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小龍的啟示

李小龍的啟示

前幾日,詠春傳人輸了。

說實話,在中國武術史上,詠春拳地位不高,整個南方武術基本都不行。葉問在武術史上也沒什麼影響力。

詠春拳出名跟李小龍有關,畢竟李小龍跟葉問學過,電影《葉問》又將其神化。

李小龍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華人武術家。演藝成就不談,他在武學上的了不起之處包括如下一些方面:1、沒有拘於詠春拳,而是博採世界各搏擊術之長,創立截拳道。毫無疑問,是一代開宗立派的武學宗師。2、把哲學思想融入截拳道。他提出「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他被稱為武術哲學家也當之無愧。3、減法創截拳道。

李小龍說,截拳道並不是增加了什麼,而是減掉沒用的東西。「精簡、直接、非傳統」成為截拳道的特徵。

我對李小龍的這個提法非常佩服,失簡失真是中國傳統武術最重的病,直要了武術的命。曾經,在天壇公園見一位太極前輩教徒弟一手變二十五手,直把簡單變複雜,想不糊塗都難。這位長者去世後也被稱為大師。我認識的不少太極名家死後都成為大師了。

大道至簡,好的東西幾乎都是簡單的。李小龍對道的確有很深的體悟。

李小龍大器早成,在中國武術史上寫下濃墨重彩一筆。可惜天妒英才,32歲去世,死因眾說不一。

李小龍早逝,是偶然還是必然?台灣的一位禪者在美國見過李小龍後,對同行者說「此人活不長。」

李小龍所創截拳道,是十足的外家拳練法,以快和剛猛為追求。截拳道的武學價值及蘊含的文化內涵,尚不能望三大內家拳即太極形意八卦項背。

李小龍的父親是太極拳師,在李小龍小的時候即教其習練,可惜沒有很好學習和堅持,更沒有領悟到柔的重要。後來才師葉問先生習詠春拳。太極拳很難被兒童理解接受。

武術講究練養結合,練功和養生兼顧,這是善於調和的中國人的智慧。泰拳是練而不養的極端,拳手存心兇狠,練法野蠻,有剛無柔,以前據說拳手平均壽命不超過40歲。

為了突破速度極限,李小龍採用電刺激的方法,違背了基本生理。李小龍生活與自然之道也背離了,合作者回憶李小龍去世前已很固執,難以溝通合作。拍片也不分白天黑夜,似乎連睡覺也不需要了。違反了「道法自然」之大道。過多的打鬥,也是不壽因素。

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截拳道在成就他的同時,也毀了他。截拳道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姜福亭大夫 的精彩文章:

TAG:姜福亭大夫 |