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清華等8所頂尖名校17位領軍學者為你帶來《中國通史大師課》

北大、清華等8所頂尖名校17位領軍學者為你帶來《中國通史大師課》

為什麼要讀通史?

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這話是古羅馬的執政官西塞羅說的,挺刻薄的。

兩千多年後,中國也有個大歷史學家說過類似的話,不過他更狠一點,他認為不了解中國歷史的人,不能算是中國人。這個大歷史學家就是錢穆。

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當相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這話出自錢穆的《國史大綱》,這是一部中國通史。這部通史無論是在學界,還是在豆瓣上,評價都頗高,豆瓣得分是神級的9.3分。

據說錢穆生前表示這書必須繁體、豎排。這書的語言在當代人讀起來,可能有點怪怪的,是淺近的文言文。

光是這幾點,這部通史就把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擋在了外面,以至於讓大家做不成中國人,還有永遠當孩子的可能。

其他的如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張蔭麟先生的《中國史綱》,以及《劍橋中國史》系列等,這些書要麼篇幅過長,要麼沒寫完,要麼略受意識形態的影響,讀起來有點不合現代人的口味。

更重要的是,當代的歷史研究日新月異,現在還沒有一部通史能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涵蓋進去。另外,只是讀書的話,我們無法了解歷史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的,又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現在,我們用一年半的時間請到了17位頂尖的歷史學家,讓他們共同講一堂中國通史。

最新鮮熱辣的歷史,來自於他們

這17位歷史學家裡,既有87歲的朱永嘉先生,也有正當學術壯年的北大歷史系系主任張帆先生,更有在考古一線工作三十餘年的許宏研究員(許宏是2018年第10期《十三邀》的嘉賓)……他們無不來自中國歷史研究領域的一線科研院所

許宏是這堂《中國通史大師課》的第一位開講人,而這堂課就從他的考古現場講起。

他現任二里頭考古隊隊長,最拿手的絕活就是「辨土認土」,常年跟土打交道,隊里的人編順口溜調侃他:遠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問是社科院的,原來是文物調查勘探的。

之所以讓一個考古學家講第一課,是因為他通過對考古材料的梳理,以及對「中國」這個概念的界定,提出了中國發端於何時、最早的中國究竟在哪裡這些問題。

你可能覺得這不是問題,或者想:難道中國不就在中國這裡嗎,還能在哪裡?但在嚴肅的歷史學家眼裡,這是重大得不得了的問題。

在二里頭十餘年,許宏陸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城、最早的城市幹道網、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最早的青銅近戰兵器、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

這裡是最早的中國嗎?中國可能就從這裡開始。

在跟著許宏探索完最早的中國後,清華大學歷史系劉國忠教授會帶領我們進入夏商周。他現在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研究2388片戰國竹簡,這些竹簡被認為是「前所罕見的重大發現」,其中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

在這2388片竹簡上,劉國忠教授看到的很多歷史事件,有些也許連司馬遷也未必了解。

「這些竹簡中蘊含的內容,豐富得超乎想像,甚至連竹簡上的書法都堪稱賞心悅目。」對於劉國忠來說,工作就是一種享受。

你學過的歷史可能不太對

想來,在我們小時候學到元朝統治者將中國人分成「四等人」這段歷史時,都會氣憤莫名,因為當時的社會地位是:蒙古人是一等人,接下來是色目人、漢人、南人。

但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為我們講元史的張帆教授曾說起一個故事。

張帆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系主任,他回憶有一年金庸來北大訪問,知道他是研究元朝歷史的,就問了他一個這方面的問題:元朝的「四等人制」是哪一年頒布的?

「它並不是一個一次性的明文規定,因此不存在何時頒布的問題。」張帆教授如此回答金庸。

根據張帆教授研究,「四等人」的說法並不準確,用「等」來表述,會讓人聯想到印度種姓制度那樣嚴格的等級,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他更願意用「四圈人」來描述當時的情況。

對常見歷史觀念的重新認識,並不止於張帆。

在課程中講授宋史的鄧小南教授,也在北大歷史系任教,她曾在專著《祖宗之法》中對大家所熟悉的「杯酒釋兵權」等典故進行了細膩、嚴謹的考證,對後面所涉及的兵制改革進行了探討,而不僅僅是沉溺於充滿戲劇性、畫面性的故事之上。

而且,「杯酒釋兵權」的「杯酒」現場,可能是不存在的。

《琅琊榜》《羋月傳》竟然跟他們有關

胡阿祥是南京大學歷史系的教授,是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著作等身,位列17位老師之中。

2015年《琅琊榜》熱播,他花了整整8天時間,在網路上看了54集,僅用三周寫出了一本《胡阿祥解說琅琊榜》,厚積薄發地將多年來的研究和見解融入到了熱點之中,他享受這種與大眾「交流」的快感。

在一次採訪中,他說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才是一個歷史學家應該去做的事情。

同胡阿祥一樣,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王子今也曾是《羋月傳》的顧問,他希望年輕一代的歷史學者,能夠參與到歷史的普及中來。

尤其值得我們心懷敬意的是87周歲的朱永嘉先生,作為明史大家,他也投身於這堂課中。

……

總之,在這堂課中,這17位頂級的歷史學者,既有著深厚的學養,又有著向大眾普及的熱情,他們口中的歷史,比小說好看得多。

在這裡,他們不僅僅講述歷史史實,他們更在意啟迪聽眾對歷史的思考,進而重新認識中國的歷史。

很多年北大的陳平原教授曾評價過一本書,他說:

識大體,講趣味,思路清晰,論述準確,不賣弄學問,也不逞才使氣,自覺地和讀者對話。

我們覺得用陳平原的這段話來概括《中國通史大師課》,也非常恰當。

一站彙集當前中國史學界學術泰斗,一課收錄北京、清華、人大、復旦等中國頂尖學府的前沿課程。

他們,深耕細作,著作等身;他們,師承名門,桃李天下。他們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守護人和探索者。

我們都知道學習歷史,可以思考當下,可以探索未來。但是,真假難辨的歷史知識,未經淬鍊的史學見解。讓知識貶值,讓智慧摻假。

選擇對的人,聽對的歷史。

大師講給大家的歷史課

17位中國史學界的權威學者,首次集結開講,從上古到民國,以嚴謹的方法重新梳理中國歷史的演進。

每位學者只講自己專攻的領域,運用前沿一手材料科學論證,拒絕玩弄概念,拒絕篡改史實。

六條線索統攝全面的歷史脈絡:

中國歷史浩浩蕩蕩,如何從一個個故事參透背後的歷史脈絡?

從夏商周到晚清民國,大師們為你澄清史實,梳理史料

1、分析歷代政治制度得失

2、考察歷代經濟與社會發展

3、了解中國疆域、版圖演變

4、明了歷代「正統」觀念的形成與演變

5、把握歷代文化特點

6、鳥瞰中國的對外關係,把中國帶入世界視野,考察中國每個時期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位置。

專業貼心的課程設置:

17個單元,156節正式課程為你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每個單元的預習課提綱挈領為你介紹時代概括,釐清時代脈絡,共16節。

每節正式課程後附加的複習課提供知識點擴充,助你溫故知新,開拓視野,共156節。

你將獲得:

1、 中國歷史的概貌和內在邏輯

2、 深入了解中國各個朝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3、 把握中國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位置

4、156節正式課程,170節預習課複習課,之後100節最新課程持續更新.

適合誰聽:

1、歷史愛好者:大師學者為你指引歷史之道

2、學生:歷史課外讀物首選

3、商業管理:理解發展脈絡背後的演變與規律

4、職場白領:學習時間淬鍊出的進化智慧

5、父母:給孩子名校名師的中國通史

6、公務員:可以聆聽古代官場生態,從歷史中汲取智慧

專業貼心的課程設置

17個單元,156節正式課程為你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每個單元的預習課提綱挈領為你介紹時代概括,釐清時代脈絡,共16節。

每節正式課程後附加的複習課提供知識點擴充,助你溫故知新,開拓視野,共156節。

長按·識別·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化天地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文化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