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火了!新華社看上江西這個百人村莊,原來……

火了!新華社看上江西這個百人村莊,原來……

3月28日,新華社以《好客王家:百人村莊30年自治路》為題,深度報道了上饒市橫峰縣好客王家鄉村治理工作,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截至目前,這條新聞在新華社客戶端的閱讀量已過百萬。

下面,

請跟發布君一起來看看吧

新華社南昌3月28日電(記者劉菁 高皓亮 秦宏) 從「有女莫嫁王家郎、上年吃了下年糧」,到民風淳樸被稱「好客王家」,江西上饒市橫峰縣姚家鄉王家自然村這個百人村莊30年實踐村民自治,把小小村莊建設成為無論身在何方的王家人鄉情永牽之地。

一粒粒油茶蒲

勸學做好人

清明將至,王家村頭油茶樹再發新芽。於王家在外的子弟,鄉愁正是那一粒粒泛著茶油香的油茶蒲。

「……村集體每年供應在校初高中學生二十五市斤油茶蒲,以抵(補)充勤工儉學任務。」紙張泛黃,用小楷一筆一畫抄寫的村規字跡依然清晰,封面「治村規約」四個大字下落款「公元一九九五年七月」。這是王家手抄成冊的第一部村規,收藏在村小組。

勸學寫進《治村規約》,這是全村人的共同約定。曾經的王家人寡戶少、貧窮羸弱,一度有「有女莫嫁王家郎、上年吃了下年糧」的說法。1981年王家村被批准建製為自然村,開始摸索能夠強村興族的良方。

「村民規約剛開始就記在村小組會議本里。」作為首任村民組長,71歲的王有才回憶說。

手抄寫下王家第一部成文村規的王有錄已76歲。22年前,卸職副鄉長的他回到王家,整理了村民小組會議本上記錄的零散村約,形成16章85條《治村規約》,涉及村風民俗、鄰里關係、文化教育等方面。

王有才話中透著自豪:「自從建村以來,沒有發生一例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沒有出現一戶不良信用記錄!」

一首外婆謠

托起村莊振興夢

「文明接待進村人員,讓進過王家村的人都覺得好客王家真好客。」2016年,王家重新修訂《治村規約》,把「好客」寫入規約。村規也從最初的手抄版變成了印刷版,還濃縮成72個字寫在進村的白牆上。

王家變成「好客王家」,源自出外就業的王家子弟王寒。他發現,外甥女每次來王家總是賴著不肯走,「王家村小並無資源優勢,唯有30年良好村風打動人,不如就此打造『外婆村』?」

對這個「靈光一現」,2015年10月3日的王家村黨小組會議記錄道:「王家要發展必須改變思路,經黨小組討論,由王寒負責少兒成長教育基地藍圖規劃設想。」3天後的村民會議記錄本上記錄:「決議成立基地籌建理事會。」2017年1月15日又記錄「討論成立好客王家發展有限公司……」保護生態環境的內容也因此加入了《治村規約》。

小小自然村辦起的公司極富王家特色。全村27戶人家、105個村民,以戶為單位自願入股,最少不低於1萬元,最多不超過3萬元。現擔任村民理事長的王有才有自己的理解:「引進投資更省事,但那樣村民就沒有了參與感,我們的目標是全村一起經營村莊。」

王家有遇事村民商量民主議定的傳統,至今保留著5本自1981年以來的黨小組、村民小組會議記錄本。王家自然村黨小組長王華說,前不久村裡想新上一個水上娛樂項目,村民大會上有人提出還有一些安全隱患沒解決,所以規劃就做出了調整。

開門迎客的王家不僅迎來了孩子還帶來了大人,農耕體驗、夏令營、親子游等全面開花,去年頭一年運營就收入100萬元。開農家樂的王有貴年初釀了1000斤谷酒,不到年底全部賣光,全年利潤十多萬元。

走到天南地北

也系著故鄉的根

山上的油茶林送一個個王家的年輕人走出村莊,如今,村裡每兩戶人家就有一個中專以上學歷的學生。《治村規約》還對村民回報鄉村齊力建好王家做出了約定。讓王華自豪的是,這些子弟離村不離心,讓王家擁有一顆「智慧雲大腦」,即便長期不在村裡,也時常為村莊提供「雲服務」。

從王家村走出去、在上海當軟體工程師的王昶敏、在橫峰縣城工作的王玉婷和正在讀大學的王佳鑫,把「好客王家」的微信公眾號做出了名堂,讓越來越多的人從互聯網上認識了王家。春光滿目時節,浙江、上海等地的遠方客人慕名而來。

「戶口進了城,心還牽掛著家鄉。」一如王寒所說,不論是走出去的,還是留在村裡的,王家人都認定,只要生在王家就永遠是王家人,就有建設好客王家的義務。

一首外婆謠

托起村莊振興夢

祝願上饒橫峰縣王家村發展蒸蒸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雄城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英雄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