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與科學這對好基友,了解一下?

哲學與科學這對好基友,了解一下?

專欄:格外有用(beyond weird)

這是理想國編輯室「知新館」的專欄。我們不斷遇到一些知識、信息,迫切想和你分享。它們很有用,能幫你開闊你思路,更加自如地應對現代生活,甚至方便你養生致富;它們似乎又有些超出常理,聽起來有點怪(舉一個例子:躺平健身的可行性),但絕對不是瞎掰,背後都有科學依據。希望這個專欄既讓給你驚喜,又讓你滿意。

眼下知識付費越來越紅火,科普節目趁著這把火也終於燒了起來,俘獲了眾多童年缺科學的好奇寶寶們的心(和錢)。然而,不少科普言論卻有著明顯的矯枉過正傾向,擺出跟文科水火不容的架勢,彷彿為了傳播科學,就必須推翻人文學科的大山,打倒價值、觀點、倫理等等概念。

科學和人文真的水火不容嗎?科學真的是一門完全「客觀」的學科,不涉及任何觀點嗎?

量子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海森堡在他的《量子物理學的哲學問題》(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Quantum Physics)一書中寫道,物理學家們必須放棄這樣的想法:有一個對所有觀察者都一視同仁的客觀時間尺度,時空中的事件獨立於我們的觀察能力。

相反,他強調,自然法則不再是關於基本粒子的,而是關於我們對這些粒子的認識的。

相信沒有人會愛上一種科學,如果它的最終答案是,別想了,人不過是一堆原子而已。真正偉大的科學會告訴你:

「科學不僅與精神性兼容,它就是精神性的一個深厚源泉。 當我們認識到我們身處於無邊無際的時空之中,當我們掌握了生命的複雜、美麗和微妙時,那種飛揚之情,那種高昂與謙遜相結合的感覺,當然是精神性的......認為科學和精神性相互排斥的觀念,對兩者都是種損害。 —— Carl Sagan (In Demon-Haunted World: 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

本文翻譯自aeon熱門文章 why philosophy is so important in science education

作者Subrena E Smith

翻譯:陸飛

LICENCE: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s

1.

為什麼哲學對於科學教育那麼重要?

每個學期,我都會在新罕布希爾大學給本科生上一些科學哲學的課程。大部分選擇這些課的學生都是為了拿通識課學分,之前從來沒有上過任何哲學課。

在學期開始的第一天,我會試著向他們概括介紹一下,到底科學哲學是什麼東西。首先,我會解釋說,哲學針對的,是那些沒法僅靠事實就解決的問題,所以科學哲學,就是把哲學的這種思路應用在科學領域中。

接著,我會解釋幾個課程的核心概念:歸納(induction)、證明(evidence)、科學研究的方法(method in scientific enquiry)。我告訴他們,科學是依靠歸納來推進的,也就是說,通過借鑒以往的觀察發現,來對還沒有被觀察到的東西作出概括性論斷。而在哲學家看來,歸納卻是一種自身不夠正當完備、因而給科學造成了問題的方法。然後,我就會提及一個難點,以及為什麼搞定它對於任何科學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確定哪些證據獨一無二地符合哪種假設。

我會告訴學生們,「科學方法」並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理所當然不言自明的,相反,關於「科學的方法論應該是什麼樣」,仍然存在著基礎層面的爭議。最後環節,我要強調,儘管這些問題是「哲學性的」,它們卻對現實科學行為有著確確實實的影響。

每當到了這個階段,以下問題就常常朝我飛來了:你是什麼背景的?你上的是哪所大學?你是科學家嗎?

他們問這些,有可能,是因為我作為一個牙買加血統的女哲學家,象徵了一種陌生的身份,讓他們好奇。我確信這是原因的一部分,但應該也只是一部分。這背後還有更多的道理。因為我觀察到,即使是由一個更典型的教授(白人男性)來任課的科學哲學課,學生們依舊會有類似的反應。

2.

科學比哲學更有價值?

早在我還在紐約的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經做過一門關於人類本性及進化的課程助教,那門課的教授看起來跟我截然相反。他是個白人,男性,一把鬍子,60出頭——正是學術權威的完美形象啊。然而,他對科學的觀點,並沒有免遭學生們的懷疑,因為,正如某些學生說的:「他又不是科學家。」

在我看來,這種反應的出現,與人們把哲學價值拿來跟科學價值作對比有關。毫不奇怪,我的一些學生對於哲學能給科學提供半毛錢的幫助表示懷疑。他們很清楚,有一些知名的科學家曾經公開宣布哲學和科學毫無關係,如果不算上純粹添堵和拖累的話。他們知道,當今世界認為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人文學科能提供的任何東西。

很多來上我課的年輕人都認為哲學是一門含糊不清的學科,僅僅探討對事物的觀點,與此同時科學乾的則是發現事實,傳遞證據,傳播客觀真理的工作。不僅如此,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相信,科學家有能力回答哲學問題,而哲學家沒有資格討論科學問題。

大學生怎麼就會認為哲學跟科學完全無關,而且地位上還低科學一等了呢?

個人經驗,我認為主要有4個原因。

第1,缺乏歷史感。大學生們往往認為大學的學科分類體現的是現實世界涇渭分明的不同部分。所以他們自然就沒法把哲學和科學,以及兩者間所謂的區別,看作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人造產品。有一些如今貼著科學標籤的學科曾有著不同的名號。

比如物理,這個最科學的科學,曾經是「自然哲學」範疇里的東西。而音樂倒一度屬於數學學院。科學的範圍在某些地方收縮在另一些地方擴張,隨著天時地利人和而變化。

第2,具體成果。科學能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提供技術,它的成果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疫苗,轉基因作物和止痛藥。而哲學,在一些學生眼裡,沒有任何有形的成果。然而,事實與之相反,哲學的有形資產很多愛因斯坦的哲學思想實驗讓「卡西尼」號得以實現,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奠定了計算機科學的基礎,哲學家對身心關係的研究,為神經心理學以及大腦成像技術的出現奠定了舞台。哲學一直都在科學的背景下默默工作著。

第3,對真理觀、客觀性的錯誤理解和偏見。科學,有些學生非常堅持覺得,是純粹客觀的,任何想要挑戰這種觀點的人都肯定是步入歧路。如果一個人用一系列背景假設來推進她的研究,那麼這個人就不會被視作客觀。相反,她會被當作「觀念先行」的類型。但是啊,我們所有人都是身懷「偏見的」,而且正是我們的偏見,促進了科學的創造性工作。

第3點要解決起來可能很難,因為科學的大眾形象已經根深蒂固地與一種太天真的客觀性概念緊緊相連。作為嘗試,我叫學生去觀察周遭事物,前提是不帶任何預設。然後我讓他們陳述自己看到了什麼。他們說不出話來……

由此他們認識到了,假如不藉助既有的觀念,沒有人可以解讀自己的經驗。一旦學生們意識到這一點,就再也不會覺得,科學的客觀性值得質疑是一個多麼莫名其妙的想法。

第4,學生們對科學教育的認知。科學,學生們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他們認為這是一個主要有關分類存在物——「事實們」——的工作,而科學教育就是教他們事實是什麼。而我就無法滿足這份期望。但是作為一個哲學家,我主要關注的是,這些事實是如何從事實的汪洋大海中被挑選出來的,是如何被解讀的,又為什麼某些事實被認為比另一些更重要,以及預設溜進事實的種種方式,等等等等。

3.

哲學問題藏在科學的核心處

對於我的關注點,學生們往往毫無耐性地回應說:事實就是事實。然而,說一樣東西一件事情就是它自己本身,等於沒說。我理解學生們的意思是,一旦有了事實,詮釋和分歧就應該靠邊站了。

他們的思維為什麼是這樣呢?並非因為現實中科學就是這麼操作的,而是因為,學校里的科學教育是被這麼教的。想成為一個科學專業人士,一個學生必須在分外有限的時間裡吞下浩如煙海的事實庫存和實驗程序。科學研究成果日新月異,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們在安排課程表時不得不跟上潮流,大概勻不出幾小時的閑暇時間來思考那些沒人教過他們怎麼解決的問題。

但一切也不是沒有挽回的可能。如果能有一個思路正確的教育平台,在那兒像我這樣的哲學家用不著以一種和世界唱反調的姿態,告訴學生們哲學對科學還是有一些重要的用場。為了實現這種可能,我們的理科同事們也得來幫忙,畢竟在學生們眼中,他們擁有科學知識的獨家傳播權。我給他們安排了一個明確的分工。

理科同僚們應該繼續教授基礎科學,但同時可以幫忙跟學生們解釋清楚,科學,事實上,充滿了各種各樣重要的概念、闡釋、方法論和倫理問題,而哲學,生來就是為了探討這些問題的。所以哲學不僅不是科學的陌路人,恰恰相反,哲學問題就藏在科學的核心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想國LIVE 的精彩文章:

馬可·穆勒、張元、陳果、梁文道:電影有種
李白和杜甫,寫詩不過業餘愛好

TAG:理想國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