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日軍每頓都有肉吃:不是從日本運來的 真相令人憤怒!

抗戰時期日軍每頓都有肉吃:不是從日本運來的 真相令人憤怒!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食物對一場戰爭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士兵吃不飽飯,哪有力氣去打仗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日軍根據在中國近一年的作戰經驗,制定了《軍人戰時給予規則細則改正》。

該條例針對日本士兵的伙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下面我們來看看當時日軍的伙食標準:

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鮮肉210克,蔬菜600克,澤庵60克,醬油0.08升,味增75克,鹽5克,砂糖20克,茶葉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煙20支。

從搭配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日軍的伙食那叫一個好,每頓都有大米吃,竟然調料還有相關規定。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日軍士兵伙食當中還有「鮮肉210克」這一項。

當時在華日軍總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過200多萬,這算上去一天鮮肉的消耗是十分驚人的。那問題就來了,鮮肉不像大米易於儲存,基本上兩三天就不好吃了。

如果從日本本土運到中國,鮮肉基本上都變質了。那日軍是如何保證士兵的鮮肉供應的呢?

主要是兩種辦法,在汪偽控制地區,日軍為了樹立「親民」形象,他們會向老百姓「購買」食物。但是這種購買方式不是現金交易,而是軍票交易。

這些軍票基本上都是無法兌現的,所以與其說是購買還不如說是搶劫。

在其他地區,日軍更為殘暴,他們會通過掃蕩的方式,殺我同胞,搶咱們中國的雞鴨豬牛等供他們食用。電視劇中的,鬼子進村的情景可以說是毫不誇張。

日軍侵華老兵東史郎在回憶錄中曾寫道:「每到一處這些日本士兵便會將他們能見到的雞鴨羊牛等全部搶走,以此來改善伙食。」

所以說日軍的鮮肉供給基本上都是靠搶的,而令人心疼的是中國軍人連飯都吃不飽,就更別說肉了。由此可見可見日本侵略者有多殘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潮河 的精彩文章:

《英雄兒女》中大喊向我開炮的王成原型:我是俘虜 絕不是叛徒!
古代的第一美女 卻嫁給了父子二人 自己女兒要叫兒子伯父

TAG:歷史潮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