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眼神確認過!全球通信業老大華為去年營收突破6000億,過去十年研發投入近4000億

眼神確認過!全球通信業老大華為去年營收突破6000億,過去十年研發投入近4000億

3月30日,華為發布了2017年財報,報告顯示華為業績穩健增長,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約925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凈利潤475億元(約73億美元),同比增長28.1%。

營收連續創下新高的同時,華為年內研發費用投入897億元,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

分版塊看,華為三個主要業務板塊都取得了增長。

運營商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78億元,同比增長2.5%;終端業務方面,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 億台,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35.1%。

在同行業陷入增長瓶頸的情況下,華為整體營收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保持了持續的市場競爭力。機構數據表示,2017年華為在運營商市場移動設施市場份額達到28%,踞行業第一。智能手機列行業前三,逐漸拉近了與蘋果、三星的距離。

運營商業務逆勢增長

華為2017年運營商業務微增2.5%。2016年華為運營商業務同比增長幅度為24%,可見在4G網路建設逐漸走向尾聲,通信設備商增長遇上了周期性的瓶頸期。

近兩年運營商整體投資放緩,以國內三大運營商為例,2018年計劃投資開支預計2911億,仍在降低投資預算。事實上,對比來看,華為整體上表現出了超過業界競爭對手的水平。

3月16日,市場研究公司IHSMarkit發布的報告顯示,華為是2017年唯一一家在移動基礎設施市場取得份額增長的廠商。華為在2017年移動基礎設施業務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8%,同比增長了三個百分點。對比之下,愛立信市場份額由28%下滑至27%。此外,諾基亞的份額下降至23%,中興的市場份額為13%,三星的市場份額為3%。

愛立信2017年財報顯示,2017財年營收約255.92億美元,同步下降10%;全年凈虧損44.76億美元,僅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宣布裁員1萬人。可見,在立足的運營商業務上,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華為也表現出了進攻性。

在下一個投資周期——5G網路方面,華為和全球45家運營商開始相關部署研究,並與其中的30家展開了技術測試、建設了預商用網路。

終端業務貢獻40%營收

華為已經不僅是一家通信設備公司。隨著華為手機品牌漸起,終端業務板塊在華為營收中所佔權重越來越大。

2017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約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1.53億台,連續6年穩健增長。終端部門營收佔到華為總營收的將近40%。

財報顯示,去年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突破10%,全球品牌知名度從 81%提升至86%。在500美元以上高端機型的市場份額提升至10%以上。 在零售和渠道建設方面,截至2017年末,在全球建立零售陣地超過4.5萬家,同比增長近10%。在全球建成1400多家線下服務中心,覆蓋105個國家。

IDC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報告顯示,三星市場份額為21.6%;蘋果市場份額14.7%。華為市佔率10.4%。而在2016年華為市場佔有率為9.5%,正逐漸縮小與蘋果三星的差距。

雲計算用戶增長3倍

在運營商市場、智能終端市場外,華為將企業業務視為下一個大糧倉。

2017年,華為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49.48億元,同比增長35.1%。據披露,目前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夥伴。金融領域,服務了全球300多家金融機構,包括全球十大銀行中的6家。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多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

2017年華為成立雲計算事業部後,業務線從3駕馬車變為4駕馬車,雲計算從企業業務中脫離出來,與亞馬遜、微軟雲、阿里雲等爭奪雲計算的市場高地。

成立不足一年時間,華為今年沒有公布雲計算部門的營收數據。不過雲計算業務也表現出了競爭力。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華為雲上線了99個雲服務,以及50多個解決方案。

華為雲給政府和企業提供的「中立」的公有雲服務,獲得了眾多政企客戶,如國家稅務總局、中國海關總署、廣州政務雲、上港集團、九州通等政企客戶。Cloud BU成立以來,華為雲的用戶數、資源使用量都增長了3倍。

對未來保持樂觀

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在年報發布會上表示,華為對未來前景判斷是樂觀,市場空間足夠大。華為在過去三十年所積累下來的能力也讓我們站在一個很好的起點上。同時,我們也看到未來面對這麼大的機會,挑戰也是同等的,在未來要解決好的是怎麼樣去抓住機會、應對挑戰。

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

他表示,具體而言華為要做到幾點:

堅持在戰略上非常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大的領域充分施展能力;

堅持持續不斷加大在技術創新上投入,過去十年中技術創新投入將近4000億人民幣,面向未來依然的研發投入會保持這樣的強度,在未來十年中每年研究創新上的投入不會低於100億美元,樂觀講在100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加強技術創新,過去創新方式是比較強調目標導向,強調聚焦,今後會在這個基礎上加強靠願景牽引的探索性創新,加強合作創新。

進一步加強開放合作。在企業業務,華為的解決方案夥伴超過860家,未來會進一步擴大這個規模。開放合作是華為走好未來道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石。

胡厚崑表示,面向未來要更好地跟全世界、我們所在的社區、社會進行連接。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要成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面向未來要有新的定義,除了為當地創造就業、貢獻稅收之外,面向未來全世界範圍內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要扮演好技術夥伴的角色,用本行對全世界各地的社會發展做出獨特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公司 的精彩文章:

建科院:正針對雄安新區綠色建設各方面需求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人造太陽」研究能力不斷提升 進軍1億度

TAG:e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