣、不抱希望。

與此對應,這本書的結構也是拒絕開放的,它形成了一個穩固而不可逆的三人循環關係,同時寫得也非常精巧。我覺得它介於通俗小說與純文學之間,但這不是一種批評,作者當然也不是有意為之,我想她只是在書寫自己的整個生命,沒有過多考慮那些他律的東西——這對她來說已經足夠了。

#讀書會#

你對這本書的看法是?

期待你的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相吹捧文學社 的精彩文章:

你不得不儘快,開始在鐘錶里試著相愛@孫昊@楊玥
專治各種不服!村上七年老粉跟你聊聊刺殺騎士團長

TAG:互相吹捧文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