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中國 「藝術贊助人」浮出水面,一場關於藝術世界推動者的展覽

當代中國 「藝術贊助人」浮出水面,一場關於藝術世界推動者的展覽

▲「藝術贊助人」展覽現場

上海。3月24日,由藝術收藏家、喬空間創始人喬志兵策劃的展覽「藝術贊助人」正式開幕。位於上海西岸的喬空間自2016年對公眾開放之後,是首次呈現以藝術收藏家這一群體及其個人收藏作為線索的展覽。包括喬志兵本人在內的36位在中國當代藝術收藏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收藏家們向喬空間出借了共逾50件近期收藏中的代表作,通過呈現收藏中極其多元的藝術家和藝術創作形式,展示出了一幅中國當代藝術收藏領域活躍的圖景。

他們收藏了什麼藝術?

▲張恩利《蛋》,2017,攝影,彩色噴墨列印,154.8 x 200cm,喬志兵收藏

此次展覽同時啟用了喬空間和油罐項目空間。喬空間內展示的多為平面作品,極為有力地說明了參與展覽的藏家收藏的多樣性。其中就包括喬志兵本人收藏的三件作品:張恩利於2017年參加首屆南極雙年展的作品《蛋》、尉洪磊的影像作品《生活》以及高磊的《反射》。

▲「藝術贊助人」展覽現場

同時還有在西方藝術史上久負盛名的藝術家的創作。比如來自杜妍的、素有「觀念藝術之父」的約翰·巴爾代薩里(John Baldessari)的《手和/或腳(第一部分):小豬/手(一隻手綠色)》(2009)、The IEs Collection收藏的加拿大攝影藝術家、藝術史學作家傑夫·沃爾(Jeff Wall)的《更衣室》(2014)、茅矛收藏的藝術家雙人組艾墨格林與德拉塞特(Elmgreen & Dragset)的《好博》(The Well Fair,2016)等。

▲耿建翌《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 5》,2000,攝影,Lambda 列印,102 × 213 cm,王珺收藏

此外還有一些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藝術家的作品。如來自王珺所收藏的耿建翌的《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 6》、瞿哲收藏的劉韡的《紫氣2016 No.3》、來自年輕收藏家樂拉收藏的仇曉飛的《亂體系(近景)》(2015)、Andrew Ruff收藏的丁乙的《十示》(2015)等。

▲張培力《不確定的快感(II)》在「藝術贊助人」展覽現場,田軍收藏

而油罐項目空間部分的展覽主要展示的是藏家們的影像收藏,其中不乏近年來較為頻繁地出現在美術館展覽、藝博會上的重要影像作品。例如張培力的《不確定的快感(II)》和陶輝的《演技教程》,這兩件作品均來自田軍的收藏;「池社」的創始人薛冰收藏的香港藝術家楊嘉輝的《無聲之境#1:無聲古典四重奏》(2014)、香港藝術家黃炳的動畫作品《你要熱烈地親親爹哋》(2017)等。

什麼造就了收藏的基礎?

據喬空間的策劃團隊透露,此次展覽對於每位藏家遞交的作品,除數量的要求之外,唯一的限制應該說是「近年來的收藏」。「如果這個展覽在幾年前做的話,大家會拿很貴的作品,甚至拿那些大名頭的藝術家。現在反而比較的是各自收藏的特點,往往會選擇自己特別喜歡的藝術家,或者特別想推的藝術家。」喬志兵在早前接受《藝術新聞/中文版》的專訪時談到。

▲劉詩園《這邊或那邊》,2016,訂製印字氈毯,尺寸可變,Jane ZG Collection

▲曹斐《霾》,2013,單頻影像(數碼電影),46分30秒,Jane ZGCollection、曾子墨收藏

在展覽中,《這邊或那邊》、《霾》這兩件作品分別來自兩位女性藝術家劉詩園和曹斐,均由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UCCA)贊助理事、古根海姆博物館國際理事及香港M+創始贊助人 Jane Zhao 提供。她表示,「在我十年的當代藝術收藏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系結構和收藏線索。比如我關注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她們細膩與敏感的藝術作品的創作手法,和作為女性及母親感同深受的觸動,是我喜歡並且收藏她們作品的原因。

▲「藝術贊助人」展覽現場

在向藏家們徵集展覽的作品時,喬空間還特意請每位藏家用簡單的語句闡述自己看待藝術贊助行為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多位藏家都不僅提到了藝術贊助行為的奉獻和犧牲,更提到了這其中與藝術家、藝術作品之間相互成就的快樂和滿足。

▲「藝術贊助人」展覽現場

對於藝術家來說,找到真正相信他們的藝術實踐,並欣賞他 / 她藝術理想的收藏家是非常重要的。對於藏家來說,與藝術家建立長久的關係也是重要的。只有這樣,藏家才能夠幫助與支持藝術家的創作,並持續收藏他們最好的作品。」當代藝術收藏家,同時也是四方當代美術館創始人及館長陸尋如此寫下。

▲喬志兵(右)和參展藏家 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左)

一個完美的收藏案例不外如此,即是『理性研究』與『隨性而至』恰如其分的結合。」復星基金會主席、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這樣描繪她所帶來的香港藝術家黃炳的《太陽留住我》這件作品,「在一個陰冷的深秋午後,看到了《太陽留住我》這件作品,瞬間豁然開朗。黃炳的作品充滿閃爍的畫面、波普般的影像和獨特的音效,看似『駭人聽聞』的視覺語言卻又讓人忍俊不禁,包含著其對於社會的長期觀察和見解。」

從收藏家到藝術贊助人

▲參展藏家在艾墨格林與德拉塞特創作的著名的《普拉達馬爾法》(Prada Marfa)前,王珺攝影

在喬空間內部二層外圍牆壁上,有一幅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贊助理事會在艾墨格林與德拉塞特創作的著名的《普拉達馬爾法》(Prada Marfa)前拍攝的一幅照片。在這次參展的30餘位藏家中有大部分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贊助理事會成員。實際上,以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贊助理事會為首的一批藏家,在過去幾年之間通過共同學習的方式參與當代藝術,正在逐漸從藏家的身份向藝術贊助人的身份進行轉變。

▲喬志兵與鮑羅斯夫婦(Karen & Christian Boros)

▲喬志兵(右二)與魯貝爾家族(Michelle & Jason Rubell and kids Ella & Oivia)

然而當我們提到藝術贊助人時,不免總會聯想到譬如歷史上文藝復興時期顯赫的美第奇家族、20世紀早期在美國湧現出的例如古根海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以及近年來在當代藝術領域極為活躍的魯貝爾家族(The Rubell Family)等龐大規模和形式的藝術贊助行為。

▲喬志兵(左一)與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國際收藏部負責人 Gregor Muir(左二)

▲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部三星資深策展人 孟璐(Alexandra Munroe)(中間)

▲MoMA PS1館長 Klaus Biesenbach在展覽現場

▲藝術家OscarMurillo、藝術家劉韡與喬空間、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創始人喬志兵

對比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作為一名收藏家和作為一名藝術贊助人,這兩種身份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在喬志兵看來:「作為藏家,一開始可能就是喜歡收藏。但是有的人會繼續往前走,去推動,就很容易變成一名藝術贊助人。其實藝術贊助沒有想得那麼複雜,有各種形式,有的是支持藝術家創作,有的是支持展覽或者空間,這就是當代藝術的樂趣,是一種彼此的回報,是共同支持,共同成長。」

▲參展藏家Jane Zhao與古根海姆參觀團

這種情感上的回報將關於藝術贊助的討論拉回到藝術品本身,而這正是在藝術領域內被多次討論過的收藏的基礎。收藏家Jane認為,「中國當代收藏家的起點高,學習能力強。10年的時間,從白紙開始,已經畫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了不起的畫卷。這次喬空間的展覽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有力推動和支持,也是對藏家收藏的肯定。

▲蔣竹韻《融化之中,站立的輪廓》,2015-2016,4通道,4屏影像,17分,李琳收藏,作品由 JNBY 出資製作

誠然,正如此次展覽中展示的藝術家蔣竹韻的《融化之中,站立的輪廓》就是由JNBY出資製作,並被江南布衣的創辦人李琳納入近期收藏的。除了資助年輕藝術家,贊助藝術機構「想像力學實驗室」,她目前還正在籌備位於杭州的江南布衣美術館,「我是一個藝術很大的受益者,從藝術里得到很多快樂,也很享受能用藝術去影響別人。」

一個正在拓展的、被藝術贊助聯繫的網路

那麼藝術贊助行為對社會有什麼影響?或許我們可以從70後藏家田軍的話語中窺得一二,「美術館面臨著被資本侵蝕的風險,其公共性和獨立性面臨挑戰。贊助藝術的目的就是幫助美術館擺脫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綁架,承擔起了服務公共的責任、對大眾進行教育和啟蒙。藝術贊助的本質就是區別藝術投資的逐利性,意味著奉獻和犧牲。」田軍從2006年開始收藏當代藝術,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贊助理事,還作為策展人活躍在藝術界。

▲喬志兵(右)和參展藏家 文心(左)

而同樣身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贊助理事的文心則表示, 「過去這麼多年,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有非常大的發展,這帶來最重要的一個結果就是消費主義的泛濫。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同時,人們對美的追求還是挺迷惘的,這是我的一個感受。如果能夠有機會去通過藝術收藏支持藝術家,讓我們對藝術收藏的思考和更多的新興的一代年輕人互動,也算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消費主義的反思吧。

▲「藝術贊助人」油罐展覽現場,眾多藏家在觀看來自薛冰的收藏,由藝術家黃炳創作的《你要熱烈地親親爹哋》

▲Prada Foundation team

▲巴塞爾國際藏家參觀團在油罐工地

不過對於發起人喬志兵來說,雖然可能要過幾年回頭看時才能真正看到這場特殊的展覽背後的意義,但是,「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有時候也不說具體的動機,但是直覺上,在這個時間點上,(藝術贊助人)這個話題是有意思的。」而在開幕當天,到場的諸多來自海內外的藝術贊助人和藏家群體,或許正同他一直強調的一樣,在「通過藝術贊助項目,共建一個更廣泛、更有聯繫的藝術世界。」(採訪、撰文/Laura Xue)

藝術贊助人

喬空間

展至10月21日

※如無特殊標註,

本文圖片均來自喬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新聞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51家畫廊三月新開58場展覽,勾勒京滬港深台五城藝術輪廓
勞倫斯、雪萊和狄更斯的手稿來到上海,埋藏在大英圖書館的文學舊事

TAG:藝術新聞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