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吧,宋朝科舉考試的幾個有趣細節

看吧,宋朝科舉考試的幾個有趣細節

1

張雍是河朔的農民,因犬戎入侵家鄉,淪為乞丐,流落他鄉,「孑然無衣」,「懷無百錢」,在洛陽街頭靠討飯為生。這麼一個淪落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還有什麼盼頭?國家能向他提供向上流動的渠道嗎?1000年前,能。北宋開寶六年,乞丐張雍科考及第,官至侍郎、尚書右丞。科舉制創造了一個政治開放的時代。

2

千年科舉,最牛掰的一屆,是宋仁宗嘉祐二年的貢舉。北宋中後期最牛掰的一群人,就是這屆考試錄取的:王韶、呂惠卿、鄧綰、曾鞏、張載、呂大鈞、程顥、朱光庭、蘇軾、蘇轍、張璪、林希…… 還有章惇,也參加了這一屆考試,因恥於名列其侄子章衡之下,放棄。兩年後再試,得進士甲科。這份名單,基本上囊括了當時最優秀的政治人才、文學人才、哲學人才、社會建設運動領袖。

3

古代不允許女子參加科舉,這是沒有疑問的(像孟麗君那種女扮男裝的不算。另,據說太平天國開科錄取過女性,待考)。但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我們可以從宋代史料中撿出兩例女子參加科舉考試的例子(說明宋代女子教育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發達?):其一,《宋會要輯稿》載,女童子吳志瑞令中書複試。其二,《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載,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試中書後省挑試。不知其他王朝有沒有女子參加科考的記錄。

4

宋初的科舉考試,省試後為殿試,殿試後即排定狀元、榜眼、探花等名次。在省試時成績得第一名的士子,在殿試後的唱名中,如果發現自己的名字靠後,不入前三,可以當殿站出來抗議,要求皇帝將自己的名字往前排。而皇帝一般也會滿足他的要求。據說歐陽修就這麼抗議過。有意思不?

5

北宋科舉發榜挺有意思。一、在放榜日貼出榜文,相當於錄取公告。二、在朝報上登刊榜文,發往各州縣,相當於新聞報道。宋朝有民間小報,這些小報往往會搶先刊發消息。三、給考中的考生送錄取通知書。這個錄取通知書叫做金花帖子,長五寸,寬二寸半,「書其姓名,花押其下,護以大帖,又書姓名於帖面」。

6

宋代是科舉取士的鼎盛時期,但對科舉的質疑已經出現。陸九淵提議「去了科舉,用鄉舉里選法」。當然不是說宋士大夫已懂得現代民主制,但宋代是一個有著重建三代理想的時代,士大夫相信三代的官員是以基層選舉的方式選出來的,所以他們一直懷著改科舉製為鄉舉里選制的理想。 許多說歷史的人,往往只看到宋代科舉制的興盛,卻未注意到宋代曾發生過是否回歸鄉選里選制的辯論,司馬光、呂大臨、二程、陸九淵等士大夫都傾向於以三代選舉法(當然不是現代選舉制)代替或糾正科舉制。

7

1901年8月,清政府頒布上諭,飭令自次年起,在鄉試會試中廢止八股文,首場改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五篇,第二場改試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第三場改試《四書》義二篇,《五經》義一篇。這才是科舉制改革的正道。但清廷在袁世凱與張之洞的鼓動下,很快又做了一件天大的錯事:廢掉了科舉制。等於自掘墳墓。

8

清末廢除科舉制之後,在最初的幾十年間,對國民教育的作用,並不是推動,而幾乎是摧毀。從清末到民國初國,中國人的識字率是大幅下降的:按美國漢學家羅友枝的估算,清代男子的識字率為30% ~45%,而1930年代,按經濟學家卜凱對22個省308個縣的抽樣調查,只有30%的男性能夠讀懂一封簡單的信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宋朝 的精彩文章:

大宋「元宵聯歡晚會」
問宋 | 中國古代有哪些武力值較高的皇帝?

TAG:我們都愛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