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控力可以讓孩子主動完成各種生活和學習目標

自控力可以讓孩子主動完成各種生活和學習目標

最近一段時間,收到了很多和自控力相關的留言。

有媽媽說,兒子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一會兒東倒西歪,一會兒交頭接耳;在家做作業,寫5分鐘、發獃10分鐘、玩玩具15分鐘。

也有媽媽說,閨女稍不如意,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大鬧,甚至出手打人。

還有媽媽說,孩子一出門,看到啥都想買,家裡的大大小小的玩具半個屋子都裝不下,還要買買買。

這就是缺乏自控力的典型癥狀。

自控力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控制自己行為、情緒和慾望的能力。

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卻處處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還記得那個「棉花糖實驗」嗎?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 Walter Mischel 曾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兒童參與這個實驗,在實驗開始時,他在每個孩子面前的桌上都放了一塊棉花糖,並且告訴孩子們:

「他需要離開房間15分鐘,等他回來時,如果棉花糖還在桌上,那他就會再給孩子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結果是,每三位孩子中就有兩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在房門關上後幾秒鐘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鐘、有的等了五分鐘、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鐘。

而1/3沒有吃的孩子,他們會看著棉花糖,不斷往後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過唱歌、踢桌子、閉眼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4年後,他找到了當年參與棉花糖實驗的孩子進行了後續調查,他發現當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競爭力」, 可以進入好的大學,高考(SAT)成績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210分。

至此,他提出了一個重大的發現:自制力,也就是延遲享樂的能力,是決定孩子今後成就的重要關鍵。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要為孩子種下一顆自控力的種子。」)

自控力,關乎方方面面,能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超越智商。

我們做家長的不可能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我們希望在我們放手時,孩子也能做出合理的決定,管理好自己。

往小了說,

自控力可以讓孩子主動完成各種生活和學習目標;

幫助他們剋制自己的物質慾望和情緒;

往大了說,

自控力關乎著孩子是否能融入周圍環境,

在面對誘惑時,會不會出現行為偏差。

在童年期就能自我管控的孩子,長大後普遍擁有更好的學業成就、更健康的身體、更好的人際關係。

幸好,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鍛煉、來增強意志力。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幫助孩子獲得更強的意志力(當然也可以包括我們自己)。

如何培養孩子自控力?

反習慣影響

何為「反習慣」,主觀上理解,就是與思維習慣相反。比如說,一些插畫的觀賞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不同,數字填詞遊戲,橫向、縱向與斜向、間隔的交互配合等等方面,都屬於反習慣。這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只是我們將它淺表化,提升成思維的一種導向。

研究表明,這種反習慣的思維訓練,能夠明顯的提升孩子對於自控力的能力。首先是思維上有一個主導的目的意志,其次行動上接收,完成自控。

小石頭今年七歲了,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沒有耐心,極度缺乏自控能力。而石頭媽媽從朋友那裡知道了漢字與顏色的逆向遊戲,她用這種遊戲陪小石頭訓練這種反習慣影響,漢字「紅」用黃色書寫,漢字「綠」用藍色書寫……這種反習慣的訓練,讓小石頭不斷提高自我的自控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霧裡看花燈 的精彩文章:

TAG:霧裡看花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