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的修養,便是孩子最好的教養

父母的修養,便是孩子最好的教養

父母修養好,孩子有教養

有人會說,

富貴人家的孩子一定有教養,

其實教養和窮富沒有一點關係,

在一輛飛機上,就算你坐的是頭等艙,

也有很多沒教養的行為,

但就算你坐的是經濟艙,

禮儀教養也被很多

「沒有錢的朋友」體現出來,

所有說用貧富來判定

有沒有教養是不對的。

好的教養和良好的教育

和家風有很大的關係。

記得有一次帶著我兒子去坐飛機旅行,

我後面的一位小朋友

從上飛機坐下開始就大喊大叫,

而且一直在踢我兒子的椅背,

我兒子回頭看看了,卻沒說什麼。

起飛前都會要求大家把手機關機的,

而且空姐提醒了很多次,

可是小孩子還是在拿著手機一直玩。

可這位媽媽卻和空姐說,

沒關係,我給他開了飛行模式,

不會影響的。

空姐和這位媽媽解釋了很多終是無果,

無奈最後找來機長,

加上旁邊乘客的指點和議論,

這位媽媽才不得不妥協把手機關機。

關機之後小孩子更不行了,

各種哭鬧,各種踢椅背,

我兒子實在受不了了,

轉過頭去對小孩子說:

「你不要踢了,這樣我坐著不舒服哦。」

小孩眨巴眨巴眼睛,不動了,

其實孩子還是很聽話的,沒想到,

孩子媽媽突然來了一句:

「哼,不就是踢幾下嗎,能有什麼?」

簡直讓人無語。

有句話說得好:

「父母的修養,便是孩子的教養。」

我覺得教養就是

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

就是對尊重和邊界

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

有了這種分寸感,

大家都會感覺很合理很舒服;

沒有這種分寸感,

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煩惱。

畢淑敏《教養的證據》講到:

所謂教養,

正是教育而養成的優良品質和習慣

而一個小孩,

如果沒有人教給他

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

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

而一個「教」,

絕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鸚鵡學舌」,

必定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和耳聞目染。

可見父母的實際行動的重要作用。

父母的一舉一動,甚至細小的行為,

都可能對子女產生深刻的影響。

如果在子女面前不注意約束自己,

就等於無意中教唆子女學壞。

父母有格局,孩子才能優秀

「格局,是一個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構,

它昭示著一個人的胸襟氣度,

也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直接反映」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孩子》一詩中寫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如果父母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

理解為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

那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壓力

也就停留在這個層面上。

這不僅局限了孩子的格局,

也恰恰讓他們無緣進入致力於

培養改善世界的領導者的「名校」,

因為沒有什麼比自私、虛榮的學習目的

更能引發「一票否決」的了。

當然,對「名校」的迷信,

也正是家長們普遍存在的迷思。

出現這樣的狀況,

錯誤不在孩子,

而在於很多做父母的處於價值觀的混亂期。

試問我們自己:

我們做過什麼來幫助他人、改善世界?

我們有對知識的好奇心和不斷學習嗎?

我們有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嗎?

我們能夠承認錯誤、接受改變嗎?

我們面對困難時做出過怎樣的努力嗎?

父母自己如果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又怎能指望孩子尊重我們

並以我們為榜樣呢?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父母一邊搓麻將,

一邊訓斥孩子「要好好讀書」;

如果父母一邊炫耀花錢「搞定」老師,

一邊要求孩子「做正直的人」;

如果父母天天吐槽、怨天尤人,

而讓孩子「積極樂觀」;

如果父母斤斤計較,

卻希望孩子「大度包容」……

那可真是緣木求魚了。

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得到啟發,

給自己一份篤定,還孩子一片天空

父母有遠見,孩子未來寬廣

父母的遠見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戰國策》中有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身為父母,沒有人不為自己孩子的將來打算。

父母雖不能將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但卻可以為孩子的理想或未來添磚加瓦。

孩子成長的旅途總要面對許多岔路,

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

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指導,

這時父母的遠見就體現出了價值。

我有位教幼兒英語的朋友,

她春節回老家的時候,

曾經動員一位親戚的孩子,早點開始學英語。

親戚直接拒絕了,認為孩子還不到4歲,

漢語還沒學好呢,學什麼英語。

並且特別堅定的說,

「孩子上學之前,我什麼都不會讓他學。

孩子就快快樂樂的做孩子就行。」

朋友跟我說,她怎麼都不明白,

為什麼親戚會先入為主的認為

學點東西是件跟孩子的快樂對立的事情呢。

其實要不要讓孩子

早點學英語沒有一定之規。

但在孩子童年時期,

注重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

絕對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

精英如伊萬卡家庭,

可以讓女兒和兒子都一歲多開始學中文,

並請懂中文的保姆貼身陪護。

富有如黃磊、田亮家庭,

可以把孩子送去國際幼兒園,

看英文繪本,講英語故事。

平凡、甚至貧窮的家庭,

也可以如莫言母親那樣,

鼓勵孩子多看書、多聽書、多說書,

讓孩子把話說好。

階層不同,但遠見相同。

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難以預判準確,

但毫無疑問,

無論是要表達思想還是要虛心求教,

無論是要爭取朋友還是要開拓視野,

都離不開語言能力。

孩子能夠多掌握一門語言,

就多了一個了解世界的工具和渠道。

孩子能夠掌握好一門語言,

就擁有了從周圍世界獲取資訊

並向世界表達自己的橋樑。

父母有原則,孩子有紀律

父母的愛可以無條件,但一定要有原則。

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

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

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

孩子容易為所欲為,

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

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

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

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

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

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

趁著現在還小,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

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

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

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

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

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

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

不懂禮貌不懂尊重;

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

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

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

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卻不難:

「比如牧牛場,周圍用鐵柵欄起來,

牛在柵里吃草喝水,東奔西跑,

這叫做活潑,放牛人不好干涉它;

如果跳出柵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

不出柵,這就是規矩;

如果在柵里,卻不准它吃草喝水,

或是東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愛,

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與懶惰,

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與教養,

那這種愛就是貽害無窮的。

相反,如果我們給孩子立的規矩,

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

讓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壓抑和扼殺,

那麼這種規矩就是毫無意義的。

畢竟家的本質是內心的歸宿,

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和親近,

需要的是人情味兒和同理心。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教育不僅是教育孩子,

更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複製父母的行為,

更會複製這些行為背後的

品格、修養、原則、格局。

做一位好父母應該明白,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個提升自己的過程,

完善自我為孩子做出榜樣

比一味要求孩子「成為誰」更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二月分享 認真花錢
ofo,摩拜:選擇合併或許是你們的出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