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科舉之路艱辛,落第之人只能各自謀生,其中一條路讓人不齒

古代科舉之路艱辛,落第之人只能各自謀生,其中一條路讓人不齒

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一方面它解決了寒門子弟進入仕途的通道,使得固有的社會階級矛盾有所緩和;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很多類似范進的悲劇,使得他們對社會失去了信心。所以我們在讀史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很多人連試不第,他們就漸漸地放棄了這條路。那麼,放棄科舉之後的讀書人都有哪些出路呢?

一個是當師爺,封建社會的官吏是分開的,由皇帝任命,並且具備正式編製的叫官,而吏則是由官自由選擇的辦事員,

所以那些讀書人如果幸運的話,碰上一個賞識自己的伯樂,在官府里當個辦事員也算個不錯的選擇。這其中最典型的要數晚清時期的左宗棠了,「三試不第」,本來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了,可沒想到後來會被湖南巡撫張亮基看中,成為他的得力助手,湖南的所有軍政大事都由他一手抓,為他以後成為「治世之能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一個辦學堂,開門收徒,最後落得個「桃李滿天下」的結局也是很欣慰的,當然了,學問名氣小的可以辦私塾,或是到大戶人家當先生,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個是行醫濟世。中醫體系和中國古代的哲學體系密切相關,陰陽,五行,八卦,中醫都能用上,所以讀過書的人學醫就很容易上手,在加上文化底子好,比那些直接行醫的人更具優勢。李時珍就是個例子,14歲中秀才,在舉人的道路上奮鬥了十年之後,最後決定放棄,棄文從醫,最後寫出了《本草綱目》這部偉大著作。

最後一個就有點兒說不出口了。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政權分裂的時期,就是少數民族建立政權,比如遼,金,西夏,蒙元以及後來的大清,在開國之初無一不是有漢族落魄文人從旁協助。

像耶律阿保機的謀士韓知谷,完顏阿骨打的楊朴,李元昊的張元,吳昊,以及後來皇太極倚重的范文程等等等等,還有的乾脆就起兵造反了,像唐末的黃巢,清末的洪秀全等等。不過這些人因為違背了「忠」字,所以大多名聲太臭,很少提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聲聊名著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被他逼得投水自盡,他還拒不承認清政府簽的不平等條約
此人給宋仁宗上表說:我當你兒子,仁宗不答應後,他說:我當你爹

TAG:曉聲聊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