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 汗牛充棟十萬卷:明末藏書大家毛晉小記

原創 汗牛充棟十萬卷:明末藏書大家毛晉小記

作者:史遇春

虞山(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毛子晉先生的盛名,在清代時,可謂海內皆知。

毛晉【(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清世祖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原名鳳苞,字子久,後改字子晉,號潛在,別號汲古主人;常熟(今屬江蘇省) 人;明末著名藏書家﹑出版家、刻書家、文學家、經學家;早年師從錢謙益;家藏圖書八萬四千餘冊,多為宋、元刻本,建汲古閣、目耕樓以藏書;曾校刻《十三經》、《十七史》、《津逮秘書》、《六十種曲》等書,流布甚廣,居歷代私家刻書者之首;尤嗜好抄錄罕見秘籍,繕寫精良,後人稱為「毛鈔」;編著甚多,有《毛詩陸疏廣要》、《蘇米志林》、《海虞古今文苑》、《毛詩名物考》、《明詩紀事》、《隱湖題跋》等。

毛氏家族世居昆湖之濱。

昆湖,居《姑蘇志》載:

「雲和塘之東為昆承湖,亦名昆湖。」

昆承湖又名東湖,位於常熟市區南郊,屬於太湖流域水系陽澄湖湖群,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3~4公里,面積18.4平方公里,是常熟市境內最大的湖泊,蓄水量達0.5億立方米,沿湖河口二十多條。

毛氏家族是以孝弟力田傳家的。

孝弟力田,亦作孝悌力田,原是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於漢惠帝劉盈時,名義上是獎勵孝友德行著世並能努力耕作者;唐代科舉中,也有這一選士科目。

這裡說毛氏家族的孝弟力田,一是說其道德家風,在傳統中國的觀念中,是為人認可和稱道的;二是說,其為耕種之家(猜想,並非親自耕作,當是多有田產。),並非仕宦之族。

毛晉的祖父心湖公、父親虛吾公都是品德很好的人。他們常常施德於人,而不願為人所知。

虛吾公強幹有力,喜歡做事,還精於九九之學(算學)。他曾經佐助常熟縣令楊忠烈公造堤以防禦水患、平定災害以賑濟鄉民。他是當時有功於鄉里的人物。

楊忠烈公,即明末著名諫臣楊漣。

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楊漣考中進士,於禮部觀政,後出任常熟知縣;為真實了解當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遍知閭里利病,深受百姓擁戴;後因「舉廉吏第一」,升為戶科給事中,不久又改為兵科右給事中。

從楊漣的履歷看,其在常熟知縣任內,與虛吾公合作,信非攀扯之語。能夠與楊忠烈結交,也從側面說明,虛吾公乃是正人君子一流。既然說到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楊漣。

楊漣(公元1572年~公元1625年),字文孺,號大洪,漢族,湖廣應山(今屬湖北廣水)人;「東林六君子」之一;明熹宗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因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誣陷受賄二萬兩,歷經拷打,慘死獄中;明思宗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獲平反,追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號「忠烈」;有《楊忠烈公文集》傳世。

毛晉的祖輩、父輩大約如上。

毛晉生來就純厚謹慎,愛好書籍。

毛晉的父母,就他這麼一個兒子,而且是在危難之中才誕育的,所以,雙親對毛晉十二分地疼愛。

毛晉常常手不釋卷,廢寢忘食。他心中清楚二老對自己的疼惜,所以,每每篝燈(置燈於籠中)讀書至半夜時,他都想方設法,不要父母知道,自己在如此用功。

毛晉早年為諸生時,在本地的教育系統中就是很有名氣的。那時候,他也和大多數的讀書人一樣,是希望通過讀書,走仕進一路吧。

後來,毛晉進入太學讀書,多次參加會試,卻屢考不中。因為在考場上無法得志,毛晉就放棄了進士學業。然後,他專心致志,全力做古人的學問。自此開始,除了一意讀書、治理生計之外,毛晉就沒有別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天下藏書,江南最著名、也最豐富。

有玉峰(崑山有玉峰山)菉(同綠)竹堂。

明人王世貞《菉竹堂記》云:「生平無他嗜好,顧獨篤於書,手自抄讎,至數萬卷。」

菉(同綠)竹堂主為葉盛

葉盛(公元1420年~公元1474年)字與中,號蛻庵,明代江蘇崑山人;明英宗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卒謚文庄;明代中期著名藏書家,藏書4600多種,22700多卷,以精本、秘本著稱。

有婁東(太倉位於婁水之東,故有婁東之稱。)萬卷樓。

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江蘇太倉人)之弟王世懋(公元1536年~公元1588年),喜收藏古今刻印之書,有「鶴適軒」,經史圖籍充紉其中,多藏宋版書;聞其兄另建有藏書樓,亦別建藏書樓為「萬卷樓」,收藏有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的書法《出師頌》,為現存最早之傳世墨跡;抄本有唐張彥遠的《法書要錄》10卷;刻印過卓明卿《卓氏藻林》8卷。

藏書樓號稱「萬卷」者較蕃,不知此萬卷樓可是小傳作者所述否?

當時,藏書之地,首屈一指的,當數江蘇常熟。

但是,農曆庚寅年(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月,絳雲樓一場大火,藏書皆付之一炬。

絳雲樓,是清人錢謙益、其妾柳如是的居所,也是藏書樓。其藏書之豐富,名冠東南,幾可比擬內府,編有《絳雲樓書目》。

絳雲樓遭火,萬卷樓、菉竹堂時代較早,到明末清初,常熟周邊巍然獨存的藏書樓,就只有毛晉的汲古閣了。

登上汲古閣之後,就如同進了龍宮鮫肆,那種藏書的氣勢、那種對知識的敬畏,難免讓人心生驚懼、暗自焦急;同時,看到浩如煙海的書籍就在眼前,可以開卷就讀,又讓人心生歡喜,怡然踴躍。

汲古閣的規制,是上下三楹;按照地支編號,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分為十二架。

汲古閣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之書;有佛家、道家兩藏經典。這些書,大都是北宋、南宋時期內府遺失、外流出來的。這些藏書的書本紙張細密光滑,溪潘流瀋(未知何解)。其間所藏的金、元本子,很多是專業的藏書人、愛書人所未曾見過的。

毛晉每天坐在汲古閣下,翻閱諸部書籍,校讎其間的錯訛謬誤,然後再翻印刊刻,對外發行。

汲古閣的名聲非常響亮,以至於滇南的官員,不遠萬里,派人攜重金來購買毛氏刊刻的書籍。

因為汲古閣的刊刻印行,一時載籍繁盛,號稱近古未有之情景。

據說,毛晉自小就喜歡雕刻書版的事情,他很早便刊刻有屈原、陶淵明二家的集子。當日,就有人對虛吾公說:

「您緊緊張張地過日子,精打細算、拮据生活,半輩子辛苦,才有如此的家業。現在,您就這麼一個兒子,他卻不想著如何耕作、經營家業,每天招呼那些雕版的工匠、撥弄刀筆。您如果還不教訓勸誡他的話,家裡的資產很快就會被敗落光。」

虛吾公未作答。

毛晉的母親戈孺人【錢牧齋(謙益)《初學集》有《毛母戈孺人序》,也只是空文,沒有具體事迹記述。】聽說這話之後,她還勸誡虛吾公說:

「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即使不幸因為他雕版印行書籍而導致家道衰落,這也比遊戲賭博喪家敗落,要好很多吧!」

隨後,戈孺人還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毛晉,幫助他雕版,印行書籍。

毛晉雕版印行的書籍,雕刻精細工整,校勘仔細,幾乎沒有用字上的混淆問題、錯失狀況等。所有,他的書籍一出來,四方之士,都雲集購買。

就因為這樣,那些以前不贊成毛晉雕版印書的人、那些以前甚至非笑毛晉雕版印書的人,這個時候,轉而嘆賞他、欽羨他了。

毛晉所雕刻印行的書籍,基本上都是依據其所藏的宋本而成。有人曾戲問毛晉道:

「人只要多讀書就好了,何必非要什麼宋本不可啊?」

毛晉會很認真地舉唐詩的例子給他們:

比如「種松皆老作龍鱗」一句,讀了宋本之後,才會知道,原來,現在所流傳的本子上的「種松皆作老龍鱗」是錯誤的。

上詩為唐人王維所作,題目是《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全文如下: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毛晉是有大才能的人,家中有奴婢二千指(未知何解)。這麼多人,大家都在一起吃飯,平常都公平對待,整齊劃一。

毛晉還親自耕種家宅邊上二頃多的田地。田地之中,區別劃分,各種禾稼林木。他的種田技能,農師都自嘆不如。

毛晉家裡,小到竹頭木屑,大到規劃處置,他都自己排布分派。無論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事情,還是有人贈詩、致信,他都會立刻舉筆判答,裁定如流。

毛晉治家,也有他的法度。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都會帶領兒子們前往家廟祭拜,他也會每月帶領兒子們按順序拜謁師長。就因為這樣,所以,毛晉一家之中,擅寫文章,禮儀嫻熟,彬彬之風,粲然可觀。

毛晉生平,待人心平氣和,凝然不動,未曾見過他會疾言遽色。因此,平日里,大家都看不出他是欣喜還是慍怒。

毛晉應對外人、接待客人朋友時,處置得當、井井有條。

顧中庵(顧夢麟)曾笑著問毛晉道:

「您的胸中大概是裝有一個文件冊子吧?」

顧夢麟(公元1585年~公元1653)字麟士,號中庵,時稱織簾先生;顧炎武族兄;江南太倉(江蘇)人;明清之際學者;世居雙鳳,後徙常熟唐市,與楊彝友善,並稱「楊顧」。

明思宗崇禎壬午(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癸未(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年間,時值明末喪亂,毛晉廣泛搜集宋代遺民所著的《遺民》、《忠義》二錄,《西台慟哭記》,與《月泉吟社》、《河汾》、《谷音》諸詩,刊刻之後,廣為傳布。

沒過多久,就有甲申(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國難,明朝在北方傾覆;又有乙酉(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軍佔領南京,下令各省十日內剃髮,並宣布違抗者將被視為「逆命之寇」,民眾在南邊受難。

之後,毛晉常常自嘆:人的精神與心思所在,便會有鬼物在其間憑依。毛晉的朋友陳夏言(瑚)說,自己也不知道,毛晉為什麼會這樣說。

明朝覆亡、滿清主政之後,毛晉便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只以著書來派遣心中的情緒。那時,比起那些個聲名煊赫的人士來,毛晉沒有什麼驕人的行跡,但是,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陶淵明的樂天風骨。

此後,毛晉曾與當時的大儒、故老、道士、僧人等結社,有佳日社,又有尚齒社。這些人一起,烹葵翦菊,早晚以詩詞唱和為樂。偶爾,他們也會登臨山水,遊目騁懷。如果遇到合意的景緻,他們常常會留連往返,竟日不歸。遊山玩水途中,如果遇到石碑文、墓碣志,毛晉都會急呼書童摹拓好些張,然後才離去。

毛晉曾經和陳瑚在雨後探訪烏目山(後改名,即常熟虞山)諸泉,兩人盡情遊玩,其間,陳瑚是又飢又累,他再回頭看毛晉時,只見他健步如飛,登臨險絕,或暫停、或長行,他常常是樂而忘返。其興會意趣,大約如此。

毛晉居鄉,以德行見著,對於親戚故舊,他都非常篤好。

毛晉的師友輩,如施萬賴、王德操等人,他或終生接濟,或安葬他們、並撫育他們的子弟。

毛晉還組織修建了黃涇諸橋,合計有十八里之長,解決了民眾出行時望洋褰涉的苦楚。

遇到饑荒,毛晉還慷慨賑濟穀物、粥飯,鄰里斷炊者,由此得以周全。

司李(明至清初對推官的的習稱)雷雨津曾經賦詩贈毛晉,其中有云:

「行野漁樵皆拜賜,入門僮僕盡鈔書。」

大家都覺得,此詩所描述,乃是實錄。

毛晉的著錄,有《和古人詩》、《和今人詩》、《和友詩》、《野外傳》若干卷;《題跋》若干卷;《虞鄉雜記》若干卷;《隱湖小識》若干卷。他還輯有《方輿勝覽》若干卷;《明詩紀事》若干卷;《國秀》、《隱秀》、《弘秀》、《閨秀》等集;海虞《古文苑》、《今文苑》各若干卷。

陳瑚與毛晉結交好多年,友朋時間越久,他對毛晉的敬意就越重。時日雖多,但是,流光飛逝,陳瑚覺得,他與毛晉,就如同認識才一天的時間一樣。

明年是從農曆的丁酉年(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改歲為戊戌年,過了年五天(當為正月初五),是毛晉六十歲生辰。毛晉的兒子毛褒(字華伯,清初藏書家。)、毛表(字奏叔,清初藏書家、刻書家)、毛扆(字斧季,清著名藏書家、校勘家、出版家。),侄子天回、象謙、雲章,女婿陳鏏、張溯顏、馮長武等人,請求陳瑚寫一篇文字,為毛晉祝壽。他們是認為陳瑚能文,而有求於他;陳瑚自述,自己所寫的,也都是他所真實認識的毛晉而已。

於是,陳瑚就做了毛晉的小傳,上文所述,皆從陳瑚所出。

最後,陳瑚說,毛晉初名苞,字子九,後更名晉,字子晉,潛在是其別號。

陳瑚(公元1613年~公元1675年)字言夏,號確庵、無悶道人、七十二潭漁父;嘗居江蘇太倉小北門外;明末清初學者,與同里陸世儀、江士韶、盛敬齊名,被人合稱為「太倉四先生」;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舉人;其父邃於經學,家教有法;少時與陸世儀等交,論學相辯駁,貫通五經,務為實學;又善橫槊、舞劍、彎弓、注矢,其擊刺妙天下;值婁江埂塞,江南大飢,上救荒書;明亡,絕意仕進,奉父居崑山之蔚村;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詔舉隱逸,知州以其名上,力辭乃巳;游其門者,多英俊之士;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歲;其墓葬在直塘鎮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後,門人私謚其為「安道先生」;光緒年間,邑人曾出資在太倉南門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

本文主要依據清人況周頤《餐櫻廡隨筆》中所載的一節文字而成。此節文字,況周頤見於太倉陳言夏(瑚)所著的《確庵集》。確庵與毛晉交契甚深,其文稿中有《為毛潛在隱居乞言小傳》。

(全文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境心影錄 的精彩文章:

滿囊金豆換消息:康熙帝近臣高士奇軼事
原創 臣工視無權皇帝如無物:乾隆帝禪位不放手

TAG:塵境心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