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分鐘看懂一座《姑蘇名宅》

五分鐘看懂一座《姑蘇名宅》

《姑蘇名宅》系列之一

由謝勤國、王家倫、陳建紅合作出版的《姑蘇名宅》於2016年獲「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情語江南文化平台」選擇了部分章節,編輯製作成微信版並配以照片,使讀者足不出戶便可領略到姑蘇名宅的建築特色與人文底蘊。

GIF

今日

話題

吳一鵬故居

閶門、山塘街在《紅樓夢》中被盛譽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那麼走進七里山塘,就不會忽略通貴橋的風采,因為通「貴」橋就是通向這「風流富貴之地」的橋樑。除了通向「風流富貴」外,通貴橋還通向另一去處,那就是含義為「君子比德於玉」的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玉涵堂吳一鵬故居。

吳一鵬

吳一鵬(1460-1542),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正德年間,晉陞為翰林院侍講,充任經筵官。因得罪劉瑾,貶為南京刑部員外郎,後升任南京禮部郎中。劉瑾被誅後,復職為翰林院侍講。此後加翰林院侍講學士,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卿。世宗初年,累擢禮部左侍郎,後任禮部尚書,入內閣典誥,為張璁、桂萼所忌,出任南京吏部尚書。兩年後,朝廷彈劾王瓊等人,吳一鵬等一併被彈劾,他於是請求致仕歸里。嘉靖二十一年(1542)去世,享年八十三歲,謚文端。

吳一鵬為官正直,不阿權貴,為規範典章制度,竟敢耿然頂撞皇帝。他體恤民生民情,頗具樂善之心,曾發出「救疾苦,罷營繕,信大臣,納忠諫」的呼籲。致仕後居家十四年,對鄉里頗多義舉,惠及鄉民百姓。他作詩為文,效法唐宋,內容充實,有《吳文端集》四十卷。

通貴橋南堍有一條通向西南與廣濟路交叉的臨水小巷,叫做東楊安浜,東楊安浜16號,就是玉涵堂吳一鵬故居,俗稱閣老廳。這是一座四路五進,坐北朝南的宅子,其主廳玉涵堂為明代遺構。

正路第一進門廳是樓房,石庫門面向小河,四開間,門東側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標誌牌。底層為保安辦公室,二樓為「蘇州市山塘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綜合管理辦公室」的辦公場所,按管理職能被分為幾塊。

門廳後有一座北向的磚雕門樓,額曰「德音孔昭」,此語出自《詩經·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德音」,道德品行;「孔昭」,十分顯著彰明。

第二進轎廳還是樓房,三開間,東西兩側各有廂樓,緊接磚雕門樓的兩翼。廳後有一個上置船棚軒的穿堂,東西兩側窗戶甚是明亮,通向一座外釘磚甲的院門,但緊閉著。透過門縫,能看到裡面的主廳「玉涵堂」。

這座廳堂是蘇州古城牆外唯一的一座明代建築,堂名意為「君子比德於玉」,把玉比喻為修身的道德標準,體現了主人崇高的道德準則。筆者早就期待能一窺全貌,然而,未能如願,我們只能引用張品榮先生的描述:面闊三間17米,進深十二檁15米,是蘇州地區現存較大的宅第廳堂,扁作梁架,青石鼓磴,東西山牆磚細牆裙,軒敞古樸,廳蔚青石板地坪,磚雕門樓與大廳正間相對,門樓磚雕精湛,上枋鏤有「欽差巡視圖」,24位人物栩栩如生,門樓兩側千斤牆全部用磨細方磚貼面,氣勢恢宏。

主廳後,還有第四、第五兩進樓廳,呈走馬樓結構,也暫不開放。如今對遊客開放的是西一路與整個宅院西北角的後花園。

西一路第一進也是樓廳,如今為參觀遊覽的入口處。進門是一幅碩大的有關山塘風光的玻璃畫屏,廳後,就是一座磚雕門樓,額為「孝思維則」,《詩大雅·下武》曰:「永言孝思,孝思維則。」大意為要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準則。

第二進還是樓廳,廳前兩側有走廊通向磚雕門樓的兩翼。廳內較為寬敞,玻璃罩中置放著山塘模型,透過小橋流水和枕河的水巷風貌,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山塘之美,遠遠勝於一般導遊的泛泛之談。甚至能在立體的模型中想像出夜遊山塘的種種浪漫來:燈船畫舫之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歡,優雅的江南絲竹樂聲融合在無邊的月色里,歌依著水,水戀著船,虎丘巒影若隱若現,江南柔情此起彼伏……

第二進北面也是一座磚雕牌樓,額曰「繩其祖武」,也出自《詩·大雅·下武》。「繩」,作為準繩,繼續;「祖」,法則;「武」,步,足跡。大意為踏著規範的足跡不斷前進。二三兩進西部呈走馬樓結構,第三進東部沒有廂樓。

在二三兩進間的天井裡,蹲著七隻石狸。西四東三,暗指「七狸山塘」。山塘街全長約3500米,俗稱「七里山塘」。不過,「七里山塘」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七狸山塘」。傳說朱元璋一統天下後,對曾作為張士誠割據勢力大本營的姑蘇城甚不放心,便命劉基(劉伯溫)到處巡視。劉到蘇州之後發現山塘河橫貫在白堤旁,形似卧龍。他判斷這裡要出「真命天子」,將來與朱元璋爭江山,便在山塘河上修建了七座石橋,同時在每座橋旁還置放了只石狸貓。其用意為七座石橋可以起到七把巨鎖的作用,牢牢鎖住龍身,而七隻狸貓則分別用來看護七把「巨鎖」,如此朱家江山便可萬年永固了……當然,此傳說僅是無稽之談,但山塘街確實有過七隻石狸。如今,古石狸早已不知去向,通貴橋北堍東側,有著只重新雕鑿安置的石狸,面向北,形制古樸,據附近老人說,這隻石狸的個頭遠遠超過了過去的石狸。而在這座宅院補上七隻石狸,也許是想再度賦予山塘街一份傳奇色彩吧。

第三進仍是樓廳,軒敞高大,氣勢宏偉。廳內有兩根巨大的磚雕柱,東面一根雕著龍舟竟渡,西面一根雕著官員出巡。但能明顯看出這兩根樣子很新的磚雕柱是「包裝」出來的。廳內屏風上畫有《百花精演戲圖譜》,屬桃花塢木版年畫的風格。

第三進與第四進為走馬樓結構,兩進之間的天井為梯形,可以明顯看出第三進闊,第四進窄。天井裡有兩個小孩鬥蟋蟀的銅雕,形神俱備,頗有情趣。

第四進廳中央是一方巨大的澄泥硯,號稱「中華第一澄泥硯」,它有六個多平方米,在上面擺桌酒席綽綽有餘;旁邊,還懸掛著兩枝「如椽巨筆」。樓上玻璃罩內,置放著如今玉涵堂全宅的模型。

西一路與西二路的最北面,就是後花園。這座花園雖是新造的,卻能看出設計者的良苦用心:整個花園以「梅」為主題。遺憾的是,園中梅樹頗少耳。

花園的中部是假山池沼。池西南是「沁香亭」,這座「沁香亭」由正中一座、四角四座正方形亭子五合一組建而成,東向聯曰:「五瓣呈祥應透骨;千枝競秀更傳神。」喻的是梅香。

池北就是主廳「梅華草堂」,南向抱柱聯曰:「草堂勝韻,優遊比鄧尉浮香、孤山喚鶴;清客高標,襟抱如冰心映月、鐵骨凌風。」「梅華」,即梅花;「鄧尉」,蘇為子;「高標」,高聳,矗立;「襟抱」,胸懷,抱負;「鐵骨」,堅挺的枝幹,剛強不屈的骨氣。

整個宅院,堂中玉涵,園內香沁。

謝勤國

姑蘇區方誌文化建設專家諮詢團成員

蘇州市文物保護志願者團隊001號成員

情語江南文化平台文史顧問

圖片拍攝:黃騁宇

編輯:Selina

感謝您的閱讀

情語江南文化平台

更多傳統文化

敬請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語江南文化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情語江南文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